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09-10李竹林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教学法课外阅读语文

李竹林

中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或者不感兴趣,原因有很多,但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究竟应该采取哪些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许多人认为语文知识是靠死记硬背来学习。我认为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应该以学为主,教师努力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

一、讨论法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集体对话和互学形式,进行学生之间或师生之间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一种常用教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民主教学思想。

二、研究法

它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一种有效教法。它突破了传统教法重教轻学的局限,体现了教学思想的转变。

三、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在现代教育培养全面人才理论指导下创新的教学方法。发挥语文科课文中思想性、趣味性、故事性强、感染力强的优势,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配之以教师创造性的发挥,以情感熏陶,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强调要进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能力,充分发挥語文课的教育功能。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渗于作品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之中,形成主观情思和客观景物相统一的审美境界,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操,进而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提高。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要以美去激发爱,以美感染人,从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主动和谐、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优化了语文教学效果。

四、广泛开展课外阅读及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从丰富学生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开展课外阅读,一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有利于强化整体效益;二是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可以大量地接触不同品味的名家名作。名家名作的魅力会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过在一定范围内举行演讲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的课外活动,也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电化教学手段,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还可以适当地将游戏、表演等活动引入课堂教学,给学生以充分的动口、动手机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形成能力。

很多人常常把成绩差的原因归结为没有兴趣。当然,很多时候,兴趣也不是非常持久的,只是一种好奇、快乐和成就感的混合物。很多时候,成绩好的同学对学习更感兴趣,兴趣是生活中的正反馈。做一件事,当你做得越好,你越会觉得这样有趣、有价值,你越会有信心,越会投入地去做好,如此循环。一般来说,这个正反馈的循环总会有终结的一天,所以我认为兴趣是学习动力的倍增器。如果大家想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培养兴趣是最好的办法。首先忘掉对这门学科的恐惧和厌恶,从整体出发,从自己稍微感兴趣的地方入手,精心投入一段时间;然后检验效果,慢慢让自己的兴趣越来越浓,越来越有信心,把正循环带动起来。极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前面努力了好几个月都没有见到效果,突然一次考试成绩的提高,让自己非常有信心,然后短时间内就把成绩提了上去。

俗话说:“水不激不活,人不激不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会被当作礼物来接受。”这是何等诱人的教学境界,这是多么和谐的教学局面!如果不激发学生,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就没有启动,压根就不愿学这门课。人在教室而心在外面,身在此而心在彼。那么,老师的启发就只能成为灌输和强加。学生在消极被动中不可能有好的精神状态,当然也就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有的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站起来不说话。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更别说会不会了。还有的老师在考后抱怨:讲过的题都不会做,真没办法。其实这正是由于缺少“激发”造成的。

猜你喜欢

教学法课外阅读语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中学英语课外阅读的课内支撑
故事妈妈提升课外阅读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基于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的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指导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