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龙舟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2016-11-10李瑞

体育时空 2016年9期
关键词:龙舟队运动损伤高校

李瑞

摘 要 运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通过对聊城大学龙舟队运动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包括:积极学习和掌握有关篮球运动损伤的知识;制定科学训练计划并根据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准备活动;及时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注重准备活动以及注意训练后疲劳的恢复等。

关键词 高校 龙舟队 运动损伤

中图分类号:G861.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9-040-02

龙舟运动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水上运动项目,技术难度较强、整体配合节奏性高。龙舟运动员需要具备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速度耐力、力量、技术及高度的神经肌肉协调能力,,对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要求很强。随着高校龙舟队的训练越来越频繁,训练强度越来越大,龙舟运动员产生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为了让龙舟运动员对其运动损伤能有全面的了解,以更好地预防损伤及采用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对聊城大学龙舟队运动员所产生损伤的致伤特点、致伤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找出龙舟运动中的损伤产生规律,尽可能减少损伤的出现及降低损伤的程度。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聊城大学龙舟队的运动损伤现状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出发,查阅与运动损伤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访谈法

通过对聊城大学龙舟队的教练,老师及相关专家进行访谈。

3.问卷调查法

对聊城大学龙舟队的50名运动员进行发放、回收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4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6%。

二、结果与分析

(一)损伤的现状

1.损伤率

通过对50名高校龙舟运动员的调查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的有48人损伤率为96%,总损伤108次,人均2.16次。同一部位损伤出现两次或以上的运动员有20人,占总受伤人数的41.7%。

2.损伤部位及损伤性质

根据调查发现龙舟运动员的运动损伤主要发生在手部、腿部、臀部、腰部、踝关节、臂部等部位,主要发生的损伤类型有擦伤,肌肉拉伤,劳损以及关节扭伤等。

龙舟运动员发生擦伤的主要部位是腿部外侧,臀部,以及手部等,这些部位是运动员在训练或者比赛时身体与船桨和船身接触的主要部位,由于龙舟运动需要运动员做高速,高质量的重复动作,在训练或比赛时身体会与船体不停的摩擦,会导致运动员身体受到擦伤。

肌肉拉伤主要发生的部位是腰部,腿部以及手臂部,龙舟运动员在训练时肌肉主动的猛烈收缩引起肌肉的拉伤。龙舟运动需要运动员具有较强速度,力量以及耐力,在训练和比赛时容易引起运动员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运动疲劳,身体素质差等因素容易引起由于用力过猛带来的肌肉拉伤。

劳损主要发生在腰部以及髌骨等部位,由于龙舟运动需要比赛强度的增大,训练时间的延长,必定会使腰部由于运动负荷过大而引起腰肌劳损,并对髌骨等骨骼造成不同程度的磨损,所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要注意运动后的恢复,以及对损伤的及时处理,尤其是腰背部损伤后要及时处理,并及时休息恢复治疗,否则会引起更严重损伤。

关节扭伤主要是踝关节扭伤,龙舟运动员在陆地上进行身体素质训练时,由于自身原因,对关节保护不足,或者训练原因,关节负荷过大引起的扭伤,龙舟运动员的关节损伤较少,多由于意外导致。

(二)损伤的因素

1.准备活动不充分

准备活动不充分是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致伤因素中最重要因素。准备活动是指为了克服人体器官的生理惰性,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程和预防运动损伤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的身体练习,为即将到来的剧烈运动和比赛做好充足的准备。由于龙舟运动员的训练量大,比赛激烈,因此准备活动的时间应长一些,要有量的要求。

2.旧伤复发

通过受伤率的调查发现,有部分运动员遭受多次运动损伤的侵害,运动员在某一部位受过的伤的情况下,在痊愈后受伤部位由于受过伤的原因会变得不稳定,如果不在训练和比赛中重视对曾经受伤的部位的保护,就容易造成旧伤复发。例如,龙舟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容易受到擦伤或者肌肉拉伤,尤其是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顽固性损伤特别容易旧伤复发,因此运动员应佩戴相应的护具对曾受伤部位进行保护。

3.运动疲劳

由于龙舟运动是集体性、综合性非常高的运动项目,在进行训练或比赛时需要较大的力量,持久的耐力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不但容易产生运动疲劳还容易产生产生脑力疲劳。运动疲劳需要及时的恢复和休息,否则就会造成运动员运动疲劳的累积,导致疲劳过度,甚至力竭,运动员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继续坚持训练或比赛就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4.运动强度过大

龙舟运动员训练时运动强度过大的原因一般是由于教练员在安排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时不够科学,长时间高强度和大负荷的训练会导致人体超过了在运动过程中所能承受的极限,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产生运动性疲劳,此时运动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恢复,他们的机体状态将无法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5.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是指运动员在参与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影响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两方面。主要造成运动损伤的心理原因是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自我保护意识差和兴奋性过高等。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高校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严重,损失率高达96.0%。

2.高校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是手部、腿部、臀部、腰部、踝关节、臂部等部位,损伤类型主要是擦伤,肌肉拉伤,劳损以及关节扭伤等。

3.高校龙舟运动员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准备活动不充分,旧伤复发,运动疲劳,运动强度过大,心理因素等。

(二)建议

1.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积极学习和掌握有关篮球运动损伤的知识,并合理的运用相关知识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减轻运动损伤带给运动员身体的危害。

2.教练员应根据训练计划安排合理的准备活动,督促并监督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为正式的训练或者比赛做好准备。

3.教练员应根据不同球员的身体状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针对性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

4.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注重准备活动以及注意训练后疲劳的恢复,做好适当的放松活动,运动员应在训练或比赛后合理营养膳食,及时恢复运动疲劳。

5.教练员应及时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对待心理状态不稳定的运动员应及时与其谈心,稳定运动员的情绪,以免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参考文献:

[1] 姚鸿恩,郑隆榆,黄叔怀.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1.

[2]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27-529.

[3] 刘靖南.面向21世纪的龙舟竞技运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J].2001.4.

猜你喜欢

龙舟队运动损伤高校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龙舟运动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