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2019-09-10邓秋萍
邓秋萍
摘 要:品质课堂应是积极、和谐的课堂,生成、高效的课堂,个性、开放的课堂,是师生圆融互摄、生命成长的课堂,是师生双方都能享受到快乐和智慧的有意义的体验和过程,需要教师在观念与思维、学习与实践、方式与能力上不断地探索与提升,激发对高品质课堂教学的追求,培育高品质课堂教学的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实施品质课堂的方法与途径。
关键词:品质课堂;主观能动性;生成教学;教学空间;最近发展区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教师、一所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和教师的生命线。因此,课堂教学质量长久以来一直都是学校和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随着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思想的推广与实施,学校和教师追求的目标在不经意中由“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演变为“课堂教学品质”,虽然只是一词之差,但却透露出了教育理念和价值追求的不同:“质量”重视的是教育教学的结果,追求的是“高效课堂”,而“品质”在重视教育教学的结果的同时,还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追求的是“品质课堂”。 “高效课堂”不一定是“品质课堂”,但“品质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1 何谓“品质课堂”
何谓“品质课堂”?这样的课堂具备哪些品质特征?锡山区教育局规划办主任储建明在一次讲座中提到,优秀课堂教学的品质特征表现为:1、遵循人本思想。即以尊重人的生命存在为根本前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以追求人的个性进步为根本归宿。2、活跃的思维能量。即开放课堂的教学时空,让教学内容向社会和生活延伸;开放学生的思维时空,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插上翅膀。3、促进精神成长。即人人都是积极的学习同伴,人人都能积极地阅读对话。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赵宪宇提出了“三品”课堂,即“品位”课堂、“品质”课堂、“品牌”课堂。而我对“品质课堂”的理解是:态度是积极的,过程是生动的,氛围是和谐的,目标是多维的,结果是高效的。
2 谁去摘“桃子”
“桃子”是一种果实,引申为教学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学生是在学校创造性地运用符号学习一切陌生东西从而生成理想自我的人,可是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围绕教师的教而展开: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桃子”不需要学生亲自去摘,而是由教师直接将“桃子”送到孩子手中、塞进学生的嘴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抹杀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只知道接受,不知道如何去获取。
“让孩子跳起来摘桃子”,这句话强调学生在“跳”,学生去“摘”,学生是摘桃的主体。“让”字说明教师既不是送桃人,也不是摘桃人,而是鼓励、帮助、督促学生去“跳”、去“摘”。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活动的实践者和收获者,而教师则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和领路人,指导学生有效地摘到“桃子”。例如在摘桃过程中,通过教师对桃子的描述,激发学生想摘桃的欲望,然后将孩子带到果园里,讨论并实践如何才能摘到桃子,通过教师的引领,使学生在亲身体验摘桃的过程中,认识什么是桃子,桃树长什么样,并掌握摘桃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 想不想去摘“桃子”
根據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成五个层次,由下而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从这个角度而言,我相信每个学生都想“摘到桃子”,以此实现自我价值。另外,学生喜不喜欢桃子、想不想去摘,这还得看“桃子”对学生有多大的吸引力:摘下桃子是能用来吃呢还是能用来欣赏?是能送人呢还是能卖钱?
在书包翻身的年代,学生学习的价值观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不管有没有兴趣,学生都会逼着自己去学习。可现在时代不同了,学生的价值观也多元化了,如果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也就不会那么投入与深入。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真正的学习活动建立在快乐的情境之中,乐于学而不是苦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教学情境,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保持浓厚的求知欲,享受到与人合作、交流和探究的快乐,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等,力求使课堂变得更有趣味,学生更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课堂成为学生兴趣的源泉,引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健康成长。
4 怎样才能跳起来
学生会不会跳,能跳多高,是跳一次就能摘到桃子,还是需要跳N次才成功,一方面依赖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另一方面则依赖于学生跳的方法与技巧,这需要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演示,学生积极的模仿与实践。这次学会的摘桃方法,体会到的成功快乐,激发起的兴趣和热情,必然会迁移到摘苹果、橘子、李子等其他果实之中。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懂得如何传承、优化、创新传统教学方式,能够灵活使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实现“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为学生终生学习、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此外,“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在互动中会生成新的问题,这种问题是真实的,结果是未知的,学生有兴趣,想探究,由此可引发新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发展。例如孩子在摘桃过程中发现,不光跳起来能摘到桃子,通过同学间相互合作,使用梯子、凳子、竹竿等辅助工具也能摘到桃子,或者爬上树直接去摘,甚至有更多的摘桃方法,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得到不断提升。
5 哪里能摘到“桃子”
陶行知先生说:“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从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里去。”桃子要到桃树上摘,可桃树长什么样、长在哪里,对于第一次摘桃的孩子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室里给学生作语言、文字介绍、图片展示、视频播放,但更需要教师把学生领到桃树下、果园里,让学生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摘一摘、闻一闻、尝一尝,从中获得直观、真实的印象,使学生们在实际生活中能独立找到桃树、摘到桃子。
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样如此,有的在课堂上就能解决,有的则需要引领学生从课堂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资源,在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中,通过生活实践学会知识、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如职业学校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既需要在课堂上应用现代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教学,掌握专业理论基础,又必须安排学生一定量的专业技能训练,熟练运用各种技能操作方法,还需要进企业顶岗实习,与生产一线零距离接触,切身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和技术要求、职业素养,实现课堂与车间、专业与岗位、学生与员工、作品与产品的合一,为将来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6 跳多高能摘到“桃子”
有的桃子学生不需要跳就能摘到,有的桃子学生再努力地跳也摘不到。桃子太低了,没有挑战性,容易失去兴趣和激情;桃子太高了,又望尘莫及,会失去跳起来的勇气和信心。只有提供合适高度的桃树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桃子,好比“跳一跳,够得着”的洛克定律(又称做“篮球架”原理),它告诉我们,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最有吸引力,对于这样的目标,人们才会以高度的热情去追求。因此,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就应该制定这种“高度”的学习目标。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研究表明: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因此,合理教学目标的设置,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目标的设立具有可行性和现实性。这就需要教师清晰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分析学习任务的难易度,积极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7 结束语
课堂教学品质的提升,良好的教师素质是基础,正确的师生观念是前提,合理的教学目标是引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关键,多样的教学方式是手段,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让我们借助品質课堂的东风,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品质,并在实践与创新中得到提升,使我们的课堂高潮迭起、充满生机,在课堂上,可以看到一个个鲜活如初、富有灵性的生命个体,感受到他们活泼的思维与高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