APP下载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09-10曹雪芹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5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价值

曹雪芹

【摘  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实践效用,更好地为影像学发展提供支持。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诊断治疗的情况,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6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T平扫为主要诊断方案,观察组则为动态增强CT扫描,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病灶最大直径的范围为0.97-2.99cm,边界清晰,无分叶,并没有毛刺特征,不存在胸膜凹陷征,也尚未发生纵膈淋巴结肿大的问题。从检查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在扫描后的确诊率为90%(27/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此同时,从数据结果上看,病灶最大增强CT值为(79.65±6.15)HU,而最大CT值则为(94.96-110.51)HU。结论:采用動态增强CT扫描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影像学检查的作用,提升确诊率,并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确保病情诊断、治疗的方向正确。

【关键词】动态增强CT扫描;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73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5-0077-01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发生率并不高,且具有非常高的隐秘性,因此,在常规的检查中并不容易被发现,提升诊断的准确率、有效率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其次,该疾病并不是单发病变,所以诊断的整体难度提升,在实施动态增强CT扫描的同时可以完成这一任务要求,提升检测准确率。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诊断治疗的情况,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6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分析不同的诊断方案,进一步为疾病的确诊提供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9年1月-2019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内硬化性血管瘤诊断治疗的情况,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6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在34-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5)岁。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检查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T平扫为主要诊断方案,观察组则为动态增强CT扫描,即从扫描范围上看,需要从胸廓上口到达肾上腺水平,其次,先开展常规的CT平扫,其层厚和层距均为10mm,随后,经前壁肘静脉团注Omnipaque(300  mg/m L)70~100 m L,并延迟30秒进行增强薄层扫描,层厚则为3-5mm[1]。通过不同的检查方式进行对比。

1.3 评价标准

本次实验需要进行诊断准确率的对比分析,其次,对CT最大值进行记录。

1.4统计方法

在本研究中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讨论,在数据上也采用SPSS19.0专业计算软件进行结果分析。在临床数据的对比中,对两组患者的情况做以对比,并能认识到不同方案之前存在的差异性,这对指导病情的治疗积极意义。本次实验在扫描的诊断率上为计数统计,在病灶最大增强CT值以及CT值上则为计量统计,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检查结果上看,所有患者在CT平扫后可以看出,其肺内有类圆形结节灶,边缘光整。其中,病灶在右肺的有33例,其余的27例则在左肺。在所有患者中,病灶最大直径的范围为0.97-2.99cm,边界清晰,无分叶,并没有毛刺特征,不存在胸膜凹陷征,也尚未发生纵膈淋巴结肿大的问题。在实际的检查中,患者多有贴边血管征、尾征以及空气心悦征的表现。

观察组患者在扫描后的确诊率为90%(27/30),对照组为76.7%(23/30),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从数据结果上看,病灶最大增强CT值为(79.65±6.15)HU,而最大CT值则为(94.96-110.51)HU。从每隔30秒为一个单位,进行记录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结果,即CT值分别为(61.63±5.56)HU、(86.36±4.36)HU、(99.36±5.36)HU、(109.16±5.54)HU、(97.63±5.96)HU、(89.63±4.52)HU、(81.53±4.33)HU、(76.56±4.33)HU、(70.36±4.15)HU。

3 讨论

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属于临床上少见的一种疾病,是肺部的良性肿瘤。患者在患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是有部分患者则有胸痛、咳嗽的反应,因此,也会以其他疾病进行误诊治疗。据相关资料表明[2],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发生部位在肺部外周,采用影像学检查方式可以对疾病进行主要推断,但是,在这一检查过程中,也会存在很多问题,如组织结构不典型、容易与错构瘤、纤维瘤进行混淆,从而导致判断失误。

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查的准确率,开展动态增强CT扫描具有必要性,在先进的检查方式下能够更好地做出判断,发现病灶特点,并可以针对点状钙化、空气心悦征等征象进行分析[3],提升疾病诊断的结果,为患者的病情负责。除此之外,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体积本身小,管壁具有透明性变化,在增强扫描线出现明显的强化。面对相似疾病,减少漏诊、误诊率,做好与其他疾病的差异分析,也是提升诊断水平的重要依据。针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其增强后出现中重度强化,瘤体内部则有小血管增生,管壁也可能出现硬化,这也是由于肺内未分化的肺泡间质细胞增生所引起的[4],此时则会有透明性变化,需要加强关注。

综上所述,采用动态增强CT扫描策略可以更好地发挥影像学检查的作用,提升确诊率,并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确保病情诊断、治疗的方向正确。

参考文献

[1]夏文骞,鹿梅,唐兴武,高翔,肖古华,陆菁.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价值[J]. 临床肺科杂志,2015,20(10):1781-1783.

[2]谢汝明,周新华,吕平欣,贺伟. 动态增强CT扫描对20例肺内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01):10-12.

[3]于永军,杨淑玲.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硬化性血管瘤影像诊断的意义探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 (57):21-22.

[4]崔书君,吴伟,朱月香,张志林,朱晓龙,邹殿俊,李传贵,刘昭. HR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作用[J]. 河北医药,2009,31(17):2263-2264.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一块石头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价值低估50名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