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对隔代教育青少年疏离感的预防与矫治
2019-09-10黄庆龙高家爽姚树鹏
黄庆龙 高家爽 姚树鹏
摘 要:如今社会当中,生活节奏逐渐加快,许多年轻父母工作压力大,因此难以在孩子培养上投入足够的精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年轻的父母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进行教育,可以说隔代教育已经成为了如今社会的普遍现象。但是父母与孩子缺少陪伴。这一现象对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本文对隔代教育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预防青少年心理出现问题,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隔代教育;心理品质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
积极心理学是伴随着社会发展,心理学不断进步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学理论,这一心理学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的品质。其主张是研究人类内在的积极力量,通过内在潜能的激发,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以究其根本,积极心理学的目的就是实现人类个体以及社会之间的的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
二、隔代教育的相关问题
(一)隔代教育的概念
隔代教育指的就是在当今社会当中国,基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负责对于孩子的教育工作,而是由祖父母对孩子进行抚养以及教育等等。这一现象在我国社会当中是广泛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传统文化影响下,祖辈也愿意承担对孙辈进行抚养教育的任务,另一方面则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父母身上往往背负着沉重的工作压力,所以没有时间对子女进行教育,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一个家庭可以有两个孩子,因此许多家庭选择了再增加一个孩子,父母肩上的压力也因此进一步的加大,这个新增的家庭成员往往有也会交给祖辈进行照顾抚养。
(二)人际疏离的概念
一些学者认为,人际疏离这一感觉是一种社会观念,虽然其是某一个社会个体的问题,但是必须要在社会集体的层面才能够解决,而这种社会观念指的就是某一个个体难以融入到其所在的社会群体当中,不能够处理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因此产生消极情绪。青少年由于正处在成长阶段,心智不够成熟,对于这些负面情绪更加敏感,就更容易产生疏离感。
(三)隔代教育与青少年疏离感之间的关系分析
一些教育学者认为,隔代教育当中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还会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速度较慢等问题,这与孩子没有能够有效的跟父母进行交流与沟通,情感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是有着比较大的关联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起到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有效的促进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而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孩子的情感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出现情感匮乏等问题,尤其是在隔代教育当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交流,长时间缺乏父母的关心很容易导致孩子在生活当中缺乏安全感,甚至会形成胆怯心理,在人际交往当中不敢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敢让别人了解自身的诉求,进而会脱离群体,形成人际疏离这一心理问题。
三、积极心理学中青少年疏离感预防矫正相关策略
(一)家庭角度
家庭当中,父母要加强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尽可能地抽出自己的空余时间来陪伴孩子,关心他们在生活当中所遇到的问题,给他们提出建议,帮助他们进行解决,实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拉近心理距离,预防青少年人际疏离感的产生,另外,父母还要为孩子搭建一个积极的家庭支持系统,以自身为榜样,指引孩子们正确的对人际关系进行处理,解决心中的负面情绪。
(二)青少年自身角度
青少年自身要解决人际疏离感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大途径,一是要注意保持自身的情绪积极,经心理学研究,积极的情绪不仅能够有效的影响人体健康,还能够有效的培养青少年的良好品行。在积极心理学当中,积极方面的人格品质是研究的基础,在人格健康方面能够起到非常大的积极作用,这是因为积极的人格能够有效的影响到一个人的一言一行,促进青少年开朗性格的形成,推进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情绪来处理人际关系,避免人际疏离问题的出现。二是及时的对自身的消极情绪进行引导,在看待事物时,要辨证的对事物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的积极方面,尽可能避免消极情绪的产生,主动的对自身的消极情绪加以引导与发泄,在自己难以控制情绪时,可以积极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解决心理问题。三是结交朋友时要谨慎,青少年本身的辨别能力比较差,容易在他人的引导下接触到不良事物,所以在交友时要谨慎的进行分辨,切忌结交那些品行有问题的人。
(三)学校角度
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在青少年成长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学校也应当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加以关注,首先老师应当努力的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校当中,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向,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自尊心比较强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对青少年多加以鼓励,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避免疏离感的出现。其次学校应当加强素质教育,不能只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授给学生人际交往的相关技能,让他们了解到人际交往沟通应当注意的问题,同时还要教授学生如何处理负面情绪,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四、总结
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不仅在健康方面需要关注,在情感方面也需要父母给予足够的关注,但是现在隔代教育的情况下,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情感基础薄弱,导致青少年非常容易在人际交流当中产生人际疏离的心理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隔代教育的特点进行分析,判斷人际疏离这一问题的成因,并且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为青少年提供人际疏离的预防以及矫正办法,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谢岷珊,刘晓柳,谭洁,周越平,姜雪薇.积极心理学理论视角下当代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育路径[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156-158.
[2] 许蓝予.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J/OL].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06):28-29[2019-12-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298.g4.20191008.0858.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