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群体视角下的高校班级建设途径初探

2019-09-10王幸

学业 2019年5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

摘要:高校班级建设在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班级建设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高校班级视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在阐述社会群体的内涵、特征和功能的基础上,从班级规范、班级目标、班级干部和班级活动方面对高校班级建设的途径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校班级;班级建设;社会群体

班级作为高校的基本单位,是学校进行行政管理、日常教学等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前沿阵地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平台。班级建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大学生在校期间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是个体学习知识、技能、规范、价值观等,从学校走向社会的过渡期,因此班级建设的好坏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重要影响。

在社会学的视域下,高校班级可以称为一个社会群体,其具有社会群体的典型特征:同学之间存在持续的交往、有明确的成员关系、有共同的群体认同感、有一定的分工协作与一致行动的能力。同时,社会群体还具有适应环境、实现目标、统一内部和维持价值等四项功能,这些功能对于高校班级建设有具重要借鉴意义,从这一层面出发也有助于更好地建设高校班级。因此,如何利用社会群体的视角将高校班级建设好,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构建班级规范,保障规章制度建立实施

群体规范是群体成员公认的评判标准。群体成员在交往的过程中,通过心理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或学习,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观念、信仰、价值观和态度,即群体规范。群体规范在群体成员的共同活动中一经形成,便具有一种公认的社会力量,并不断内化为人们的心理尺度,成为各种言行的判断标准。

在高校班级建设中,规章制度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环节。现有班集体的规章制度往往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直接规定的,这一方式的不利之处在于,不能够充分考虑到实际履行这些规章制度的学生对其接受和认同度。这样一来,就容易出现不主动遵守甚至反抗规章制度的行为。

而在社会群体中,规范是通过互动、协商甚至博弈产生的,这一过程离不开每一个群体成员的参与。班级的规章制度也应如此,应该通过班级的共同活动,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形成对于班级规范的共同认知,并将其内化于每一位学生的意识和行动中。由此形成的班级规章制度,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遵纪守规,促进制度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相结合,从而能保证班级的功能得以更好的实现。

二、明确班级目标,促进群体认同感的提升

群体目标是指通过群体行动追求的群體活动目标。该目标通常是群体成员一致认同或期望的某种理想境界,也是该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理由。它能够促进群体认同感的形成和发展。

班级作为一个社会群体的优势在于,其本身就具有共同目标的特性。作为高校班级,最基本的共同目标是成长发展,因此应该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加以引导,由内而外激发学生期望成长发展的动力,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姿态,进而能够为自己的成长发展做出相应的行动。

与此同时,班级的共同目标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如在入校之初,学生对大学的适应性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显得较为迫切。紧接着,英语四六级考试、各种职业资格考试以及升学考试等将成为学生新的目标。在毕业之际,找一份“好工作”显然会成为学生们一致的追求。在班级建设方面,如果能够帮助班级成员明确共同目标,并且发挥共同目标所带来的重要功能,将更好的提升班级认同感,有助于建设优秀的班集体。

三、培育班级干部,发挥意见领袖的凝聚力

在社会群体中,意见领袖是构成信息的重要来源,是能左右多数人态度倾向的少数人,且往往扮演者发起者的角色。在群体中,领袖具有卓越的影响力与号召力,在使群体形成意见并取得一致方面,领袖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班级中,班级干部往往扮演着领袖的角色,优秀的班级干部决定着班级的生命力,因此选配班级干部需要充分了解班级成员意见,同时还要考虑到班委干部队伍的能否领会与贯彻辅导员工作思想、能否实事求是做好上传下达、能否取得各班委直接有效的配合等能力素质方面。

除此之外,还要建立班级干部培育机制。制定班级建设目标和任务,规定各班委的职责分工,定期召开班委会了解工作情况和班级状况,定期开展班干部培训,从团队凝聚力、有效沟通、管理艺术、人际交往、危机应对、领导能力等方面进行技能培训。从而保证班干部能够更好的胜任所在职位,在班级建设中起到模范、引领和带头作用。

四、开展班级活动,通过交往互动提升班级活力

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群体成员相互交往、彼此沟通,从而形成各种社会互动,即个体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它是群体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也是建构和维持社会群体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于高校课程相对较少,学生课余时间较为自由,因此班级成员的交往互动可以作为班级建设的一个切入点,通过开展班级活动来促进成员的交往互动,提升班级活力和氛围。班级活动的内容应该涵盖思想政治类、学习成长类、社会实践类、文娱体育类、安全教育类等各个方面,同时在形式上加以创新,让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此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和信息沟通,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使班级同学在组织、策划、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升,进而达到班级建设和教育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晖慧,李伟斯.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建设管理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38):199-201.

[2]姚航.高校班级建设的问题及方法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8(11):65-66

[3]张艳萍.当前高校班级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113-115.

[4]于长伟,朱玲利,代永建.高校学生班级建设途径探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5):34-36

作者简介:王幸,女,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
班主任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研
浅谈起始年级的班级建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试论班级建设中的群体特征建设
职业院校班主任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的效能研究
大学生党员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探赜
新时期中职学校班级建设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