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大学生健身课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

2019-09-10李辉王乐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

李辉 王乐

摘 要:运动损伤是大学生在体育课程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更加全面地了解导致学生在健身锻炼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是推动健身运动在高校校园内良性发展的关键。本文对大学生健身课中运动损伤的基本规律、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讨论,以期能够为大学生健身课的安全锻炼提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健身课;运动损伤;预防意识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JG16DB049)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077-01

1大学生健身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基本特征

针对大学生在健身锻炼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分别从运动损伤情况、受伤次数、受伤部位以及损伤类型几个方面进行总体的概括。

在运动损伤情况方面,大学生在健身锻炼过程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更多的是慢性损伤,很多运动损伤的出现都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受伤次数方面,同一个部位出现两次以上运动损伤的数量相对较多,也反映出反复损伤情况比较常见;在受伤部位方面,上肢是最容易受伤的部位,而其中主要以肘关节和腕关节为主;在损伤类型方面,韧带损伤和肌肉筋膜拉伤和损伤是最为主要的损伤类型。

2大学生健身课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

导致大学生在健身课学习和锻炼过程中出现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着重从人为因素、锻炼方法、器械条件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教师、学生主观重视程度不够

在健身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将重心放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方面,对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学生为了更好地去达到练习的效果,往往选择大运动量、大强度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完全忽视了自身机体的实际情况。

2.2准备活动不合理、不充分,缺乏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在进行过程中,学生虽然能够按照教师要求完成相应的准备活动,但完成的质量相对比较低,很难达到热身和提高身体状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准备活动的量过大。很多学生准备活动的时间过长,活动量过大,跟自己身体的机能并不完全符合,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在没有进行正式的健身锻炼之前身体就出现疲劳的情况,这也增加了学生受伤的概率。

第二,学生所进行的准备活动缺乏针对性。目前,大多数学生在准备活动过程中,主要以慢跑、简单的压腿活动为主,健身课过程中所需要动用的关节和肌肉群并没有完全得到预热,这就使得学生在正式锻炼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受傷的情况。

第三,准备活动和健身锻炼之间所间隔的时间够长。很多学生在完成准备活动之后,并没有立即投入到健身锻炼中,导致已经预热的身体又变凉,一旦进行大强度的健身活动,容易导致自己身体出现受伤的情况。

2.3练习中领会技术要领不准确,技术动作不到位

健身作为一项对于小肌肉群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在练习中需要充分地领会最基本的动作要领,技术动作一旦出现变形或者不到位,很容易引起肌肉或者关节的扭伤、拉伤。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没有充分领会技术要领的情况下就进行练习,从而导致技术动作变形,造成机体的受伤。

3避免学生在健身课中出现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3.1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伤病预防意识

在健身锻炼过程中,类似于卧推等锻炼项目,教师的保护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提高自己运动损伤的防护措施,更应该使学生时刻有安全防护的意识,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来选择合理、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去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

3.2建立详细的、长期的、真实的学生伤病数据库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长年的练习中所积累的伤病都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尤其是像健身这项运动,一旦身体某个部位或者关节受到伤害,在往后的练习中的复发率极高,针对这种情况,对每一个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伤病数据库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学生的伤病数据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数据库的记录要详细,在队员的伤病数据库中,应该对一个学生受伤的时间、部位、程度、原因、治疗措施以及恢复周期等进行详细的描述;第二,健身学生的伤病数据库应该做到真实、可信。对于数据库的信息,应该真实记录,不能人为地去掩盖或者夸大一些事实,所记载数据应该是一个学生伤病情况的真实反映。

3.3学习先进的练习方法,提高练习的科学化

科学的练习就需要不断地去学习世界上的先进练习方法和练习理论,并能够和自己的队伍特点相结合。作为健身运动,在练习中,第一,要根据不同的器械、不同的练习目的制定相应的练习方法,做到练习有针对性;第二,要结合学生的身体状况来制定相应的练习方法,合理安排练习强度;第三,做好练习后的恢复工作,恢复性练习应该针对当天的练习有针对性地进行,并根据恢复情况及时发现队员的潜在问题,及时解决一些因为疲劳带来的伤病;第四,加大对于学生一些薄弱关节和肌肉的相应练习,提高关节和肌肉的耐受力,减少伤病的发生。

4结语

降低大学生体育课程学习中运动损伤出现的概率,对于更好地推进体育课程建设意义重大。在健身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该遵循健身项目自身的规律,要根据不同器械、不同练习内容来制订合理、有效的运动损伤预防和应急方案。一方面,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将学生的安全放在首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使整个教学过程在一个安全可控的环境下完成;另一方面,学生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合理使用器械,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选择练习强度,避免因为运动量选择不当而导致出现运动损伤。

参考文献:

[1]陈慧娟.对我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规律的调查分析[J].现代交际.2010.9.

[2]倪殿明.体育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2.

作者简介:

李辉(1984—),男,山东日照人,研究生,硕士,主要从事体育教学与训练研究。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
篮球教学中出现损伤的原因
高校龙舟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