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2019-09-10刘学柱
刘学柱
摘要:中职教师素质状况是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打造“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目前“双师型”教师在中职教师队伍中占比偏低、质量不高,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在于提高“双师型”教师占比和质量;在于把好新进教师入职关;在职称评定等方面,做好导向等工作。打造中职“双师型”教师,并发挥其骨干作用,与中职教育改革是一致的,并相互推动,比如吸纳企业参与中职管理,加强中职课程建设,深化校企合作等。
关键词:中职;“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顺应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发展职业教育,校园建设、教学设施和设备的改善与升级诸如此类的硬件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职业教育投资的增加,能够迎刃而解;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这些方面的改革,需要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加强研究,也能够顺利解决。而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则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如今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十分必要并且迫切需要解决。
一、中职“双师型”教师现状
中职教育教师有别于普通中学,其突出特征就是带有鲜明的“职业”属性,“双师型”教师则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能胜任学校的教学工作,又具备操作和操作指导能力,能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层面操作的教师。
当下中职学校很大一部分教师是从普通中学转型而来,或者是由普通中学与半职业性学校合并而成。在职业教育原本不很发达,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比如县级职业教育学校,基本属于这种情况,甚至时至今日,不少中职学校教师职称序列尚未从普通中学转换过来。这种由普通中学整合转型而来的中职学校,教师原本也是中学教师,毫无职业学校的“血统”,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都是中学的。而这些年中职学校新引进教师,依然与普通中学一样地招考,招考要求上,所持有的教师资格证也是普通中学的。这些新引进教师没有因为进入的是职业学校,而具有职业学校的特质。
目前国家大力打造“双师型”教师,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情况》显示:2018年,我国职业院校专任教师133.2万人,其中,中职专任教师83.4万人,高职专任教师49.8万人。“双师型”教师总量为45.56万人,其中,中职26.42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1.48%;高职19.14万人,占专任教师比例39.70%。也就是说,我国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1/3,在近些年整合发展起来的新建中职学校中,比例更小。以笔者所在的舒城职业学校为例,这所学校由舒城师范学校、舒城职高、舒茶职高于2017年夏整合而成,现有教师202人,“双师型”教师仅仅36人,占比不到18%。“双师型”教师分为专业基础课“双师型”教师和专业课“双师型”教师两类,其中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在中职教育中更为紧缺。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比不足,同时也存在“双师型”教师质量不高的问题。据《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皖教秘师[2010]91号),中职“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条件并不高,比如“近五年参加市级以上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的累计不少于130学时的教师脱产专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这一条,是认定“双师型”教师基本条件之外的一个充分条件。就是说经过不到半年的脱产专业技能培训,通常就可以获得“双师型”教师认定。这样的“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如何,能否胜任指导学生实践操作,实在很难说。
提升“双师型”教师的质量,一是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二是提升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而后者是当前“双师型”教师尤其需要提升的方面。
二、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中职教育突破瓶颈的关键环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没有真正形成,与非职业学校并无实质区别,这又怎么去培养适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目前中职“双师型”队伍建设,一是学校在职教师通过申报,由教育主管部门作“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二是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向社会或企业招聘“双师型”教师。第一种情况是目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式。第二种情况,由于目前社会和企业鲜有“双师型”教师储备,而并不常见。当然,社会或企业具有熟练技术技能,又具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专业人才还是非常多的,将他们招聘进学校,再进行教学理论培训,使之具备教学能力,由此而成长为“双师型”教师,却是一种切实可行、十分现实的途径。
就中职学校现有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来说,需要提升其内涵。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至今也才二十年。中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尚属初步阶段,认定标准尚低。中职学校一方面要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提升“双师型”教师在学校教师中的占比;另一方面,要对已获得“双师型”教师的教师进行再培训再提升工程。其一,建立校企共建培训基地。这种培训基地是校企在教师培训上的合作,中职教师可以获得实际锤炼,提高实践能力;企业熟练技工也可凭此平台,接受教学能力培训,由企业派驻中职学校兼职任教。校企双方在师资层面进行交流。其二,中职学校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可以入驻企业,跟班、顶岗实践。这种直接参加企业生产活动,可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这两项工作目前中职学校着手在做,但如何制度化,并做到切实而不是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中职学校打造这样的“双師型”教师队伍,能文能武,既具有教育水平,也具有动手能力,中职教育就不再是纸上谈兵,培养出的学生也不再是书生式的,而是能在生产一线迅速进入角色,成为有知识有文化又有娴熟动手能力的现代技术人才。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职学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并驾齐驱,在同等办学层次中,拥有半壁江山。中职学校规模的扩大以及课程结构的调整,需要大批教师进入中职教育。中职教育师资来源过去一般由普通中学教师转型而来,从“职业性”的角度来说,具有先天性不足。这在中职教育发展的过渡阶段,是自然而然的现象。但对于新引进教师则要把好“职业性”这个关,对专业教师,要求拥有双证,即中职教师资格证和技能等级证书,让新引进教师入职之初就带有鲜明的中职教师属性。比如多从职业师范院校招收教师,因为这些院校与中职教育比较“对口”,某种程度上是为职业教育培养师资力量,这是有别于普通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的。比如招收有一定企业工作经历,且取得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的毕业生,这类人才从生产一线来,又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在中职学校堪为人师。需要强调的是,教育主管部门要把好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证颁发这一关,让中职教师资格与普通中学教师资格具有鲜明的区分度。这样的中职教师,更容易成长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具有职业教育的特质。
现在有一种现象,中职学校跟风对新引进教师格外重视学历要求,用各种优惠政策吸纳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才加入中职教育。这当然不是什么坏事,高学历人才进入中职教育,可提升中职教师队伍层次,但中职学校更应该关注新引进教师的“职业性”素质,更应该吸纳“双师型”教师,这更加直接、实在。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称评定已经与普通中学分开,有单独的评审标准和评审办法,进行单独评审,这是重视中职教育特点,突出中职教育规律的体现,但是在评审过程中,与普通中学的评审内容和方式差别还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在中职教师评审内容和方式上应更加突出中职特点。比如业务能力考核和实绩认定方面,对中职教师技能水平和对学生实践操作指导能力考核与认定要有所侧重。对专业课教师还可将“双师型”教师资格作为必备评审条件。
三、中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中职教育改革论
(一)关于中职教育管理层结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层由教育行政部门委任和领导,校长由政府任命,向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主持学校工作。私立学校虽然由持股人聘用人员管理,但也接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但是职业学校是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专门技术人才,强调与企业和社会对接,特别是校企合作。校企合作要产生效能,蜻蜓点水不行,浮于形式更要不得,非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不可。校企深度合作,由行政单方面管理显然是不够的,需要企业参与学校管理,形成以教育行政为主轴,由企业参与的,政企共同管理学校的新格局。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建设将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切实实施,同时“双师型”教师也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关于中职课程建设问题
目前中职有各科教学大纲,有在大纲指导下编写的各学科教材,也建构起中职教育理论框架,初步形成中职教育理念。但是不可否认,中职课程结构尚存在重知识理论轻实践技能的情况,中职教学大纲与普通中学比,尚显得粗糙;教材编写也没有充分体现中职特色,实践性内容薄弱;教学方式则多在课堂上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缺少真刀真枪地指导学生实践;中职教育研究与普通中学比,也显得薄弱。总之,中职教育,课程结构、课堂形式、教学方法等等诸环节,与普通中学相比,尚没有充分体现中职的要求和实质,没有体现中职教育的独特性和规律性。在这种现实面前,“双师型”教师难以获得充足的发挥空间,难以施展自己的能力。
中职课程建设,就是跳出普通中学的窠臼,按照中职教育规律,体现中职教育在全面教育中的定位,针对中职教育的目标,建构自己的课程体系。这不是专家闭门造车“研制”出来的,应有企业参与,建立在对社会与企业对实用人才的需求的充分调研和掌握的基础上。
(三)关于校企深度合作
校企深度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方向,也是中职教育的根本点。职业教育院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职业院校;一种是企业内的职业院校。前一种是职业院校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开设专业,经过学校培养,将学生输送给企业;后一种是企业将新进员工,交送学校培养,然后再上岗。我国中职教育基本属于第一种。因为是独立于企业之外的职业教育,更强调与企业的合作。中职教育虽然强调为企业和社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学徒,不能只强调技能,还要注重文化课培养和精神塑造。所以职业教育也强调文化课教育和理论传授。
下面是笔者对校企合作背景下教学模式的设想(见表1):这个教学模式,关注目前中职生源状况,顾及文化课补课,既强调文化课学习,也强调实践能力的提高,循序渐进,且根据学生情况和校企合作情况,能动调整。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只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才能担负起这种教学流程,顺利实现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关工作情况[R].2019(2).
[2] 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S](皖教秘师[2010]91号).
[3] 原国家教委.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R]教职[1998]1号.
[4] 张勇明,李俊彬,曹佩红.提高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长效性的策略研究[J].河北職业教育,2017(06).
[5] 孙颖超,蓝欣.美国职业教育教师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J].河北职业教育,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