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构建‘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2019-09-10张文秀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19年50期
关键词:模式探究阅读

张文秀

摘要: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重要策略之一。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  构建‘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即将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以问导学、自问促学和设问测学三个环节。这一阅读教学模式旨在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为核心,更好地整合阅读以下课堂课堂。

关键词:三问三学:阅读:模式探究

“三问三学”即以问导学、自问促学和设问测学三个环节的简称,在此理念之下,本文下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声声慢》教学为例,谈一谈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内涵。

一、以问导学

传统的导入有故事导入、情境导入、诗句导入等,但共同点是由教师表达为主,学生有时不能立即进入课堂。而“以问导学”是用问题来导入,能立刻引起学生注意力,调动思维。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捷普洛夫就说过:“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这里的问题可以结合学生的预习来设置。以这首词来说,作者的生平,写作的背景等,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查阅资料得知。这就免去了教师例行的作者简介和背景介绍。而词中字词的释义,学生则可以结合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并掌握。因此,《声声慢》的“以问导学”这一环节就设置了对字词的解释和对诗词感情基调的理解。问题借助于投影展示——

1、字词句质疑,课堂检测。(1) 凄凄惨惨戚戚 戚戚:(2)乍暖还寒时候 乍:(3)最难将息 将息:(4)有谁堪摘 堪:(5)怎生得黑 得:

(6)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次第: 了得:

2、有感情地诵读,找出词眼。回顾预习情况,能使学生立即调动思维,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学生感觉到自己的预习达到效果了,更会信心倍增,积极参与。

二、自问促学

自问促学这一环节即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继而由同学、老师共同解决,以解决困惑、促进学习。这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重点。

(一)学生提问的重要性。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君子有九思,其中之一就是疑思问,学贵有疑,有怀疑就要提出来。清代刘开的《问说》也提到,“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所谓“学问”,也即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我校提出的“三问三学”恰恰是体现了“学问”的内涵所在。学生要会提问,也就是要具有问题意识。问题是创造的先导,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会提问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往大处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为了培养创新性人才,往小处说,问题教学,尤其是学生自己提问,能引起学生思维高度集中,异常活跃,拉动学生思维张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如何激发学生提问。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培养。在现今的高中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都很少,更不要说自己提问了,由此,笔者认为可以通过这几个方面来激发学生提问:

1、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问。不少学生不提问,不仅仅是因为找不出问题,而是根本就不敢问或是不好意思问,他们往往片面地理解了“师道尊严”,不敢质疑老师,不敢质疑书本。他们循规蹈矩,就等着“回答”问题。生怕问了什么不该问的问题被人耻笑了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宽松的氛围,首先,改变学生的观念,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大胆地提出来才能解决,学问学问,就是要先提问。

(三)学生问题的来源。1学生预习生疑。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然会有疑问之处,可以把问题提出来写在纸上。不论难易,都可以提。这样一来,每位同学在课前其实就已经充分参与课文的学习了,课堂上他们会关注自己的问题有没有价值,是如何解决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参与度高。同时,还可鼓励学生设置问题,即“明知故问”,对于文本中的一些内容,学生已经能初步形成自己的看法,不妨设置成问题,由他抛砖引玉,引发大家的探讨,更能活跃思维。两者结合,学生在《声声慢》课堂提问时,提出了不少问题,如:生1:开头一句,作者在寻觅什么?生2:为什么说大雁是“旧时相识”?生3:酒一般是浓烈的,為什么这里却说是“淡酒”?等等。2、课堂生成问题

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而思维就像水库,一旦闸门打开了,就会源源不断地出来。因此,在解决已有问题的同时,学生又会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来,这时的问题往往比预习时提的问题更有深度

三、设问测学

“设问测学”这一环节是由教师设置问题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以检测出这堂课是否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设置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才能检测学生的学习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这首《声声慢》的教学目标为:1、了解作家个人的生活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体会词人作品中的“愁”情;2、了解词作中各意象的特定属性,能即景悟情。据此,“设问测学”这一环节先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1、词人是通过哪些方式抒情的?2、思考李清照的“愁”蕴含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紧扣教学目标,检测了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对抒情方式(重点是借景抒情)的把握。

参考文献:

[1]周明芝;;应用题审题方法初探 [A]; 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 2004年(3)

注:本文系甘肃省“十三五”2018年度教育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培养  构建‘三读三问’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0921

猜你喜欢

模式探究阅读
职校英语教学中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以读促写”与“以改促写”英语写作教学对比研究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生本理念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