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

2019-09-10龚成文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一体化中职学校

龚成文

摘  要:隨着新课改的落实,素质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传统落后的教育方式逐步被淘汰,新时期社会人才的衡量标准也不断提高,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经过不断地创新和探索,“一体化”教学也取得了积极的作用,既能有效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也能发展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者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汽修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一体化”教学的应用和实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

引言: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中职维修专业的繁荣,社会对汽车维修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中职学校要为社会培养更多汽车维修专业的实用型人才。但是,目前的中职学校毕业生,动手操作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主要是因为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的教学模式滞后,不能与时俱进。因此,有必要探索“一体化”教学,促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高,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存在的弊端

传统的中职院校汽车维修教学以课堂为核心,学习某项技能之前,要先把基础文化理论课学好,然后学习专业知识理论,理论知识学习完才能进入实践环节,就是通常讲的“职业三阶段教育模式”[1]。这种理论与实践分开教学的教育方式存在的弊端有以下几点。

(一)理论实践脱节,不能紧密联系

理论联系实际,得到的是真知。理论和实践分开,学习就有可能单一片面。中职实训教师和基础理论教师分开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学生难以围绕知识点,系统掌握学习内容,导致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实践缺乏理论支持,事倍功半。学生对这个领域的涉及很少,学习理论就是“盲人摸象”,只能“吃书本”,依靠死记硬背,强化理解,缺少对行业的深刻领悟,就不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训当中,学生兴趣很高,但是所学的理论知识已经忘记了,没忘记的也对不上号,只能是“照葫芦画瓢”,模仿训练,教学效率难以提升,学生也很难养成良好技能习惯。

(二)教学方法单一,内容枯燥乏味

教师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讲解的内容不能与实务训练紧密结合,学生能够背诵理论,操作时却不知道理论怎样运用。在实践操作教学上,教师往往就是反复、死板地做动作,根本不会将动作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边做边讲。学生观摩教师的动作时,忘记了联系理论知识,无法展开思考,导致学东忘西,不得要领。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的很吃力,效果当然不如人意。学生失去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效率上不去,教师费力不讨好。

(三)缺乏创新能力,技术能力滞后

当前中职毕业生理论根基薄弱,创新能力差,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技术传统守旧。课堂教学占比例超过实践训练,导致教学与社会发展脱离,技术手段滞后,无法满足现阶段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需求。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

教育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结合实践,实现知行合一是一体化教学的优势,是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与学互动教育模式。一体化教学的场所、内容、方法等不同于传统模式,它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2]。一体化教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科学合理地结合起来,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通过理论与技能结合教学,深化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增进相互的了解。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开展个性化辅导,对症下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中职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授课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落实,中职学校围绕专业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总结出一体化教学的一些经验。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阶段性课程设置

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要分阶段落实。一年级学生要强化汽车维护与修理基本常识和技能的教育培训,包括汽车的零部件、材质、构造等内容。进入二年级的学生,要重点落实汽车八大模块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包括发动机结构、发动机维修、发动机系统维修、零部件维修、传动机维护及修理、制动器维修、转向器维修、方向盘维护及修理。这八个模板涵盖汽车整个机体,学生必须要掌握原理,精通实践,使知识技能全面提高[3]。到三年级,就要重点落实实践,让学生参加实习,提高动手能力,变知识为技术能力。

(二)教材的选用和编写

教材的选择要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知识和技术含量要高,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教师要深入研究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有机融合,通过自己理解,创新教学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结合,强化实践训练,提高“一体化”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

技术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因人而异,要各有所专,各有所长。通过“一体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某项技术的权威,不断推动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

结束语:

总之,中职学校汽车维修专业发展前景广阔,应当积极探索和创新教育培养模式,深入挖掘“一体化”教学的积极意义,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核心素养,增强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改善就业状况。教师要不断健全“一体化”教学,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要紧跟社会发展的趋势,深化专业教学改革,为社会不断提供专业技能高、核心素养好的汽车维修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章红平.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多维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38:251-253.

[2]余治华.提高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质量途径[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7,04:140.

[3]刘晓爽.浅谈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育教学改革[J].职业,2018,27:47-48.

猜你喜欢

一体化教学一体化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浅谈
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
汽车制造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渗透与实践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的探索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