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体育课高危伤害现象的防范策略

2019-09-10秦文雅

拳击与格斗·下半月 2019年5期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预防策略

秦文雅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反而越来越差。问题出在哪儿?体育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但现在体育课都是“安全课”,体育课的高危伤害现象频繁发生,怎样根据存在的现象,提出防范的策略,本文做了重点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高危伤害;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7475(2019)05-039-01

据有关调查显示,现在大部分学生不会跑步、不会踢足球,不会打篮球,包括跳绳一分钟跳得也很少,不会前滚翻等。目前,由于怕孩子受伤不敢上“高危项目”,甚至很多学校取消了运动会上的1500米和3000米,以及“三无七不”的体育课,这些都是因为怕学生受伤,导致老师不敢上有挑战的体育课,只能上“安全课”,这样学生的体质就会慢慢下降,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所以,安全是第一位。马斯洛的需要层次中说的“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积极对小学生的高危伤害现象提出解决的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小学体育课高危伤害的现象

1.1学生猝死。近年来,体育课中出现猝死现象屡屡发生,例如跑步猝死、军训猝死,打篮球、踢足球猝死等,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学生跳楼自杀现象也屡屡发生。

1.2摔跤、崴脚、扭伤。现在的体育课只能进行“安全课”,现在的小孩在上体育课时进行准备活动或做个游戏都摔倒,协调能力很差,一跑步就有很多学生崴脚或者这扭伤那扭伤,导致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孩子缺乏锻炼,体质很差,运动得越少越容易受伤。

1.3踢足球受伤。小学生在进行体育足球比赛时,经常会出现腿拉伤,球打到眼睛或者肚子等现象。在与孩子交谈中了解到,学生看到球跑过来就是来不及躲。

2小学体育课高危伤害具体的防范策略

2.1对小学生定期组织体育安全教育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接受体育安全教育的时间较短,进行体育活动时一兴奋就把安全问题抛到脑后,所以,作为体育教师不仅在课前、课中、课后需要对学生提出安全注意事项,在平时也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警惕性。例如,每周上一节体育安全知识课、播放安全教育视频、教室和校园宣传栏贴体育安全警示语,讲座等,通过这些途径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危险行为对自己及他人造成的严重后果,也能学到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这些铭记于心慢慢就会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告诉孩子上课不宜带哪些东西,不然会造成哪些伤害,运动前进行准备活动的好处,运动时要注意场地器材及周边的环境,眼睛要学会随时观察周边的环境,运动后的注意事项。例如,运动后不能马上坐下,喝水等。

2.2下达“家长告知书”和为学生建立健康管理制度

现在的小学生体质差,有些学生明知自己身体特殊不能进行体育活动,有时为了爱玩或顾及面子故意隐瞒,进行剧烈运动后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体育伤害事故,还有可能危及学生的生命,也会引起一些家长“找后账”,所以,为了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我们在进行某项运动之前,需要让家长确认孩子是否能参加这项运动,例如,冬季长跑。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对存在特殊情况的学生进行特别关注,所以,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档案非常重要。学校每学期或每年要如实对学生的体质健康进行严格的检查,不能只是“走过场”,保证学生的健康档案不能断档,班主任要多向家長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对特殊学生的隐私进行保密。

2.3对家长进行体育安全教育,转变学生家长的观念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通过对其进行安全教育,使家长的体育安全意识提高和体育安全知识增加,对孩子可以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在开家长会时讲解体育安全知识、体育伤害事故的防范措施,使家长转变体育安全的态度,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在学校受伤不只是学校的责任,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和家长的因素,学生的体育安全需要我们一同保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通过这样的方法减少体育事故,也会减少纠纷的发生。

2.4通过运动增强运动能力

学生受伤是因为运动能力弱,如果每个学生都通过运动增强运动能力,这样体育活动中的小事故、小碰撞就会减少。如果只是偶尔运动,只靠体育课来活动,那学生的反应能力、观察力就弱,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曾经有一名学生上体育课总是受伤,与学生父母交谈后得知,平时孩子不参加运动,建议多带孩子进行体育活动,减少受伤,经过实践证明,孩子平时经常参加运动,现在几乎不受伤。所以,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提高运动能力。

2.5注意运动间歇

在体育课中,要科学地进行运动是预防受伤的手段之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自己不能根据运动量来安排自己活动的时间,有些学生就会想着玩个够,累了也不休息,在夏天容易造成中暑等现象。例如,跑步、跳绳等体力支撑不住导致崴脚、摔跤,就会造成伤害事故,如果我们组织学生间接练习,就会减少受伤的概率。

2.6物质准备

进行正式上课前,提醒学生低头检查自己的鞋带是否系好、衣服拉链有没有拉好、检查口袋是否携带小刀、钥匙、玩具等,如有携带让学生放在前面固定的小盒子里。对于不穿运动鞋和运动服的学生不允许上体育课。上课前必须仔细检查操场和器材,例如,在上蹲踞式跳远课时,由于助跑跑道和踏板上的沙子提前没有检查或者没清理干净,学生不是专业运动员,都是普通运动鞋,防滑能力差,在助跑、起跳过程中出现打滑,导致滑倒,造成身体受伤,类次的事情屡屡发生。

2.7强调课堂纪律

要保证一节课顺利上完,就要对学生的课堂纪律进行严格要求。例如,规定学生必须在老师规定的地方进行活动,不准擅自进器材室拿器材。在进行跳绳课时,教师对学生的位置距离必须严格要求,告诉学生不许拿跳绳乱甩,给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注意距离。进行投掷项目规定学生同组同学投完后统一去捡回,在队伍中不许乱跑。没经过老师允许不能攀爬操场肋木、单杠、双杠等。要求学生上课听老师指挥,不准嬉戏打闹。

以上预防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使老师们能够正常地进行体育教学,从而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J].北京体育大学,2011.

[2]翟虎翔.我国中小学体育风险识别与应对研究[J].河南大学,2010.

[3]柴娇.浅析日本学校保健体育中的安全教育[J].体育教学.7J82000,5:47—49.

猜你喜欢

小学体育课预防策略
带式输送机胶带跑偏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超临界直流锅炉氧化皮脱落原因及预防策略探讨
普通高校大学生篮球爱好者运动损伤状况及预防策略分析
我的体育课堂站位表
论电力工程建设内部控制关键风险点的预防
小学务实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探讨与实践措施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上好一堂小学体育课
大学生运动性猝死与体育运动的医务监督
小学体育课中的游戏创新
小学体育课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