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是否具备技术溢出效应?

2019-09-10黄锐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

黄锐

摘要:采用201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商贸流通业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流通产业发展与技术溢出之间的内生性关系,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分析商贸流通与技术溢出的长期关系,并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验证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落后地区商贸流通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异质性。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在当期不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现象,但对滞后期技术溢出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商贸流通的技术溢出效应在经济发达地区不显著,但在经济落后地区显著。

关键词:商贸流通业;技术溢出;动态面板;两阶段回归

中图分类号:F56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4657(2019)05-0057-06

0 引言

对于商贸流通业和技术溢出的关系,当前的研究尚未产生定论。从结构经济学视角来看,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代表了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同步优化,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结构优化是促进一国技术进步的核心要素,但流通业发展的结构优化效应往往通过技术寻求、资源合并等潜在渠道展开,很难有直接的证据表明商贸流通业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分别就商贸流通业发展和产业技术溢出效率展开初步探索:解鹏程[1]研究了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发展对商贸流通业的影响,认为技术创新与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均有利于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且具备高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张钰静[2]认为一线城市的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这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产出存在显著的“势差”;王娟等[3]针对本土贸易中的制造业“低端锁定”现象展开了分析,认为嵌入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制造业进行不同程度的服务化并不能完全有效地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我国制造业存在一定的技术“低端锁定”现象,打破低端技术锁定需要本土创新的突破;陶锋等[4]的研究证明了商贸流通业与区域技术升级存在显著关联,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能够促进技术要素的流动。

技术升级离不开不同地区的技术溢出,技术溢出可能是商贸流通业推动技术升级的核心渠道,目前鲜有研究将商贸流通业和技术溢出效应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在这一框架下,不仅能够明晰商贸流通业是否具备技术溢出效应,还能够分析我国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中技术溢出的异质性作用,为商贸流通业与技术进步相关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1 实证方法设定

1.1 数据设定

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Ci):基于王荣等[5]对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因子构造法,建立了包含4个指标的主成分因子模型,其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指标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所示的二级指标,采用主成分因子法进行分析,首先对上述四个二级指标构建因子矩阵和雅克比行列式:

二级指标可能因为信息量不足而无法构成主成分因子,为了降低冗余因子的影响,需要计算因子提取水平,从而使较少的几个因子能够覆盖整体模型的比例,提取方程如下:

根据上式计算得到主成分高于80%时,所对应的m个因子即为主成分因子,舍去其他因子,并以z1,z3,z4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数

逆向技术溢出(srd):基于张龙[6]模型中对企业研发R&D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1.2 实证模型

第一,需要验证商贸流通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性问题。首先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E)分析商贸流通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在建立核心变量的基础上,为了验证商贸流通与技术溢出之间的量化关系,首先构建如下实证模型

第二,由于流通企业的发展往往具备持续性动态特征,采用OLS回归仅仅能够说明微观维度的静态量化关系,为捕捉商贸流通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呈现的动态特征,将公式(9)扩展为下述动态面板数据形式,并分别采用ADL(1,1)、AR(2)检验和广义矩估计(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第三,需要验证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溢是否存在空间异质性特征。为了验证商贸流通业技术溢出存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进一步根据樊纲的《中国市场化报告》将全样本分为经济发达地区(DV)和经济发展中地区(DC)两个子样本,并以发展中地区为基本组,进行分区域广义最小二乘法(GLS)检验

1.3 数据来源

研究对象为2013~2018于沪深A股上市的商贸流通业公司,相关企业微观数据来源于万得数据库(WIND),总计包含918个样本。由于研究中还需要整理区域研发资本R&D数据,相关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为了避免异方差现象,以2012年为基期对存量数据进行了平减处理,并对主要变量进行了归一化及对数化处理,保留了数据的时间序列特征,消除了数据中的价格效应所产生的异方差问题。

2 实证分析过程

2.1 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

首先需要分析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在当期与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运用公式(8)所示的固定效應模型(FE)对总体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核心解释变量为上文所构造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Ci),被解释变量为技术溢出效应(SDR),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SIZE)、控股比例(CR)和企业势力(HHI),结果如表2所示。其中,在表2的列(1)中报告了未控制区域和时间固定效应的结果,列(2)报告了仅仅控制时间固定效应而未控制区域固定效应的结果,列(3)则同时控制了两类固定效应。

表2的结果表明,商贸流通产业在当期并不能产生的明显的技术溢出效应,固定效应回归的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三类回归的拟合度均高于0.50;在三类控制方法下,回归的系数分别是0.002 7、0.007 5和0.001 8,均为正值,但三类回归均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显著性。该结果印证了类似研究中的分析,商贸流通的技术溢出渠道是非显性的,需要通过一定时间的作用才能溢出至技术发展渠道,并通过流通产业发展促使技术的交流和融合,产生技术升级。

2.2 動态面板模型分析结果

为了剖析商贸流通产业是否具备时间上的动态特性,通过商贸流通产业的滞后变量将标准时间序列扩展为动态面板,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但由于实际可用的数据长度仅为6年(2013~2018年),在构建滞后期变量后缩短为5年的动态面板,样本数缩小为802,广义矩估计(GMM)可能存在样本T不足的现象,本文分别采用ADL(1,1)、AR(2)和GMM三类模型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分别列示在表3的列(1)、(2)、(3)中。

在表3中不难看到,在三类动态样本回归模型中出现了较为一致的回归结果,商贸流通在当期并不具备显著的技术溢出现象,但在滞后一期(Ci-1),商贸流通产业产生了显著的正向技术溢出现象,该溢出在滞后两期时(Ci-2)进一步放大,广义矩估计(GMM)中的第一期滞后效应为0.064,滞后两期效应为0.009 8,两类滞后变量均具备统计显著性。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具备技术溢出效应,该效应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特征。

2.3 异质性模型分析结果

在确认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与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后,还需要分析不同区域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是否具备异质性。首先统计了918个样本企业的分布,由于按照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区的分类上存在显著的样本不对等问题,故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将相应公司分为经济发达地区(DV)的样本(N=503)和经济落后地区(DC)的样本(N=415),分样本分析商贸流通技术溢出效应的异质性情况,分析采用了广义最小二乘分析(GLS)的方法,结果如表4所示,发达地区样本(DV)列示于列(1)中,落后地区样本(DC)列示于列(2)中。

在分样本分析中,商贸流通的技术溢出效应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滞后特征,对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技术溢出均不显著。在滞后期内,商贸流通产业始终未对发达地区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说明在经济发达的区域内部,商贸流通产业的技术水平较为趋近,由产业发展产生的规模扩张并不能快速提升企业的技术实力;而对经济发展相对较差的地区而言,其滞后一期的影响系数为0.007 4(p = 0.001),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联特征,滞后两期的影响系数为0.006 1(p = 0.032)。由此可见,商贸流通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具备明显额空间异质性特征,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技术溢出现象相对显著。

3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以流通业为载体的技术交流行为发展迅速,以商贸流通为渠道的技术溢出正逐步成本市场结构优化的主要渠道,但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非通过显性经济渠道所传递,需要进一步从隐形的潜在渠道进行分析。本研究采用2013~2018年于沪深A股上市的商贸流通业公司构成面板数据,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如下三个结论:

第一,流通产业发展在当期并不能产生显著的技术溢出现象。通过当期的固定效应回归证明,流通产业发展与技术溢出之间并不存在显性的数据关联,这是由于商贸流通产业作为典型的第三产业,本身并不具备较高的产品输出,由此带来的技术溢出渠道并不显著,但由于商贸流通业的高服务产出能力,其技术溢出的能力需要一定时间的沉淀,才能够通过潜在渠道发挥[7]。针对流通产业技术溢出的非即期特征,相关地区在发展商贸流通业时应该通过长期规划,共同发展的方针,持续促进对商贸流通业的投入,不能因为商贸流通发展的即期效果较差,而快速放弃对产业的投入。

第二,流通产业发展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时间滞后效应。动态面板实证结果表明,流通产业的技术溢出能力在远期处于不断上升的情况,这是由于流通产业作为中心产业,能够通过人员流动、技术跟随、平台效应和联系效应对技术发展产生作用,一方面,商贸流通产业的发展能够产生明显的资源集聚特征,以人口和技术为代表的核心发展资源会伴随商贸资源的集中而集聚,从而产生明显的技术升级,集聚过程需要一定时间的铺垫;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产业作为技术流通的平台,可以连接多个产业之间的技术交流,而商贸流通产业作为技术交流的参与方,实质上也受到了技术交流的影响,形成了技术改进[7]。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技术溢出能力,需要强化商贸流通业的技术吸收能力,通过建立更强效的产业交流机制,从而实现技术的流通与发展。

第三,流通产业发展的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特征。分样本实证的结果表明,流通产业的技术溢出能力仅仅存在于经济落后地区的样本之中,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技术的交流需要企业之间存在一定的“技术势差”,即两类企业的核心技术水平存在较大的区别,由此形成的技术交流会大幅促进低技术企业的生产水平。而技术势差较小的两家企业的技术交流过程中,低技术企业需要衡量技术更新与生产革进之间的成本,大概率不会应用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关商贸流通企业的技术能力普遍较强,并不存在显著的技术势差,技术溢出效应无法彰显。而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中,企业集中度较高,大型企业具备较强的技术条件,技术转移所产生的溢出效应更加显著,由此产生了上述实证的情况。总的来看,发展经济落后地区的商贸流通企业,不仅可以帮助相关地区的经济实现增长,还能够促进技术的流动和溢出,从而增强相关地区的技术实力,实现技术进步下的长效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解鹏程.技术创新、信息化水平与商贸流通业发展[J].商业经济研究,2017(14):5-8.

[2]张钰静.我国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产出对二线城市溢出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158-160.

[3]王娟,张鹏.服务转型背景下制造业技术溢出突破“锁定效应”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9(2):86-100.

[4]陶锋,张会勤,李红.外部知识溢出、研发双重效应与企业创新绩效[J].财经问题研究,2018(5):46-53.

[5]王荣,王英.FDI技术溢出效应与长三角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率[J].管理现代化,2017(5):29-32.

[6]张龙.流通业发展对邻省旅游业劳动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174-177.

[7]廉勇.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知识溢出和创新策略选择:新经济地理学和博弈理论解释[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41-49.

[责任编辑:许立群]

猜你喜欢

商贸流通业
商贸流通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及效率评估
绿色物流发展对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布局模式的影响
区域性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物流战略方案
商贸流通业的品牌建设特征与发展思路分析
商贸流通业与产业集群的协调发展机制探析
我国商贸流通业国际竞争力现状与提升对策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
新常态下我国商贸流通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商贸流通对消费增长的影响分析
产业先导机制下商贸流通业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