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智能时代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19-09-10聂超越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51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培养路径人工智能

聂超越

摘  要:人工智能掀起了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最伟大的一场变革,以人为主的传统工作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人工智能语音合成技术,对未来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造成了巨大冲击。本文在对人工智能时代及先进技术为该专业提供的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新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了研究探讨并提出了参考建议。

关键词:人工智能;新型人才;播音主持;培养路径;个性特色

1引言

人工智能的到来,掀起了自人类文明产生以来最伟大的一场革命,它对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史无前例的改变。以人为主的传统的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人工智能的影响和挑战。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亮相的人工智能技术的成果——“合成主播”,成为了世界第一个语音合成性的主播。它的出现,既代表着人工智能技术给播音主持专业带来了生机与改变,也意味着播音主持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威胁与挑战。

2人工智能时代及先进技术为播音主持专业提供的机遇和挑战

2.1 极大地减少了人力工作量

在2018年的微软2018大会上首度现身的人工智能伴侣虚拟机器人小冰,因为可以按照设定为学龄前儿童提供不同主人公、不同情感傾向的故事讲述,而受到众多家长和孩子的欢迎和认可。这缘于它开发的新功能——“全双工”和“人工智能创意”,它可以按照使用者设定的要求,在20秒的时间内生成一部有声故事。而在传统的播音主持行业里,完成上述工作需要一名经验熟练老道、多种技能融于一身的播音员连续工作八小时。人工智能的到来,不仅使传统的播音主持专业里的“文转音”即语音合成类工作的时间、人力及物力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提高了该种工作的质量。如今,越来越多的语音合成平台都通过人工智能取代播音员录音频,逐步得到使用者的认可。目前,人工智能语音合成的观念和产品已被社会广泛接受。

2.2飞速提高了该专业工作效率

人工智能合成语音当然也需要时间,而且某种程度上、在某个环节需要的时间很可能还要多于播音主持人。比如在前期的准备环节上,人工智能就需要采集、分析大量的播音主持人的原声音。然而准备工作一旦完成并开始录制后,人工智能就可以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而且毫不差错。这是任何一个播音主持人都不可能做到的。这种高效率的成果和高稳定的工作,只有人工智能才能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人工智能逐步取代播音主持人而获得更多的工作的局面。

2.3完善和优化了该专业的工作质量

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认识:人工智能合成的语音,尽管在声音、节奏上可以与播音员媲美或以假乱真,但终归无法表达出人类特有的自然流畅与情感控制。这也是作为播音主持人一度引以自豪的地方。确实,目前这是自人工智能诞生以来长期困扰但却无法突破的难题。作为人类特有的情感,它既有记忆稳定性,又有波动变化性,这给人工智能捕捉、分析和模仿这些信息带来了巨大的困难。但人工智能行业一直在为破解这个难题而做着不懈的努力。目前,最新研制的一种情感语音合成技术已被用于语音合成实践,它合成的语音质量更好、情感色彩更浓厚。2016年3月29日晚,在百度发起的一场名为“别开生面”纪念张国荣诞辰60周年的活动中,公布了一段张国荣音频。这段音频就是利用情感语音合成技术,抓取张国荣的各种音频资料合成了张国荣生前的声音。在与观众隔空对话时,无论其音色还是语气,都令观众大为震撼和感动,许多人瞬间泪崩。

客观地讲,与传统播音主持人相比,人工智能合成的语音更具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合成的语音可以接受使用者或接受者任何的人为设定,因此它更受欢迎和喜爱。比如,听众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先对语音的音色、语气、语调等进行适合自己的设置,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语音内容,合成自己喜爱的语音播报;二是人工智能合成的语音可以有效地控制情感的输出和表现,更加灵活自由。例如前文提到的机器人小冰,就可以在财经类节目主持人和娱乐类节目主持人之间灵活切换模式,瞬间完成角色和情感的转变。

3对新型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思考

3.1未来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一专多能”,才能在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在近年的全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对播音主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一专多能”的目标和要求,这恰恰切中了要害,指出了关键。传统的“一专多能”,就是要学生精通本专业的基础即播音主持,同时还要学会新闻节目的采访编辑等等工作。而新的“一专多能”的目标和要求,是要求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的背景下,在立足本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广泛发展兴趣爱好,特别提倡跨专业、跨领域学习。具体来说,就是要精通掌握本专业的节目采访录制、编辑制作、播音主持等工作,还有深入学习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把自己培养和锻造成综合性、交叉型的人才。在这种目标和要求的指引下,该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有效抵御人工智能提出的威胁和挑战,更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3.2未来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须练就“同步互动”,才能在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舞台上突出人的价值。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下,让未来的播音主持人葆有与观众进行同步性的一致互动的能力,是确保在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舞台上留有一席之地的策略和办法。再如前文论述的小冰,它可以在不同角色的主持人或同一角色主持人的不同情感之间自由切换,但它永远不能实现和观众的同步进行互动,也就是说,它的工作流程和模式总是:第一自己先工作,第二待工作结束后得出工作成果,第三再将工作成果传达给观众。而恰恰相反,这种模式却是播音主持人可以做到的。因此,未来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中,要把这种播音主持人和访谈对象之间同步性一致互动的能力训练和学习作为重要内容。当然,这需要扎实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快速的应急处理能力等。这代表着未来播音主持专业的学习更加严格、要求也更高,否则就意味着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3.3未来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必须保持“个性特色”,在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舞台上彰显存在和意义

结束语:

受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西方思想的影响,我们的教育理念习惯于把人培养为不出格、不犯规、整齐划一适合社会需求的标准人才。这种在传统背景下的思维观念,已经完全不适合人工智能日益凸起的年代了。如果想要在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舞台上彰显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那么就必须从现在开始提倡和注重对人才鲜明个性和独具特色的培养。在这个人人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时代,有个性和特色的播音员、主持人无疑是这个时代和社会的人们所欢迎和追崇的,也只有这样的播音主持人才能引起与人工智能相抗衡的共鸣。目前,在这个专业中那些常青树似的播音主持人,都具有独特的语言个性和思维个性。因此,必须把培养播音主持人的个性辨识作为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才能确保将来在与人工智能共处的舞台上不被淘汰或替代,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周贺,王占峰,王朔.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的应用分析[J]. 电子世界,2017(3):96-97.

[2]  石杨,左强. 人工智能时代的会计发展趋势[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17(12):140-140.

[3]  张新苗,余自武,杨雨绮. 人工智能在波音787上的应用与思考[J]. 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22(6):169-174.[4]

[5]  滕瀚. 智能传媒发展及展望——由机器人新闻说开去[J]. 声屏世界,2017(1):23-24.

[6]  吴翔宇. 浅析人工智能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J]. 数码世界,2017(2):114-115.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培养路径人工智能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