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柔性辟谷技术对肥胖人群代谢指标的改善作用

2019-09-10张一铭袁丽伟巩文静郭亚芳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9年5期
关键词:肠道菌群肥胖

张一铭 袁丽伟 巩文静 郭亚芳

摘 要:目的:依托医院营养科测评柔性辟谷技术对肥胖与相关慢病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肥胖与相关慢病遴选标准招募志愿者,在营养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连续7d的柔性辟谷干预。在柔性辟谷期间及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志愿者理化指标进行检测记录,基于自身对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主观受试反馈。结果:柔性辟谷干预后,电解质及肝肾功能正常,志愿者的体重、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均显著下降,表现出趋于改善的效果。结论:柔性辟谷技术减重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肥胖人群的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且安全性测评结果良好,有望成为肥胖人群改善慢病指征的一种方案,为后续将柔性辟谷技术纳入临床专家共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柔性辟谷;肥胖;肠道菌群;菌心说;慢病防控;专家共识

近年来,禁食(或称断食)在减重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部分成果,如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隔日断食法(Every Other Day Fasting,EODF)可促进白色脂肪褐变,有利于能量消耗[1-3]。在人体应用中发现,模拟禁食可有效安全地减少体重、体脂肪[4],降低患慢性病风险[5],刺激脑灰质(增强运动能力),使人更加敏锐和年轻[6-7],然而禁食者在此过程中却依旧要面对饥饿感带来的不适和断食可能对机体带来的潜在损伤,导致其难以大量推广使用。近年来研究发现,“饥饿源于菌群”,即人体的饥饿感来源于肠道微生物在摄取碳源和氮源等物质时,对胃肠道粘膜壁的分解消化所产生的疼痛感,从而提出“菌心说”学说,并形成相应的“柔性辟谷”技术[8-10],即每天一日三餐通过口服特殊益生元代餐,连续1周只饮水不进食[11],从而实现在消除饥饿感的前提下达到降低体重、减少体脂肪及肥胖和超重相关慢病风险的效果,已在多中心完成有效性评价[8,12-15]。为了将其发展为能够惠及更多肥胖和超重相关人群的慢病防控技术,联合医院营养科招募12名志愿者进行为期1周的柔性辟谷院内研究,综合比较志愿者在柔性辟谷技术干预前后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变化,通过评价肥胖人群代谢异常指标改善效果,为将柔性辟谷技术用于肥胖相关慢病的防控方案的临床专家共识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志愿者纳入与排除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修正的亞洲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标准,纳入标准为BMI>28,无器质性疾病,属单纯性高体质量者,均生活在同一区域;排除病理性肥胖人群,排除同时使用其他减肥方式及其他生活区域人群。本次研究共招募山西省太原地区肥胖志愿者12名,其中男性9名、女性3名,BMI 31.24±3.44kg/m2,年龄25~57岁,其中5人有高血压家族史,2人有高血压、高血脂,1人有便秘症状。研究过程要求志愿者在连续1周内,每天一日三餐各使用1袋柔性辟谷固体饮料(10g/袋,由北京云医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配料为膳食纤维、虫草多糖、人参多糖、灵芝多糖、海藻多糖、猴头菇多糖、枸杞多糖)代餐,只饮水不进食,志愿者暂停食用主食、蔬果及肉、蛋、奶等食物。由于柔性辟谷技术会对志愿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生活行为改变,志愿者在参与前均已详细了解研究过程,均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参加。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志愿者可在任意时间以任何理由、无条件退出。

1.2 研究方法

所有志愿者参与为期1周的柔性辟谷,以柔性辟谷固体饮料(10g/包)代替一日三餐摄入,可温开水冲服,也可口服含化。在柔性辟谷期间需保证每日3~5L的饮水量,注意保暖,充足睡眠。在柔性辟谷干预前和干预后,对志愿者进行体检(基础检查、生理生化指标等),并要求志愿者填写“柔性辟谷体验日记”,记录主观反馈和每日体重、血压、空腹血糖、心率等变化,数据汇总后进行分析处理,主要包括:(1)减重结果测评;(2)生理指标测评(血压指标);(3)生化指标测评(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电解质、肝、肾功指标)。同时结合志愿者提供的“柔性辟谷体验日记”来综合测评研究效果和志愿者主观反馈。

1.3 数据采集方法

数据内容分为两部分,“柔性辟谷体验日记”由志愿者本人填写,结束后统一收集、整理分析。体检数据(生理生化指标)由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营养科检测提供。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所有数据根据是否符合参数检验的要求选择进行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进行分析,差异分析结果以P值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重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与柔性辟谷前相比较,所有志愿者的体重、BMI、内脏脂肪量、体脂肪量均明显下降(P<0.01),水分比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肌肉量、骨骼肌和骨量均下降(P<0.01)。由表1、图1可见,志愿者在连续7d的柔性辟谷期间体重平稳下降,水分比前后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肌肉量、骨骼肌和骨量均下降(P<0.01)。

2.2 生理指标变化情况

2.2.1 血压指标 有4人血压数据不全而剔除。志愿者在柔性辟谷期间未出现低血压现象,志愿者柔性辟谷前后,舒张压下降(P=0.003)、收缩压下降(P=0.04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由图2~3可见,志愿者柔性辟谷期间每日的血压呈稳定的下降状态。

2.3 生化指标变化情况

2.3.1 血糖变化情况 空腹血糖数据有4人未提供而剔除。志愿者柔性辟谷前后血糖显著下降(P=0.001)。如图4所示,有1人在第3日血糖低于正常阈值(3.6mmol/L)、有1人在2~7日血糖低于正常阈值(3~3.7mmol/L)、

图4 柔性辟谷对空腹血糖日变化影响(n=8)有1人在第4、5、7日血糖低于正常阈值(3.6~3.8mmol/L),但主观反馈均无低血糖症状。总体可见,空腹血糖具有明显下降趋势。针对空腹胰岛素(正常参考值35~145pmol/L)指标检测发现,志愿者进行为期1周柔性辟谷之后,空腹胰岛素水平(73.37±55.82pmol/L)比之前的水平(199.77±81.17pmol/L)显著下降(P=0.000)。

2.3.2 血脂变化情况 血脂数据有1人不全而剔除,由表2可见,其余11位志愿者在经历7d柔性辟谷干预后,血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下降,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总胆固醇含量、血清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在1周后略高于正常值。

2.3.3 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3可见,柔性辟谷1周前后数据对比,肾功能指标中,尿酸、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尿素氮显著下降,肌酐、尿素氮均在正常范围内。

2.3.4 肝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4可见,柔性辟谷1周前后数据对比,谷丙转氨酶和同型半胱氨酸数据的变化无显著差异,谷草转氨酶的水平虽有显著上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2.3.5 电解质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由表5可见,柔性辟谷1周前后数据对比,血钾、血磷变化无差异(P>0.05),血钠、血氯、血镁下降(P<0.05),血钙升高(P<0.05)。其中,血钾、血磷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血钠、血氯1周后略低于正常值,血钙1周后略高于正常值,血镁0周时略高于正常值。

2.3.6 主观反馈 针对12位志愿者的“柔性辟谷7d日记”进行分析可见,部分志愿者在第3~4天会出现可耐受的饥饿感、体虚等现象,但在此时间节点前后均无类似情况,建议增加饮水量即可显著改善。此外,12位志愿者在柔性辟谷期间多见肠鸣音增加、排气增多现象,经过与营养科医生沟通交流后,告知这是人体在柔性辟谷期间的正常调理过程,消除心理压力和紧张情绪后,顺利完成连续柔性辟谷1周正常工作、正常起居的特殊生活方式体验。

3 讨论

目前营养学界普遍认为,合理的膳食比例和科学的运动方式是防治肥胖及其引发的一系列代谢异常的关键。脂肪的供能占比超标(>30%)及蔬果类摄入不足(<500g/d),油盐摄入量超标等都属于危险因素[16-17],而长时间久坐不动(≥3h)和过少的运动时间(<30min/d)则导致慢性病患病风险上升0.45~0.89倍[18]。随着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支持肥胖等慢性病与肠道菌群紊乱之间存在相关性、甚至因果性[19-22],如將遗传性肥胖小鼠(ob-/ob-)的肠道菌群接种到无菌小鼠体内会诱发肥胖表征[23],将高血压患者的肠道菌群接种在无菌小鼠体内会诱发高血压[24],部分肠道微生物可代谢胆碱产生氧化三甲胺(TMAO)促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25],非肥胖糖尿病小鼠(NOD)口服益生菌改善1型糖尿病等[26]。在国际上这些研究以及此前我们实验室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饥饿源于菌群”的认识,认识到人菌平衡是健康的关键,而人菌失衡则是慢病的根源,失衡的关键则在于人体和菌群之间的碳源等(能量)竞争[27],因此,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只给肠道菌群提供特殊益生元的方式,促进人菌重新回归平衡,有可能将成为预防/治疗慢性病的重点。

本研究显示,志愿者的体重、BMI、体脂肪、内脏脂肪等指标在柔性辟谷1周后有显著降低,水分比、蛋白含量没有下降变化,骨量、肌肉量和骨骼肌有下降趋势,提示柔性辟谷期间机体主要是依靠动员脂肪来提供能量,而且志愿者均正常工作和生活,和以往单纯的禁食会造成水分大量流失,体内蛋白质优先于脂肪分解的情况是不一样的[28],体现了柔性辟谷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来看,志愿者的血压有下降趋势,且无低血压表征出现,与前期研究结果一致[12],志愿者的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含量有下降趋势,且除3人外无低血糖表征(建议临时增加1袋柔性辟谷饮料即可迅速缓解),提示柔性辟谷可用于改善高血糖现象。此外,志愿者的总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有下降趋势,低密度脂蛋白有上升趋势。同时,从志愿者的肾功、肝功及电解质的指标来看,柔性辟谷1周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说明柔性辟谷期间对机体健康无不良影响。

根据此次志愿者的主观反馈来看,志愿者在柔性辟谷第2~3天出现轻微不适反应,有可能由于机体的供能方式从糖原供能转化为脂肪供能为主所导致的变化,通过及时沟通、互动、指导志愿者多喝热水即可消除,尤其是柔性辟谷期间尿酸有所升高,建议增加饮水量即可改善,而且在恢复饮食后迅速回到正常状态[29],除此之外,志愿者未见明显饥饿或乏力感现象。由于本次属于探究性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如志愿者数目偏少,尚未对某种慢性病问题进行针对性研究,缺少恢复正常饮食1周及1个月后的随访数据等。

参考文献

[1]Di Cesare M,Bentham J,Stevens GA,et al.Trends in adult body-mass index in 200 countries from 1975 to 2014:a pooled analysis of 1698 population-based measurement studies with 19·2 million participants[J]. The Lancet,2016,387 (10026):1377-139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Li G,Xie C,Lu S,et al.Intermittent fasting promotes white adipose browning and decreases obesity by shaping the gut microbiota[J]. Cell Metab,2017,26(4):672-685.

[4]Wei M,et al.Fasting-mimicking diet and markers/risk factors for aging,diabetes,cancer,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 Sci Transl Med,2017,9(377):aai8700.

[5]Brandhorst S,et al.A periodic diet that mimics fasting promotes multi-system regeneration,enhanced cognitive performance,and healthspan[J]. Cell Metab,2015,22(1):86-99.

[6]Mattson MP,Allison DB,Fontana L,et al.Meal frequency and timing in health and disease[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14,111(47):16647-16653.

[7]Mattson MP.Lifelong brain health is a lifelong challenge:from evolutionary principles to empirical evidence[J]. Ageing Res Rev,2015(20):37-45.

[8]黄清健,等.灾害救援中柔性辟谷提高救援效率的应急方案[J].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5,4(2):81-85.

[9]张成岗,巩文静.基于饥饿源于菌群的新发现将引发慢病防控突破性进展[J]. 科技导报,2017,35(21):43-48.

[10]张成岗.新医学·菌心说·云医院[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

[11]张成岗,巩文静.柔性辟谷:一种可改善肥胖及相关慢性病的新技术[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6):100-102.

[12]任青河,等.柔性辟谷技术改善高血压的初步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7,23(8):70-75.

[13]巩文静,等.柔性辟谷技术在青年人群体重控制中的应用[J].军事医学,2016,40(8):651-656.

[14]巩文静.柔性辟谷技术用于改善体重的临床观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7.

[15]苏玉顺,等.柔性辟谷技术对慢性荨麻疹改善作用的初步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7(12):20-25.

[16]贺媛,赵小兰,曾强.城市成人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5,22(4):390-394.

[17]陈春明,等.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39-743.

[18]江国虹,等.膳食、体力活动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2):94-96.

[19]吕兰婷,邓思兰.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9(7):1-7.

[20]Fei N,Zhao L.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isolated from the gut of an obese human causes obesity in germfree mice[J]. ISME J,2013,7(4):880-884.

[21]Turnbaugh PJ,Ley RE,Mahowald MA,et al.An obesity-associated gut microbiome with increased capacity for energy harvest[J]. Nature,2006,444(7122):1027-1031.

[22]Sweeney TE,Morton JM.The human gut microbiome:a review of the effect of obesity and surgically induced weight loss[J]. JAMA Surg,2013,148(6):563-569.

[23]Bckhed F,et al.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sistance to diet-induced obesity in germ-free mice[J].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2007,104(3):979-984.

[24]Li J,Zhao F,Wang Y,et al.Gut microbiota dysbiosis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hypertension[J]. Microbiome,2017,5(1):14-32.

[25]Zhu W,Gregory JC,Org E,et al.Gut microbial metabolite TMAO enhances platelet hyperreactivity and thrombosis Risk[J]. Cell,2016,165(1):111-124.

[26]Calcinaro F,Dionisi S,Marinaro M,et al.Oral probiotic administration induces interleukin-10 production and prevents spontaneous autoimmune diabetes in the non-obese diabetic mouse[J]. Diabetologia,2005,48(8):1565-1575.

[27]張成岗.当前慢病防控困境迫切呼唤新医学和菌心说[J].科技导报,2015,33(22):106-111.

[28]陈玉娟,李立,张立立,等.单纯节食减肥大学生体成分状况分析[J].体育科技,2015,36(1):79-80.

[29]查锡良.生物化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肠道菌群肥胖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气相色谱法快速分析人唾液中7种短链脂肪酸
收入对食品消费代际差异的影响研究
大鼠肠道菌群对芍药苷体外代谢转化的研究
肠道菌群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学龄前儿童肥胖的综合干预研究
肥胖的流行病学现状及相关并发症的综述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治疗单纯性肥胖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