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探

2019-09-10朱宝玉石春燕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朱宝玉 石春燕

[摘 要]文章对贵州黔东南高碑村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发展现状及客源市场作了概述,探讨了高碑村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了实施乡村振兴给乡村旅游带来的机遇,并结合该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高碑村;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9)05-0086-04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出行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需求。近年来,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龙头支柱,展现出了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1],这为依托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索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2]。国外的乡村旅游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法国人们的闲暇时间的“工人菜园”、西班牙大量的农庄农场进行改造参观、意大利成立“农业与旅游协会”,到20世纪80年代,英国、美国等大众现代化乡村旅游快速成长起来。

国内的乡村旅游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在深圳经济开发特区举行的荔枝节,开始主要集中在开展乡村农家乐、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3],因地制宜,重视开发和保护自然资源[4],在2000年后,国家把乡村旅游作为重点工作,推进“中国和谐城乡游”,以乡村休闲、娱乐、体验、度假、旅居等为旅游的主要内容,使中国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逐渐成长起来。为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开始以乡村旅游的特点、发展历程、开发模式来探讨乡村旅游发展[5],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思考[6],通过专业合作社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转型升级[7]等。在近几年来,我国开始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提出农旅、生态休闲、旅游观光、通过旅游扶贫、打造全域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综合示范点等来实现乡村振兴,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形成以“生态恢复—防灾减灾—生计改善—居民增收—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城乡平衡—社会稳定”的良性循环的乡村振兴路径[8]。

二、高碑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高碑村的基本情况

高碑村位于贵州省黔东南施秉县甘溪乡西南面,村委距乡政府驻地6公里,距县城14公里,面积1610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该村辖14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寨,现有村民有617户2553人,居住着苗、汉、侗、土家等民族,其中又以苗族人口为众,苗族民居分布在高碑湖畔,风景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村里居民的农田较少,上世纪80年代,为支援下游电站建设,村民主要在坡地上耕种,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在高海拔地带种植太子参、烟叶等经济作物,同时养猪喂牛,出售腌制腊肉来增加经济收入。现在,许多青壮年到广东、浙江等地务工,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人口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二)高碑村的旅游资源

1.自然风景

高碑村的旅游资源主要以宁静、秀美的峡谷水景、峰丛、流泉、平湖景观为特色,以船游为主,辅以徒步游览。顺舞阳河而下,依次有水帘洞、高碑平湖、睡美人、一线天等景点。其中,高碑湖为下游舞阳河最开阔处,宽约200多米,长约1000米,两岸植被保存较好,柳树飘飘,其秀丽的风光可与桂林媲美。再顺湖而下,出湖即是一线天,一线天是下舞阳船游区最狭窄处,河面宽30米,长1.5公里。从峡中仰望,天空似一条线,河水清澈碧透,竹木葱茏,是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

2.民俗风情

当地山色美丽,苗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风土人情淳朴。在民族节日上,高碑湖在农历五月十五,举行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外出打工的青壮们回到家中,各寨嫁出去的姑娘也都会回来,她们身着银光闪闪的苗家服饰,肩挑彩绳串起的粑粑、红鸡蛋、大水鸭、猪腿等特色食品,回娘家吃长桌宴、看龙舟赛,同时还举行斗鸡、斗狗比赛,还有天堂坡九月二十四(农历)的苗族姊妹节,民族文化浓厚。近年来,又发展了山歌、垂钓大赛等活动,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湖北面设有农家乐,有著名的高碑舞阳河鼎罐酸汤鱼,味美可口,别具一格。

(三)高碑村旅游开发状况

1.政府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产业

国家乡村振兴指导意见颁布后,当地政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依托高碑村优质的生态资源、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政府大力发展观光休闲旅游、民俗旅游等,努力打造该村成为施秉县“湖亮、花香、林静、景幽”的乡村生态观光休闲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这一系列决策对高碑村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乡村振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观光旅游景点逐步开发

舞阳河景区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红旗电站大坝后,形成的高峡平湖,整個游程约10公里,游览时间约1.5小时。下舞阳景区在施秉境内有两个码头,一是诸葛洞码头,一是高碑湖码头。从诸葛洞开始,目前沿途开发了诸葛峡、龙王峡、西峡、诸葛洞、水帘洞、诸葛洞古栈道、诸葛洞摩崖、一线银链、卧佛岭、高碑湖、一线天、大象饮水、金龟望月、火烧赤壁、孔雀开屏等,景点星罗棋布,给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目前湖面上有一艘大轮船,用于游客游览景色的交通工具,坐满人就可以开船,另外部分居民们有自建的小木船,用于自家打鱼,由于连接湖两岸来往的只有一所铁链桥,有部分专门的小木船用于游客的横向渡河,热情善良的船夫是当地的居民,收费3~5元一位。畅游在湖中,被绿水青山所环绕,对于城里相对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无疑是人的另一种精神享受。

3.农业休闲已有一定规模

近年来,按照州、县旅游发展思路,高碑村的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结合高碑村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区域优势的实际,居民们在路边种植了梨花、桃花,在田园李子、柚子、板栗、枇杷等各类果树,打造以“春赏花·秋摘果”为主要内容的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同时以“干农家活、吃农家饭、住农家屋”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体验游等逐渐开展起来,利用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打下的基础,有的苗家妇女发现了商机,在湖边的凉亭上卖起了苗家特色的小吃,有的开起了农家乐,开始逐渐发展集餐饮、农业观光、水上运动、船游等内容为一体的休闲旅游。

(四)高碑村的旅游市场前景

2018年,高碑村完成了17个村民组通组路硬化,建成了旅游公路4公里、高碑湖旅游码头1个、便民码头4个,交通进入条件良好。目前,全村有8户农家乐,初步建成“湖靓、林静、景幽、花香”的乡村生态休闲旅游点,这就为高碑村发展旅游打下了良好的硬件基础。通过实地调研得知,高碑村目前的旅游人群多为组团出游,包括公司、政府人员的集体旅游,散客大多来源于临近周边的村民,大多以家庭为主进行观光旅游,还有部分钓鱼爱好者在湖边垂钓。整体上来看,高碑村接待的游客主要是是省内人群,目的多是观光旅游、放松心身。据了解,2018年,施秉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237.01万人次,综合收入达17.36亿元,辐射带动贫困户628户2512人,进一步影射了高碑村旅游市场广阔前景。

(五)高碑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产业融合不紧凑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高碑村有了游船,进驻了公司,但餐馆、旅馆零散,大多是自建房屋改装而成。旅游纪念产品少,当地种植果树、生产腊肉、茶叶等也没有深度包装成旅游产品,旅游形式主要以吃农家饭和游览自然风光为主,未能充分利用起地方的民族特色和人文资源,垂钓也只是个人爱好者们的娱乐,并未开发成旅游体验项目,缺乏创新的体验需求,没有形成连贯的食、住、行、游、购、娱等一系列的设施体系,产业融合不紧凑,导致游客都是一日游或者半日游就离开了,重游率不高。

2.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基础设施建设是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在实地的调研中发现,高碑村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首先是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远,山路陡峭弯曲,在进入景区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旅游者的不舒适感。景区内有2个大的垃圾箱,但设置不规范,垃圾箱破旧并且设置距离远。另外,取款机、互联网设备、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不健全。对于游客来说,没有享受到周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游客的旅游积极性。

3.人才资源缺乏

高碑村地理条件较艰苦,盘山的道路崎岖,大学毕业后的本地人都很少愿意回家乡发展,该村又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旅游发展起步晚,景区建设、规划、运营等都需要专业人才,但基于当地条件、地理位置、社交范围、薪水收入等现实情况较难留住专业人才,导致这里丰富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规划和管理。

4.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

根据访谈得知,近几年在驻村干部、书记等领导的带动下,部分村民开始逐渐意识到乡村旅游的重要性,对于发展旅游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因为这是一个既可以建设和发展家乡,增强荣誉感,又可以增加自己收入的途径。但是,目前高碑村的旅游开发由于各种问题依旧不太乐观。一方面是长期在家居住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知识文化水平不高,旅游服务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由于游客停留的时间较短,旅游消费低,给居民带来的收入不多。居民自身缺少实用技术,参与程度低,增加了高碑村旅游发展的阻力。

5.宣传力度不够

高碑村处于刚开发的阶段,网络上关于高碑旅游的信息仅有个人建设的关于高碑村的博客和少量观后感文,影响力较小,人们还不知道有这样一个好山好水的地方,客源大多是公司集体旅游和旅游团带过来的,还有部分游客是附近的散客,该村的乡村旅游宣传营销能力不够强,主要依靠开发者和居民们的自主宣传,客源性质单一,知名度不高。

三、乡村经济振兴背景下高碑村旅游发展的策略

(一)立足实际,大力调整“农旅”产业结构

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依托舞阳河的资源优势,调整原始耕种农业产业结构向“农业+旅游”的产业结构转型,村集体经济公司、绿谷葡萄酒庄、村集体农家乐、村委等与政府积极配合,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开发茶叶的种植和加工,引进公司收购果子和腊肉,形成赏花、摘果、采茶、品茶、观景、垂钓等一系列乡村休闲式体验,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提升经济收入,实现当地百姓脱贫致富。另外,政府和各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其他产业的扶持力度,延伸至服务业、餐饮业、住宿业等,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的合理布局,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扩宽居民的增收渠道,使得农民增收,农村更美。

(二)培养乡村旅游管理人才

优秀人才对于乡村旅游的发展至关重要。完善用人制度,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来吸引人才进入,比如子女上学、住房、补贴等相关福利。同时,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传承和发扬民族特色文化,组织培训会,包括技能与语言,也可以邀请旅游专家前来举办讲座或进行短期培训,促进人才内生动力的提升和乡村旅游服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

基础设施是旅游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实行景区和人居环境整改,加强景区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如修建旅游公共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湖边垂钓人员较多,应修建垂钓区域,规范停车场周边和车辆管理、指路标识牌管理、垃圾處理等,铁链桥上应做好防护措施,安置电子摄像头,确保游客安全。寻找新的旅游交通方式,建立公共服务设施管理制度,改善和规范乡村整体风貌,才能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完善乡村旅游社区建设,给予居民平等的话语权和决策机会,才能实现权益的公平分配与社区参与。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创造创业就业机会,给居民提供学习的旅游知识平台和技能培训,激励居民自主创业、外出青年返乡就业。政府应适当通过地方政策提高补贴、提供无息贷款等方式,鼓励居民参与投资,年底分红收益,对于有能力的居民,引导参与到旅游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当中,比如经营农家乐,贩卖苗家酸汤凉粉、特色小吃、果子、银饰纪念品、渔具等。协调好三种角色之间的利益关系,让居民加强社区参与责任意识,促进乡村旅游经济结构改革,共同维护社区建设。

(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文化传承

加强景区环境卫生治理,严禁污水排放湖中,注重绿色开发、建筑保护、垃圾回收分类,湖面禁止乱丢乱扔,保护湖面清洁。民俗节庆与旅游相结合,完善节庆仪式,丰富文化内涵,让游客以休闲的方式欣赏和了解苗族文化,可以参与学习苗族语言、体验龙舟赛划桨、学习唱山歌、静心垂钓等,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挖掘具有苗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五)创新旅游营销模式,加强宣传推广

让更多人知道高碑村、游览高碑村,是高碑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一方面,政府可集思广益,针对高碑村制定创新乡村旅游的营销模式,进行旅游文化推广、旅游产品销售,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可借助QQ、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拓宽旅游产品的营销渠道,加强与知名网站、直播平台等媒体合作建立高碑村旅游门户网站,充分展现高碑村的奇特风光、民族特色、节庆文化,塑造“最美高碑湖”的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

[参考文献]

[1]马勇,张学习.基于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全价值链体系构建研究[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4(2).

[2]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12).

[3]李左人.试论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J].天府新论,2000(6).

[4]凌申.论我国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0(5).

[5]张建雄.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思考[J].大理学院学报,2003(4).

[6]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

[7]胡敏.我国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和转型——兼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升级[J].旅游学刊,2009(2).

[8]何星.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中的生态化建设——以阿坝州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

[作者簡介]朱宝玉(1993-),女,贵州都匀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社区旅游、民族经济;石春燕(1982-),宁夏固原人,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民族社区旅游。

[责任编辑 方 仁]

猜你喜欢

旅游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全域旅游视角下朝阳市旅游发展探索
新常态思维下黔东南村寨旅游改革发展的SWOT
区域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时间序列分析
基于SWOT分析的黄公望景区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