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浊清解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介素13、表皮生长因子及干扰素影响的研究
2019-09-10闫丽华李娟孙美娇帅飞彭菲
闫丽华 李娟 孙美娇 帅飞 彭菲
[摘要]目的:探讨化浊清解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介素13、表皮生长因子及干扰素影响的研究。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毗啶片治疗,观察组采用化浊清解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各血清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3、hE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NF-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清解方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INF-γ,升高IL-13、hEGF,抑制炎性反应,促进结肠黏膜的愈合。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化浊清解方;白介素13;表皮生长因子;干扰素
[中图分类号]R57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235-0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结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病程长,迁延不愈,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西医研究认为.本病的发病与免疫因素密切相关.T细胞中的Thl和Th2细胞失衡导致发病。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肠,与脾关系紧密,脾胃虚弱为发病之本,湿热下注、感染外邪、情志失调等为发病之标,治疗当以健脾利湿、化浊解毒为主。本研究分析化浊清解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L-13、hEGF、INF-γ的影响,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科治疗的8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41.3±9.7)岁,病程6个月-13年;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2.5±10.2)岁,病程6个月-15年;所有患者均符合溃疡性结肠炎诊断标准,经肠镜检查确诊,中医辨证属于脾虚湿困证;排除合并其他肠道疾病、重症溃疡性结肠炎;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表现及中医证型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毗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31020840),2g/次,3次/d。观察组服用化浊清解方,药用茵陈30g,黄连6s,白头翁15g,白芨15g,黄柏10g,炒白芍15g,炒赤芍15g,甘草6s,砂仁68后下,车前子30g,蒲公英15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200ml,早晚各服用1次。两组均治疗8周后评价疗效。
1.3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复查肠镜肠黏膜完全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复查肠镜肠黏膜大部分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复查肠镜肠黏膜小部分恢复正常;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复查肠镜肠黏膜无好转。
1.4观察指标治疗后復查IL-13、hEGF及INF-γ水平,评估炎症及免疫改善情况。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l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行x检验,率(%)表示,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见表2。
3讨论
中医认为,本病属“泄泻”、“痢疾”、“肠游”等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虚弱、运化失司为本,饮食失调、情志内伤、外邪直中等为发病之标,导致水湿内停、郁而化热、蕴结于肠道、阻滞气机,最终气滞血瘀而发。本研究采用化浊清解方,方中茵陈、车前子清热利湿;黄连、黄柏清热解毒;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芍、赤芍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砂仁化湿行气;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全方以清解为主,促进病邪消散,使诸症自除。
现代医学认为,T细胞功能失调是发病的主要原因,Thl细胞分泌INF-γ、IL-2和IL-12等,参与细胞免疫,Th2细胞分泌IL-4、IL-5、IL-6、IL-10和IL-13等,参与体液免疫,两者失衡导致发病,其中INF-γ和1L-13是介导Th1和Th2的关键细胞因子,分析两者水平可反应机体免疫功能情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3、hE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NF-γ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充分证明化浊清解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有确切疗效,能有效降低INF-γ含量,升高IL-13、hEGF含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