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019-09-10高庆洋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创新方法

高庆洋

摘  要:新课改要求,初中美术教学不再是单纯培养学生美术水平,而是通过理论知识和实践,实现教与学一体化发展。在教育体制逐步完善的基础上,学校大力推动,努力完善,提高初中美术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尊重主体;创新方法;感悟自然

审美能力指的是鉴赏美、感受美、挖掘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是美术学习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随着课程的改革,新理念的引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的重要性,并且逐渐提高其教学质量。各大学校的美术教师都在转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性

美术是一种艺术,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加上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因此,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会有不同的表现,不管是对美术作品的认识,还是美术知识的领悟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同一幅美术作品,学生会有不同的观点,不管是哪一种,只要符合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都应该科学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认知上进行深入探究。正是因为思想不受禁锢,这个世界才能如此缤纷。只有教师足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展,美术教学才不会一成不变,美术审美和美术创造才能得以形成。

二、美术欣赏审美能力的培养方式

初中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有很大的塑造力。美学艺术它是静态的,那么,对艺术的欣赏就不能直观的去表达。因此,就要通过对美术作品形象的美的感受来体会美术创作者使用的色调、色彩、框架等艺术表现手段。美术的欣赏第一印象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时候要加以引导把握住作品色彩搭配的关系。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文化素养。美术欣赏的最后阶段是用真实感受来表达的,教师就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做一些思维活动,提升思维活跃度,并结合在美术欣赏过程中。让学生在通过自己内心的想像后,有自己的创新自己的优秀作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一些图片进行分析,分析过后让学生们进行自我创新创作。

三、创新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师台上讲解,学生台下练习的教学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例如可以实施当下最为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高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且初中美术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除此之外,小组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初中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可以培养学生向着多元化发展。由于美术欣赏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了解,且美术作品表达更含蓄和抽象,因此可以培养学生以不同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使得学生在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看法和见解,并且还可以聆听他人对同一幅美术作品的理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同时美术教师在小组合作中应起帮助和指导作用,及时帮助解决在讨论中遇到的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從而提高审美能力。

四、以审美能力培养突显学生德育素养

从本质上分析,美术教育属于审美教育,也可以称之为美感教育,对美术教学要进行不断创新,而不能停留在发现美的基础阶段,需要不断延伸其内涵,通过更深层次美的人格,也就是道德作为支撑。因而对当前初中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停留在专业美术教育阶段,而是生活美术教育,就是将美术教育的工具性,与价值观进行完美的融合。实现两者的统一,必然能够促进美术教育实现新的教学篇章,更能达到道德素养教育的目的。道德素养是现阶段学生培养的重点方向,在对其进行培养过程中需要从美术的实际教学情况,展开相应的人文精神渗透,改变以往美术教育中侧重技能教学的弊端,强化“美德”教育,从而能够让学生从美术教育中学习到人文精神,折射出人文素养,是当前美术新课标的重点所在,是精髓部分所在。从道德层面来说,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审美教育的必然趋势。

五、通过专业知识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课程中,绘画是核心课程之一,能够全面训练、考核学生相关课程的整体掌握能力。不仅如此,该项课程的科学应用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在进行素描课程的讲解与教育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主要包括美术的技能与技巧、作品创新性的培养等方面能力。在临摹课程中,教师需要对临摹的作品进行分析、讲解,尤其是线条特征、艺术特征以及整体构造等方面。学生通过教师的介绍能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最终全面提升个人的艺术审美能力。除此之外,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授课时,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应该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网络信息资源的优势,打破传统教育的时间障碍与距离阻隔,为学生构建更加专业、具象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艺术文化的熏陶。

六、强化学生审美意识,感悟自然

艺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美好的艺术在生活当中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美都是可以用美术艺术来进行记录。只要生活中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就能够感受到世间万物的魅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的记录生活中的美丽景色,来进行教学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些关于校园美景方面的作品,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教师再给予一定的好评和鼓励,激发学生对绘画的热情和兴趣,并且结合着学生个人的情感记录,在绘画的作品当中使学生充分的理解美术的意义和真谛。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间接性地培养了审美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切实的感受到美术和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提高审美能力和价值观。

美术课堂教学,不但是对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绘画技巧的教授,更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研究初中美术教育对学生审美观的积极影响,是实现以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关键。在美术课堂教学中通过发现美的内容拓展和感知美的画面分析,是对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周喜哲.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b版,2014(2).

[2]朱迪.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中学时代,2014(17).

[3]谢翠娟.浅述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5(4).

猜你喜欢

创新方法
基于创新方法的建筑设计剖析
创新方法在推广应用中的“有”与“能”
论中小型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的创新方法初探
从提升科学水平角度分析高校党建工作
如何创新高效课堂评价激励语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试论森林分类经营的创新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职物理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