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二孩家庭中“大宝”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2019-09-10李玲
李玲
摘 要:幼儿园大班二孩家庭所占比例较高,通过访谈和观察发现,不少父母在生育二孩前与老大缺乏必要的沟通,生育后对老大关注减少,并存在偏爱现象。这也致使大班中不少二孩家庭的“大宝”存在一些问题行为。因此结合具体案例,本文从家庭、幼儿园双向出发,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大宝”问题行为得到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二孩家庭;“大宝”;问题行为
一、引言
随着二胎全面开放政策的实施,二孩家庭日益增多,其中老大的情绪管理及教育问题也日趋显现。在一些负面情绪的左右下,甚至有一部分二孩家庭中的老大出现了问题行为,如忽然孤僻、在幼儿园中存在欺负其他孩子、常常情绪失控等情况。本文由班级中二孩家庭的“大宝”在幼儿园中出现的反常行为出发,结合具体的干预实践经验,对大班二孩家庭中“大宝”问题行为的有效干预策略进行了整理与总结。
二、二孩家庭中“大宝”问题行为的个案引入
(一)案例:抢走积木的小浩
小浩在幼儿园,平时学习、生活方面,整体表现都比较稳定,但是近段时间却比较任性。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小浩和另外五位小朋友选择了建构区。在活动过程中,其他小朋友都在合作搭建大型动物园,而小浩却独自一人在玩纸杯垒高。忽然间,小浩跑到小雨面前,什么也没说就将其积木拿走。小雨着急了:“你怎么没经过我的同意,就把积木抢走了。”小雨在阻拦的过程中,小浩并没有理会。小雨伸出手,试图拉住他。小浩转身捡起积木,用力砸了小雨的头部,嘴里还大声喊着:“叫你不给我积木,我就要把积木抢走。”
通过与小浩妈妈的交流,他妈妈告诉我:升入大班的暑假里,小浩有了一个小弟弟,孩子刚出生,全家人的注意力都在小的身上,长辈们都更加关注小宝了,给小宝买各种玩具、衣服,而给小浩买的东西次数减少了。另外每次放学回家,父母都会让他写数字、做加减习题,对小浩比较严格。可见,弟弟的到来给小浩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落差。这些不公平待遇产生的心理落差给小浩带来了不良行为问题。
(二)案例:草草了事的纸球
小晨升入大班,学习态度让我非常着急。立体纸球手工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拿好材料,便忙开了。虽然说此次手工并不难,剪下图形后沿着虚线折几次,最后黏贴就能完成,但是在黏贴过程中还是需要花点时间的。可是短短的十分钟,小晨便把作品拿给我看。“小晨,这颗纸球是你做的?”我很奇怪,平常手工活动一直能做得很精致的她,我还会拿给其他幼儿欣赏,但是最近比较邋遢。小晨默不作声。“小晨你看你的对折处,没有沿着虚线对折。而且在黏贴的时候,白色面都没有对准齐,还有白色面露在外面。还有时间,再去改改吧。”“老师,就这样子吧,我不想改了。”
观察到小晨在幼儿园一系列的反常行为之后,老师积极与小晨的家长建立了沟通,了解到小晨的反常行为大致是因为家中的小宝出生后,自己缺少了陪伴、受到了冷落而产生,从而自我放逐,失去了对良好表现的追求。
(三)案例:音乐活动中哭了
小萱是个聪明的女孩子,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和她做朋友。有一次音乐活动,孩子们正高兴地跟着钢琴伴奏唱歌,忽然听到小萱在伤心地哭泣,因为过于伤心,活动被迫中断。我蹲下身问:“小萱,怎么哭了?”她只哭不答。坐在一旁的小琪说:“老师,小萱早上忘记带塑料瓶过来了,所以才哭的。”“不要紧,我帮你打个电话,让奶奶傍晚给你送过来,下次不要忘记就好。”我安慰道。但小萱并沒有因为我的安慰而停止哭泣。联想到类似的情况小萱已经出现过几次,我把这种现象告知小萱妈妈,但小萱妈妈认为她即将上小学,应该学会独立,于是将注意力转移到小宝身上,对小萱缺少沟通。
小萱走不出忧伤情绪的困扰存在两个原因。第一,缺少倾吐与发泄。有了小宝后,加之小萱即将升入小学,妈妈与小萱的沟通减少,导致郁闷情绪产生时,没有地方可以倾吐、发泄。久而久之,孩子慢慢积聚内心的抑郁,也不愿意找人倾吐了。第二,内心自我纠结。由于缺少倾吐与发泄,加上原本小萱性格内向,内心自我纠结后,忧伤情绪便影响她在园的一日活动。
三、二孩家庭中“大宝”问题行为的成因分析
在班级中,一共有28位小朋友,其中二孩家庭17位,另外二孩家庭中是“大宝”的有9位,可见在二孩家庭中是“大宝”的比例占据偏高。通过一段日子对班级中“大宝”的观察记录,我们发现部分孩子存在不良行为。
虽然班级中“大宝”的不良情绪和问题行为表现不一,但结合有关“大宝”的个案分析,我们也可以把问题行为的原因划分成以下三方面:
(一)生育二孩前与老大缺乏沟通
很多父母由于工作原因或者二胎的意外到来,没有跟老大有过比较全面的沟通,以至于老大对于这个即将到来的弟弟或妹妹感到措手不及。我们都知道父母在迎接二胎是要做好物质和心理方面的准备。那作为哥哥或者姐姐,又何尝不需要做好准备呢?一旦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当老二出生时,老大的心理问题和情绪问题也会显现。
(二)生育二孩后对老大关注减少
老二的到来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掉父母的关注和照顾,如何平衡好对两个孩子的关注就显得尤为关键了。此时的老二更多的需要的是生活上的照料,而老大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心和陪伴。父母可以分工合作,妈妈以照料小宝为主,爸爸以陪伴老大为主,而在有的家庭中会出现事事以小宝为主的现象。例如周末老大想出去玩,父母却以小宝宝太小不能出去等理由拒绝,这会让老大感觉缺乏陪伴和关注,从而造成情绪波动。
(三)家庭个别成员存在偏爱现象
有些家庭还存在着重男轻女的现象,或者偏爱二宝等。而有的家庭中两个孩子会分别姓爸妈的姓氏,这就可能造成祖辈对自己姓氏孩子的偏爱。孩子跟谁姓是每个家庭的自由,但是家庭成员不能以此造成偏爱,给孩子带来不良情绪。
四、二孩家庭中“大宝”问题行为的干预策略
结合对“大宝”反常行为的有效干预,我们提出,对于二孩家庭中“大宝”的问题行为干预,可以从家长和幼儿园两方面共同寻求对策。不过,在这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父母和老师教育应该是放在首位的,以父母为主,老师为辅,老师可以给父母建议或者与父母一起商讨进行,最终以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情绪引导师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情绪引导师。儿童需要与能给他们提供帮助的成年人建立积极的联系。在儿童发展的最初阶段,与他们最密切接触的主要是父母,随后,教师介入到孩子的学习与发展中。俗话说:“母子连心。”孩子的情绪通常父母都是能第一时间感受到的。因此在发现孩子们存在不良情绪甚至是问题行为的时候,父母更要找出原因,积极干预,预防问题行为的恶化。对于父母如何干预“大宝”的问题行为,我们也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1. 体察细微情绪后及时沟通
父母应有意识地多观察老大的情绪,一旦发现有不良的情绪反应就要及时与孩子沟通。而沟通的方式也有很多,不仅仅只是说教,可以营造一些有利于沟通的氛围,或者借助一些有利时机等。如当父母在家中发现“大宝”为“二宝”吃醋,或者因为一些小事而忽然不爱说话或者乱发脾气等等,要及时地与他们建立沟通联系,了解他们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并且帮助他们疏导负面情绪,告诉他们自己对他们的爱。
2. 公平公正地对待两个孩子
父母及祖辈应有意识的公平公正对待两个孩子。从吃的到玩具,从陪伴时间到关注程度。其实孩子是非常敏感的,特别是在一些小事上,所以父母更应该注意在生活小事中的公平和公正。在平时生活中,抓住点点滴滴的事例告诉老大和弟弟妹妹分享、合作是一件很开心的事。爸爸妈妈给你们俩买好吃的就会多买一份,而且是口味不一样,这样两人就分享到两种不同口味的食物。引出“大宝”应该怎样和“二宝”相处的发散性思考。一般来讲,老大听到这样的引导就不太会去排斥弟弟妹妹了,而且还能从中懂得分享,明白给予是另一种获得的道理,这样“大宝”对“二宝”的到来也就充满了期待。
(二)让“大宝”参与到养育过程中
部分老大的情绪问题都是来源于突如其来的弟弟妹妹,让他们没有心理准备。父母和祖辈在养育二胎过程中的紧张和保护也让老大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最好的方式就是从怀孕开始让老大参与到养育弟弟妹妹的过程中。
1. 家庭任务册
父母应将与“大宝”的沟通作为生育二胎的准备内容。可以和“大宝”共同建立家庭任务册,让孩子知道我也是家庭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可以让“大宝”感受二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的胎动;帮助新生宝宝拿奶瓶;推弟弟妹妹出门晒太阳、逗他们开心、陪他们玩耍等等。
2. “大宝”故事会
我们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先进的育儿理念以及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另外我们还为家长创设“大宝故事会”活动平台,请爸爸妈妈到班级里分享“大宝”家里与弟弟妹妹的趣事等故事,可以帮助我们配合家长一起做好“大宝”的思想工作,培养“大宝”对弟弟妹妹的好感。
3. 家庭积分卡
随着弟弟妹妹的到来,“大宝”们一直参与到养育弟弟妹妹的过程中去,那么父母可以为“大宝”制作一份家庭积分卡,和大宝一起约定好,按照积分的高低,兑换陪伴、奖励、机会等,这样“大宝”也就更加细心地去养育弟弟妹妹,不再会对弟弟妹妹产生排斥感。
(三)幼儿园教育结合事半功倍
教师作为儿童重建世界的参与者,他们被社会要求更多的责任,这是因为儿童的年龄越小,成人对他所担负的责任就愈大。教师要积极做好家园配合工作,让家长能及时与老师沟通,教师与家长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模式,教师与家长及时分析和应对。
1. 设置幼儿情绪管理的相关课程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绪管理的相关课程来帮助幼儿学习调节情节。在教学活动方面平时可以利用绘本故事、集体教学等形式让幼儿“认识新生命的孕育”过程,让幼儿认识生命来之不易,要关爱和珍惜。让老大觉得兄弟姐妹的到来,是一个家庭最温馨和谐的美好场景,也是一个家庭力量的凝聚。也可以开展“爸爸妈妈生一个好还是两个好”辩论赛,让孩子们自己来说说他们的想。这样的一个有趣的形式,我想也是可以有效的帮助老大接纳老二的一个方法。
2. 开展与二孩相关的游戏
在区域活动的小舞臺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一些关于“二孩”的情景剧,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有利于两个孩子交往的童话故事来进行游戏和表演,积极挖掘童话故事中的意义。也可以让“大宝”将家中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与“二宝”的事迁移到小舞台上,教师进行合理使用并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导帮助。
3. 引导幼儿在学校相互关心陪伴
好的学校与家庭一样,同样需要某种亲密和安全的感觉。因此,幼儿园教室中环境的支撑,营造温馨的氛围对幼儿良好情绪的养成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幼儿园班级进门放置全家福,就可以利用起来。如果家里增添了新成员,我们就温馨提醒家长及时的更换全家福照片,让老大分享体会拥有新成员家人的幸福和快乐,潜移默化接纳新成员。在幼儿园与同伴的相处与在家中与兄弟姐妹的相处其实是有点类似的。因此教师可以在园引导幼儿正确的同伴交往方式,能够关注同伴的情绪,同伴间能够互相关心、互相陪伴,友好相处。时间久了,老大就会潜移默化地将这些相处和向往的方法带到家庭中。
五、二孩家庭中“大宝”问题行为干预效果呈现
(一)行为转变
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持续半年的干预,孩子们给我们带来了硕大的惊喜。通过连续2周的行为记录对比后,我们发现“大宝”的问题行为在持续的好转。
(二)家长反馈
结合实践,我们也发现,干预措施的融入减少了“大宝”的问题行为。经过干预之后,家长反映,老大在家中越来越像一个懂事的大哥哥大姐姐,不但不再因为忽然接受弟妹的到来而不知所措,反而能够担当起哥哥姐姐的责任,与弟妹融洽相处,有什么新玩具、好吃的东西也经常和弟妹分享,整个家庭的氛围也越来越和谐。
(三)能力提升
1. 自理、他管能力
作为大班的孩子,其自理能力方面已经不需要老师、保育员过多操心。弟弟妹妹的到来,老大发现父母忙于照顾弟妹,忽视了自己,为了引起关注而故意邋遢。但是现在,老大们又能回归从前,不仅能够自己照顾好自己,还能帮助父母一起照顾弟妹。
2. 任务能力
平常我们一直会跟孩子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确实没错,只要是幼儿能够自己去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父母与老大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建立家庭任务册。不仅先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做好,还能够帮助父母。只要父母需要,便能随叫随到,尽力把父母交代的任务完成。
3. 主动学习能力
进入大班,孩子们面临升入小学,其自主学习意识还是比较重要的。作为二孩家庭中的老大,“大宝”们会把老师教过的本领在家里进行复习,如在家里做手工、画画、唱儿歌等,只要是弟妹达到一定年龄,他们便会扮演小老师角色,教弟妹唱歌、画画,有模有样,还会教他们做些简单的小事情,起到了带头作用。
二胎家庭必然会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但是只要父母做好准备,用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来武装自己,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两个孩子会给家庭带来很多快乐。
参考文献:
[1]缪建东著.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李生兰著.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3]袁爱玲,何秀英著.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策略,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