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2019-09-10王玲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51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古诗词教学策略

王玲

摘  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古诗词的内容是古人讲述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现如今学生的生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了有效地减小这种差异,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内容和情感,科学地进行情景创设,带领学生走入真实的情境,能促进学生更全面更有效地学习。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创设;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星海中熠熠生辉。诚然古诗词历经千年,其诗意、诗境等,与现代学生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既缺乏人生阅历,也缺乏文言积累,的确很不容易领悟古诗词中的意境。但古诗词常常是采用寓情于景、或是情境交融的方式。基于这一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情境式教学,运用科学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诗文的情境中,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而为了提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以促进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育心得与体会,对创新性的方式进行具体而深入的探讨。

一、深化诗画结合,形象直观描绘情境

古典诗歌常常有着诗画合一、诗画结合的说法,尤其是小学教材的编制上,其收录的诗歌,多是属于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因此,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诗歌的这一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诗词和画面结合起来,为学生再现诗人眼中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学生能够看到诗人所看,进而引发所思所想,这对于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以《题西林壁》的教学为例,这一篇诗歌是诗人在庐山游玩的时候,在庐山西林壁上写下的一首诗。诗中主要写了诗人从各个方面、不同的方向来观察庐山,看到的景色以及自身的感受。最后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点亮主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文本的简单阅读,在学生对诗中描述的主要事物——庐山,有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中描述的画面,来进行具体的绘画。从横着看,是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从侧面看,可以画出其奇峰陡峭;然后根据诗人描述的远看,来引导学生画出庐山的隐天蔽日。通过远看、近看的不同方式,画出不同方向看的庐山面貌,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更深刻地认识诗人所描述的内容,对文本的理解也就会更加深刻。

二、组织角色扮演,促进学生融入情境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不难发现其诗文的内容,结合其写作背景以及诗文的描写内容,常常是一个有前因、经过和结果的故事。而且无论诗人描述的内容是怎样的,与现代人们的生活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其表达的情感可以说是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基于此,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诗人的经历,以及诗歌的表述,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指导学生站在诗中人物的立场上,来传达自己的所见所感,以达到与诗中人物互通情感的目的。

以《送元二使安西》的教学为例,其主要内容是诗人王维,送别友人元二时的不舍。基于文本的讲述内容,并结合王维的生平,来让学生对这一段送别的描写内容进行扩展,然后用表演的方式,来表现两人在离别的时候,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由组队,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在雨后的渭城,诗人和友人依依不舍,将要分离,他们可能会拿着酒杯相对无言,内心却万分不舍,或者是相互安慰,希望友人能够在分别后,一路珍重。不论是哪一种离别方式,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进行情感的带入。而在友人离开后,诗人独自悲伤,缓缓吟出诗歌,再配以悲凉的气氛,能让学生的情感有一个更好的带入。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情感带入,让学生感受一下,如果是自己的好朋友,因为一些原因要离开自己,自己的心情感受。学生对诗歌情感有了体会,那教学目标之一也就达到了。

三、科学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情境

学习贵在有疑问,学生带着未知去学习,方能有所进步。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文本的內容,为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能够自主解答疑问,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教授古诗词中,教师也需要学会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此帮助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

以《暮江吟》的教学为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时地为学生提出问题。如在交流学习三、四句时,师:这两句描写了哪些江边景色?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露水和月亮的?在学生回答“残阳、江水、露水、月亮”等诸多意象之后,可以再让学生试着分析,看看诗中是运用哪一个词,来形容江边夜景的迷人的,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在教师进行讲述的过程中,边让学生仔细阅读文本,边根据文本来为学生设置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更多的思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丰富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在对古诗词的学习中,情境创设中游戏的组织开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空出一定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中,对诗歌学习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的巩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加深与教师、与同学同伴的情谊,促进学生切实、全面的发展。

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教学为例,这是一首以“送别”“友情”为主题的诗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此为游戏活动的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类似诗词大会中“飞花令”的游戏比赛。教师可以将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大组,然后两两进行对抗赛,围绕着“送别”“友情”这两大主题,或读或背诵有关的诗词,一人一首依次轮流下去,每一个人有一次向其他组员寻求帮助的机会,如果寻求帮助后,仍不能全文朗读或背诵的则判定为失败,同时如果是朗读则得一分,背诵则得两分,最后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坚持到最后,小组拿到的分数最多,来判定最终的胜利者。通过这种具有趣味性又具有竞赛性的游戏,使得每一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课堂,参与古诗词知识的丰富学习,能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小学古诗词教学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的科学情境创设必不可少。作为古诗词教育的工作者,要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努力探索,通过多种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这充满诗意、诗情的语文学习海洋中,获得更好、更全面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敏.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巧妙创设情境[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1):244.

[2]金萍.小学语文古诗词情境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16(23):73-74.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古诗词教学策略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猜诗词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