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研
2017-01-17孙胤爽
孙胤爽
摘 要:班主任要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平时工作中,让学生在班主任的爱心培育下健康成长。文章从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利用课后情感沟通、潜移默化引导完善班级建设,维护每个学生的情感,运用语言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班主任;情感教育;班级建设;关爱
中图分类号:G45I.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2-0015-01
情感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对人的行为具有激励、激发和调节的重要功能,情感的激励作用有时是其他方式所不能替代的。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要用诚心去感化学生,保护学生纯洁的心灵,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让学生在班主任的爱心培育下健康成长。
一、捧起关爱之情,播下希望之种
教师关爱学生,可以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建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进而树立人生远大的理想与奋斗目标,激起每个人的求知欲望与激情,激励他们更加热爱学习与生活。对于刚刚步入初中校园的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每个人的内心对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也都是心存向往的。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利用好孩子的这种心理,以生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走进学生的心灵,架起教师与学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比如,在“我是班级的形象”“假如我是班主任”等班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充分阐述自己的想法,富有个性和激情。在运动会、班班有歌声等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中,学生们都表现出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热情。教师要利用这些活动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营造自主、合作的人际关系。学生们会对班级产生一种依赖感,对班集体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关心,自觉增强集体观念,形成良好的班风。
二、利用课后情感沟通,潜移默化引导,完善班级建设
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一个学生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因而,教师要把爱心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行情感交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平等的地位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提升班级管理效率。比如,可以利用假日组织学生并邀请部分家长到公园或广场开展打球、捉迷藏等有益活动,通过活动搭起教师、学生与家长及时沟通、互相配合的情感桥梁。课后,再利用空闲找学生聊天,抓住他们的细微情感变化,帮他们打开心结,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不仅使师生之间经常保持愉快和谐融洽的气氛,彼此之间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大大地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力,而且也博得了家长们的赞同、信任与支持。
三、关注全体,维护每个学生的情感
教育是爱的艺术,情感教育是师爱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倾注热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相信那些“问题学生”是向往进步的,只要对他们抱有热切的希望,并经常给予鼓励和帮助,哪怕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都会给他们带去无限的安慰和鼓舞。如果他们在内心深处接受这种期望,并按老师希望的去做,教育就会获得成功。维护学生的自尊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有些班主任时常为“后进生”感到头痛,如果对这些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就不难发现,他们的问题并不在于智力缺陷,而在于情感缺陷。如冷漠、冲动、自我约束力差、内心孤独等,极大地干扰了他们的智力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要处处留心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和激励,一些后进生在纪律与学习上都会有明显的进步。
四、语言的艺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批评,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表扬赏识共同组成教育的两个方面,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近几年,教育界多推崇赏识教育。但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一味赏识会带来副作用。教师刚接手一个班级时,要对孩子们的一点一滴进步大加鼓励,不吝赞美之词。起初孩子们确实信心大增,很是高兴。可是逐渐会发现,学生们已经不能接受别人说自己一个不字,一说就恼了。可见,对于孩子的批评惩罚都是必不可少的,表扬也要具体,批评要不乏鼓励。所以,教师要改变策略。在批评同学时,要经常将变相鼓励加入其中。如某同学因为不努力,考试不理想,可以说“老师以为会在满分里找到你,你怎么考这样啊?”再如有同学做间操动作不到位,可以说“你做的动作配不上你的气质”诸如此类。在一次次变相批评中,会发现孩子们变得心态平和,能够接受教师的建议。每当接受批评后,同学们都发自内心地努力做到最好,并渴望成为教师口中那个聪明努力的人。
五、结束语
教育是爱的艺术,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作为班主任,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从实际出发,以生为本,才能充分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打造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成功塑造学生的品德。班主任自觉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平时工作中,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生为本”,因人而异,采用灵活的方式方法,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之感情升华,教育才会达到期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贤哲.初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王英,敖洪,王蓓蓓.班主任的十个胜任力因素[J].班主任,2007(02).
[3]李贤哲.初中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