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核心素养前提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浅说
2019-09-10向忠华
向忠华
【摘 要】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时代特点发生了改变,教学观念与行为就一定要做出相应调整。新课改的推进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应该顺势而为。本文以此切入,依托高中物理课堂,阐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教学方法: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策略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许多物理教学课堂,学生只注重背概念、记公式、做习题,但对概念的建立过程并不是很了解,缺少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过程,且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很少有学生对已学过的物理概念进行主动梳理,但学生们普遍渴求在物理概念课堂多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对教师来说,虽然新课标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但仍有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而忽视了概念引入的意义及建立过程。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下教学模式与方法发生转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发挥学生主动性,激发物理学习兴趣,提高物理学科学习成绩与核心素养。
首先,是要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学会借助为例思维方法解决生活问题,将生活问题提炼出物理问题并分析解决,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物理教学要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引导学生利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科学思维素养。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一个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划分学习小组,利用所给出器材分析物理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及质量间存在的定量管理。学生根据这一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分析及全班交流明确实验思路:加速度与合外力及质量间的定量关系进行探究时,可以运用控制变量法,即首先控制小车质量不变,将小盘中砝码质量改变,分析加速度与合外力间的关系;再次控制小盘与砝码质量不变,调整小车质量,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随后各学习小组根据测量的数据设计实验方案并分组配合完成,验证“牛二定律”。整个过程中学生即掌握控制变量法的精髓,又学会利用图像研究数据关系,培养与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在进行一些问题型实验教学时,同样可以对学生创造思维进行的教導和培养,如果利用得好,对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也十分有益。因为问题性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向都十分清晰、明确,对学生的要求也已经明确指出。在这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另辟蹊径,提出一些巧妙地思维模式或解题方法,就证明学生对于这一类问题具有创造力或创造思维。若学生没有好的解题思路或方法,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掌握该类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针对该类问题的解决能力,体现出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在分子直径数量级的测量实验中,很多学生在开始时都感觉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相类似的问题,该题已经出出学生的知识范围。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主要利用单分子油膜法进行实验。将准备好的油膜覆盖在分子表面,再利用读取的面积计算出分子直径所占有的数量级。该实验具有非常积极地教学作用,首先,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分子直径数量级的记忆,在以后进行分子直径数量级估算时有一个明确的参考作用;另外,帮助学生对测算分子直径数量级有个一大概的了解和认识;最后,该种测量法对学生有创造力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利用分子体积不变性原理,为学生处理很多相似问题时都指明了解题思路和思考方向。教师应利用对该实验的解题方向和思路的讲解,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实现高质量教学。
最后,是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如在学习“牛顿第三定律”时,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流程为:教师先列举一些课本上的实例,证明物体间作用力确实是相互的;然后利用两个弹簧秤为学生演示对拉实验,为学生讲解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之间的关系;最后,为学生总结牛顿第三定律。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靠教师个人讲解,学生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探讨和切实掌握,与科学教学的本质相违背,长久下去,还有可能使学生对科学产生一定的误解,以为科学研究都是一帆风顺的,甚至可能以偏概全,严重者若以后自己进行科学研究,可能会因为承受不了挫折而半途放弃,对学生科学思维培养不利。以核心素养作为教学主旨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流程为例:首先,要向学生证明两个物体间相互性的问题,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①两同学拔河;②飞机螺旋桨在空中旋转;③汽车在路面行驶等,归纳分析:两个物体间的作用一直是相互的。其次,证明相互作用力间的关系。猜想假设: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证明这一猜想,学生交流讨论后设计的实验方案为:两只弹簧秤对拉,以读数证明猜想。很多学生将弹簧秤水平放置,也有学生突发奇想采用竖直或斜向摆放进行实验,结果两个弹簧称读数都相同。在教师肯定学生做法之后,问“现在可以得出结论吗?”有学生疑问:“现在的实验结论都是在平衡状态进行,若在非平衡状态会怎样?”为此,教师与学生一起试图在非平衡状态下(加速运动、减速运动)进行实验,虽读数困难,但利用传感器演示还是证明读数相同。最后,学生自行尝试进行规律总结。
核心素养培养模式下,需要教师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进与创新教学方法,惟其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对学生核心要素的关注与培养,才能真正触及物理学最本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谦君.核心素养导向高中物理概念教学.教师教育论坛,2017,(08);
2.陈小平.创新实验设计,培养高中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研究,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