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教育助青少年健康成长
2019-09-10罗芳
罗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 是科教兴国、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应重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更要认识到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势在必行。
然而,大多数青少年法律意识淡薄。大多数孩子认为违法之事离自己很远,在生活以及学习中接触到的相关法律事件微乎其微。透过这些现象,折射出教育的缺失。首先,家庭教育是一个因素,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努力学好功课,其他事务全由家长包办,出现了任何问题,都由家长负责解决。其次,学校教育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校法制教育课程成了一种摆设。学校仅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技能的培养,造成学生生存能力差,遇到危险不会解决,成了真正的书呆子。如果说,我们要将希望寄托于青少年一代,就必须校正我们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坐标。加强法制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是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保证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一、端正教育思想,重视学生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从娃娃抓起。学校作为青少年成长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让学生从小学习法律,掌握好法律知识很有必要,能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能起到“医治”和预防的作用。学生懂法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法律的约束,平时就能做到遵纪守法。所以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是预防犯罪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积极创造条件,有效地开展法制教育
目前学校法制教育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缺乏经验。学校几乎没有配备专职法制老师,多为班主任教师兼任,很多教师可能从来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教学方法便存在着一定的欠缺,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使法律课成了纯粹的知识讲授课。我校积极创造一切条件,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学校组织骨干教师编纂了一套浅显易懂的法制教材,有案例,也有法律条例,还有是非行为判断。每周一节的法制教育课,在老师深入浅出地讲授中,在同学们激烈地讨论中,法制观念慢慢融入学生的思想。而每个中队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法制的主题班会,老师则会指导学生通过查找各类资料、案例,去引发学生热烈讨论,提高法制意识。每一学期,我校都要进行一次全校规模的法制教育主题讲座,学校聘请法制专家给学生进行法制宣传主题讲座,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衡阳市交警支队的交警叔叔都走进了学生们的课堂。六一儿童节,四年级就围绕法制这一中心词,编排了表演剧《包子断案》,采取模拟法庭、情景再现等显而易懂、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激发全校师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切实提高了我校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实效。
此外,我校还在学科教育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在语文、数学、道德与法治等课中针对学生实际渗透一些法律教育内容,“文道”结合,滋润学生,引导他们增强法制观念。
三、校内外配合,合力进行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家庭和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搞好法制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调动家庭的、社会的力量配合学校教育,也是实施中小学法制教育的重要一环。抓得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点石成金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呢?首先,家长要学习法制知识,在家庭中让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在孩子面前不要有不文明、不道德的言行,更不要在家里传播不健康内容。其次,学校坚持每一學期给学生家长印发《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宣传资料,通过家校联系加强对家庭法律知识的系列指导,促进了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协调一致。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化、制度化、科学化的系统工程,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坚持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制观念,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道德法制教育,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构筑起一片纯净的法制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