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参与”教学样态探讨

2019-09-10黄肖慧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19年5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黄肖慧

摘 要:笔者在参加广东省乡村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参与状况的调研活动后得到启发,展开了对“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思辨。从审视课堂中学生的“假参与”入手,叩问“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两种教学样态:基于问题学习的课堂、基于合作学习的课堂。以期能够真正让小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中来,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学生参与;教学样态

2019年3月10日-13日,在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小学数学教研员鲍银霞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十多人深入三所学校,通过听课、评课、问卷调查、交流座谈、总结反馈等环节,对三所学校的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考察。本次调研学习给笔者触动最深的是:天天和学生在一起的我们,知道他们是怎么学习的吗?他们是不是真正参与课堂学习了?

一、审视——学生参与学习情况调查

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认真上课,按要求完成了剪一剪、拼一拼等实验操作,把概念、公式背得很熟,基本习题也都会做。可是,一旦问题稍有变化,他们就无从下手了。以下几组数据来自我区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片区数学研讨课的情况记录。虽然是个案,但是从个别现象看本质,启发却不少。

数据显示,“推理性回答”占比超过一半,说明教师在设计本课的问题时关注了问题的思维性。“机械判断是否”和“认知记忆性回答”合计占比30.5%,反映在近三分之一的回答中,学生处于低阶思维状态,是浅层次的行为参与。“创造性、评价性回答”1次,“主动提问”0次,反映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意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从学生回答问题方式看出,“提问后,让学生齐答”和“提问前先点名”合计占比50%,这两种方式使绝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寻找恰当的方法以探究发现知识的机会,取而代之的是低认知水平的机械判断与记忆性回答,或在课堂上“大隐于市”,思维涣散,“与世无争”。在教师理答方式中,“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占比高达34%,反映教师的包办代替现象比较突出,“重复问题或学生答案”占比更是高达43%,可见教师的理答方式单一,没有形成及时捕捉课堂随机生成以促进教学的技能,师生的互动交流处于低水平状态。以上两组数据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占比均为0,直接反映出学生在课堂的主动学习及认知参与度令人担忧。

窥一斑而洞全貌,研讨公开课尚且如此,常态课需要改善的空间就更大了。笔者经常走进课堂观课(包括公开课、常态课),发现目前小学生学习以被动接受为主,他们缺乏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

二、叩问——“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教学样态

(一)“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基于问题学习的 课堂

在基于问题学习的课堂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中心地位,自己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合作探讨。这一过程正好也是学习者概括、归纳、应用知识的过程。

首先,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进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的宽度和深度决定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由核心问题组织起来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呈现板块结构,相对于以讲解的方式“教”教材,或以碎问的方式“肢解”教材,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更好地诠释了“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核心问题、问题串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学习过程沿“问题——理论——问题”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

其次,问题是学生开展数学思维活动的桥梁和纽带。“带着问题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问题提出”的任务能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数学理解水平。教师应在数学课堂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习活动从解决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过渡,引导学生深化思维,使学生获得更多学习的乐趣与动力。

第三,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问题提出的策略训练。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条件,还要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问题提出者,为学生提供经历探究、猜想的机会和真正参与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思考数学概念及本质,进而建构数学概念。笔者建议采用给定數学情境、给定数学问题结构、给定数学算式三种策略进行训练,在解决问题的前期、中期、后期穿插进行,使教学活动真正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二)“学生参与”的课堂是基于合作学习的 课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由教师“牵”着走,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讲完”即“教完”;“讲得好”即“学得好”。这样的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意志控制下,仅仅是参与了学习,而真正的学习并没有发生。

开展合作学习,是更高水平的“教”,教师担负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这需要教师更新两个观念:

一是更新教师观,发挥主导作用。设计教学时,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关注学生“去哪里”,这是对教学目标的思考;关注学生“怎样去”,这是对教学方式的思考;关注“怎样帮助学生去那里”,这是对学法指导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大的价值在于引导、保护和激励。

二是更新学生观,重视自主学习。相比“学了多少”,“懂得怎么学”更重要。在组织学生参与合作学习之前,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让学生带着思考参与合作。倡导“学生参与”的合作学习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三件事情:一是学会发言,不仅能清晰地陈述问题,还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二是学会倾听,理清他人发言的要点,对他人的发言做出评价;三是学会质疑,针对疑惑,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或提出同学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

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学生参与”教学新样态,就是以核心问题为导向,以合作学习为载体,扎根“学为中心”的理念,摒弃“假参与”和“假努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核心素养小学数学
初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鼓励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