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协同育人体系的障碍及路径

2019-09-10陈意新

职业时空 2019年6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

陈意新

摘要: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创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创新型实用人才培养的桥头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协同育人全过程,这是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发展要求,是新时代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全面提升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高职核心竞争力以及服务国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职;协同育人体系

十八大以来,创新创业成为了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名词,各项创新创业发展的举措陆陆续续出台,成了新时代发展的新常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离不开相关企业的协同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不仅仅是响应国家战略的需要,也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发展路径。高职协同育人体系的建立,通过校企间创新创业协同合作,乘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东风,提升高职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协同育人体系的战略意义

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中,不仅要关注高职学生能否在商业领域上获得多大成绩,是否能解决就业问题,还要注重培养和提高其经济思维判断能力、前瞻能力、容错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这个角度看,成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围绕创新能力,培养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将转换为依靠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来实现。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且可以适当增加知识劳动力需求量。第三产业的核心是知识科技型,它呈现出较大的就业弹性,可以吸收大量的知识型劳动力,并加速职业结构的变化。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培养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职专业协同育人体系,可以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创新创业培养促进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的发展人才,促进高职专业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协同育人体系的障碍

(一)企业和高职专业教育没有高度整合

从各方面来看,创新经济发展备受关注。资本市场发展中,习近平总书记也表达了对科创板发展的重视,希望通过资本市场的支持带动科技创业企业等实体经济发展。以此同时,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创新经济将更紧密地融入到职业教育中。然而,在职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未能真正意义上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协同融合,其仅限于课堂理论、课程操练阶段。在课程设置方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与专业教育也没有完全融合,校企两者之间的协同并没有得到整合。所谓的创新创业教育只侧重于培养创业技能,而不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校企协同合作育人的体系之中。从创新创业课程建设现状来看,课程建设还不完善,课程安排随机性较大,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程度不高。事实上,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专业和知识教育而实现孤立发展,它也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需要社会、学校、企业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方法。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以专业课程为载体,与合作企业协同育人,进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从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出发,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设定课程内容,建立系统的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及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及未来的创业精神。

(二)缺乏校企真正的融合

缺乏产教融合阻碍了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高职在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时候关键在于任课教师,并没有引入企业相关经验的创业讲师。校内的创新创业教育特点决定了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经验。但是,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调查情况来看,正在纳入教学计划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任课教师大都缺乏创业经验和从商经验,虽对创业理论知识体系并不陌生,但没有创业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相对缺乏,知识结构创新不足,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要求。同时,为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有的高职院校聘请了校外企业专家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都是以若干次讲座的形式完成。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缺乏协调、缺乏制度保障、财政支持,以及一些校外企业人士缺乏教学经验,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校企融合没有落到实处,导致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佳,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错位

当前,社会的创新创业主题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在大多数的认知中,也只是普遍从商业价值层面审视。高职院校大多数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大学生就业的一条途径,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创新创业思维的教育价值。这就直接导致无法在专业教育中系统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并融入到高职与企业协同育人体系中。同时,大学生目前普遍存在的功利价值取向也限制了双创视野。创新创业教育为了创造更好的物质财富,就理所当然忽视了个人综合素质和个性塑造。最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只停留在商业层面,未能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全面地培养及推广,教育的效果降低。

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协同育人体系的路径

(一)创建产学协同机制,打造双创协同育人体系

首先,创建产学协同机制。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时代发展关键阶段,正需要高技能应用人才的支持。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更要树立积极地融入社会服务的理念,通过科技与人才培养更好地为区域经济、为产业升级转型服务,并积极融入新时代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契机,高职积极参与其中,机遇与挑战同在。发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技能服务。同时,在融入產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高等教育产学研中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知识体系与行业人才需求的联系,构建产学协同机制。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转移中,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高职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思维理念储备中心,也是培养一线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中心。高职毕业生作为职业教育产品最终进入市场并转变为真正的生产力。而行业、企业是技术创新和应用的前沿,是主要阵地。因此,产学协同机制的创建有助于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行业、企业服务,加快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同时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协同可以促进高职院校技能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协同能够更好地全面了解市场和企业需求、企业的​​组织环境。这对于开展高职的技能创新,企业和市场的人才创新,发挥积极作用,最终促进经济社会和市场服务。

其次,打造双创协同育人体系。为了加快双创人才的培养,有必要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育人体系。特别是在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必须重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结合,促进市场资源整合,加快经济转型。为此,高职院校应加快“双创”人才的培养,创建和完善具有综合性和战略性的教育体系,加快创建产学协同的教育创新体系。以职业教育与市场主体协同为基础,从改革体制、教学内容和形式入手,结合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制定课程,旨在协调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在实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应适应产业转型中人才需求的变化,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能力水平,建立与战略支柱产业相匹配的专业化结构体系。高职应根据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完善双创协同育人体系,编制创新创业教材,将新产业的实际需求纳入课程体系,将人才综合素质与产业结构和就业相结合,积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高职院校应面对生产力发展的现实要求与现实需要,促进协同育人项目,人才与市场的紧密协调,突出教育的引导性、服务性和前瞻性,培养高素质和适合转型升级服务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全面协调创新创业教育各方的价值目标和利益分歧,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体系,各方需要从传统的团结合作转向协同育人、共同建设。

最后,为了保证协同育人的质量,高职院校和企业还需要合作制定评估方法,明确学生评估规则,确保协同育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二)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创新和创业教育的内容涵盖范围广泛,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积累,制定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模式,并根据学生的需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这就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一是制定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发展计划。创新创业教育要想实现快速发展,与教师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有必要制定有利于教师队伍发展的计划,保证教学人员的稳定。对于师资发展计划中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注重创新创业理念,还要注重实践能力应用,强调全面性、时间性和实践性,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满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要。更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需求,提出个人适合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教育服务。通过双向培养的强师工程计划,建立健全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学团队。

二是落实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大多数高职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只是具有理论知识,缺乏实践经验。如何让教师尽快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让教师直接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有条件的情况下离校参与到企业实践工作当中。这将有利于教师掌握最新的实际企业工作经验,满足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

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也可以提高教师的创业能力。首先是给予丰厚的薪酬和福利,避免人才流失。其次是鼓励教师参与有关创新和创业的主题研究,提高科研水平,更好地培养教学,提高创新型和创业型教师的实力,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三)校企双边建立培养创新型人才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实践平台。通过加强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工作经验,磨练意志,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企业平台应该包括校企双向两个平台。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平台的互动效应,不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创新创业的真谛,去除功利主义的观念,加深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而且要在校内外参与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潜力,专注于创新型企业项目。

首先,学校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服務平台,并纳入顶岗实习课程和社会实践。师生都可以利用平台积极参与实践。一方面,鼓励学生创办企业。学校通过项目立项的教学方式,利用有限场地,由学生自己组建团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比如很多高职院校都有开辟一些场地建立创业园,进驻了在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当然,在学生创业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提供创业指导,特别是涉及政策、信息沟通、创业策略等,引导学生提高创业成功率。另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创办企业。教师更多的是具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却不足,通过科研转化,将创新创业理论知识融入实践,可以加深创新创业的认识,丰富创新创业实践,使创新创业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当中。

其次,校外建立创业孵化平台,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软硬件支持。校外创业孵化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式整合社会资源,拓宽路径,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创业素质,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流程、公司运作、行业规则等,提高创业质量。通过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建立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充足的支持。根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参与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协同一致,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结语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协同育人体系的全过程,不仅有助于挖掘高职学生创新创业的潜力,也有助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更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或就业,更有利于当前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大趋势。在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由于专业的差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乏一定的相关性,教育资源整合也相对缺乏,创新创业意识观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何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成熟的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家创业精神,需要高职教师不断整合校企资源,建立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及协同育人机制,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新型创新型人才,建立高素质的双创型师资队伍,开创高职院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吴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18(06):92-94.

[2]  李柱.我国高职院校商科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河北职业教育,2017,1(06):28-31.

[3]  杨波,葛珺沂.开放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4-17.

[4]  唐耀武,刘湘.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单片机课程教学的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28(11):71-72.

[5]  徐建军,杨保华.大学生创业类型的就业效应比较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2(06):3-6.

[6]  卢宝臣.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7):140-141.

[7]  李家华,胡欧.青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障碍和路径[J].青年探索,2011(01):10-14+101.

[8]  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9-11.

[9]  徐铁辉.对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05):115-116.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