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取栓和支架植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效果比照观察

2019-09-10谷守维李立花粱静王东明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年5期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

谷守维 李立花 粱静 王东明

[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对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采用机械取栓及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行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50例患者为A组,行支架置入术30例患者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结果:B组术中操作时间及首次再通率明显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终再通率、90d mRS、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单独采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效果欠佳,支架植入也属于有效治疗方式。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颅内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支架置入;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5-003-02

急性大血管闭塞在临床上具有较高致残致死率,致病原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能否对患者及时且有效地恢复脑组织灌注能够促进预后。在临床治疗中,采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与因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急性卒中相比,很大一部分患者还需要进行补救治疗。基于此,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采取机械取栓及支架置入患者血管再通率及预后效果。现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包括行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合并或不合并其他补救措施50例患者为A组,行支架置入术30例患者为B组。A组中包括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39-79岁,平均年龄(58.48±736)岁;伴有高血压15例,糖尿病20例;发病时NIHSS评分8-18分,平均发病时NIHSS评分(12.09±3.04)分。B组中包括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42-78岁,平均年龄(5305±705)岁;伴有高血压5例,糖尿病9例;发病时NIHSS评分9-18分,平均发病时NIHSS评分(12.02±85)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MRA或DSA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血管闭塞;②发病前6h内或后循环12h内到达医院;③术前NIHSS评分均在8分及以上;④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②对造影剂或介入相关器械过敏;③因其他因素导致的大血管闭塞。

1.2一般方法A组治疗方式: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全麻或局部麻醉,然后经股动脉予以穿刺,为患者置入6F导管鞘。在6-8F导丝的导引下将指引导管置入患者责任血管。采用0.36mm微导丝的引导下将微导管通过患者闭塞段。采用微导管造影以确定患者的远端血管是否通畅,然后经微导管将Solitaire AB支架于血管闭塞处予以释放,复查造影后进行3-6mm观察。一同回撤支架与微导管,将导管逆行向上部分回收Solitaire AB的半支架部分,然后将指引导管尾端三通连接灌注水进行关闭,并采用50ml的注射器连接指引导管尾端三通开放端进行持续抽吸,视情况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一般情况下取栓次数需≤3次。

B组治疗方式:将微导管送人患者狭窄或者闭塞血管远端,引入支架直至狭窄或者闭塞处,并且释放支架,如有必要还需要配合球囊扩张。根据患者的血管形态与狭窄闭塞阶段对支架类型予以选择,要求支架极其容易到达,并且通过狭窄或闭塞段血管,同时确保支架的直径略大于血管内经,支架的长度超过狭窄或者闭塞阶段两端各3mm处。当释放支架后便予以造影检查旨在解除狭窄,观察患者支架贴壁与血流的具体情况。对于一部分回收Solitaire支架取栓效果不佳者,在取栓后需要将取栓装置解脱,并植入患者的病变部位。手术的全程采用肝素化,手术完成后立即采用动态CT检查,旨在观察患者是否有无颅内出血状况的出现。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首次再通率及最终再通率等临床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状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经SPSS20.0软件予以统计学计算。预后及血管再通率等指标以(%)形式展开,x检验;术中操作时间等指标以(x±s)形式展开。t值检验。P<0.05表明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 B组术中操作时间及首次再通率明显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终再通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预后效果 A组患者90d mRS=0.2分共26例(52.00%),症状性颅内出血3例(6.00%),死亡率9例(18.00%);B组患者90d mRS=0-2分共]6例(53.33%),癥状性颅内出血2例(6.67%),死亡率5例(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研究表明,A组患者采用可回收支架取栓作为第一治疗措施时,患者的首次闭塞血管成功再通率仅仅为16.00%,这一结果远远低于既往的研究水平,因而绝大部分患者再次基础上采用了其他治疗措施。可回收支架取栓装置原本属于栓塞性大血管闭塞设计,在治疗过程中适宜抓取质软血栓,且在心源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但难以解除合并原位狭窄大血管闭塞患者的原位狭窄状况。除此之外,采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时极其容易损伤到患者的血管壁,从而增加患者再通血管早期再闭塞风险,因而对于伴有原位狭窄患者予以支架植入具有较好的闭塞效果,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术后残余狭窄状况,进一步减少早期再闭塞的发生。

本次研究中,B组术中操作时间及首次再通率明显高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最终再通率、90d mRS、症状性颅内出血及死亡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在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采取支架置入治疗与可回收取栓支架作为首选治疗相比,前者属于高效的开通闭塞血管方式。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操作步骤及血管内器材使用率。还能有效地避免早期再狭窄发生。

虽然在临床治疗中,首次采用可回收支架取栓治疗具有较低的再通率,绝大部分患者还需要予以额外治疗。但可回收支架属于快速创建通路方式,能够有效取出部分血栓,便于下一步治疗,且一部分单纯采用可回收支架治疗成功的患者能够避免永久性支架植入所带来的问题及弊端。

综上所述,单独采用可回收支架取栓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中效果欠佳,绝大部分患者还需要配合其他补救治疗,支架植入也属于有效治疗方式,在预后效果上无显著差异。值得大量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
帕金森病伴动脉粥样硬化老年患者给予辛伐他汀联合美多芭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41例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分析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与脑小血管病变关系的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山楂水煎液对高脂血症大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干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