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朗读能力教学策略

2019-09-10黄湘屏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黄湘屏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朗读是学生们最基础的学习方式。朗读可以帮助学生识文认字,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示范作用,带领学习正确的朗读方法,读准字音,掌握朗读的语气;丰富朗读内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拓宽朗读的视野,了解更多的内容,掌握更多的知识;老师还要做好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读思结合,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理解文章的内涵,体味文章的深刻意义;在一些情况下,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想象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朗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35-01

在小学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点教学内容。在目前的朗读教学过程当中,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认识到培養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采取了一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老师朗读示范不到位,导致学生的朗读方法不正确,无法将感情带人到朗读的过程中去,甚至是不能明自朗读内容的含义,让学生朗读出来的内容显得苍自无力,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些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展开阐述。

1.做好示范作用

在小学教学阶段,对于小学生来讲,这一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所以需要一个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的人,来供学生模仿和学习。尤其是在朗读方面,需要一个供学生去模仿朗读的人,而在学校里,能够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的人,就是老师。在小学生心里,老师是最容易引起学生注意的人,而且这一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因此需要老师做好示范作用,注重自己的朗读方法,并系统化进行朗读训练,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例如,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课文的朗读课程中,需要学生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朗读这篇课文,因此在扮演“我”、“母亲”和“父亲”的学生在朗读过程当中,需要学生体会“我”、“母亲”和“父亲”不同的角度与立场,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但对于没有朗读基础的学生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做好示范作用,分别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现“我”前后对“父亲”不同的语气变化,让学生更便于接受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丰富朗读内容

在朗读教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足够多的朗读机会。在课程安排上,学生的朗读训练,也是一门必修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丰富学生的朗读内容,让学生接触各种类型的朗读形式,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锻炼学生的朗读层次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朗读古诗时候的情感需要多一点诗书的气息,因此在朗读时需要有抑扬顿挫的感觉,会有一种节奏美;在朗读故事时,尤其是情节人物多变的时候,需要把握故事情节发展的节奏感,体味和了解人物的心情和角色所处的位置,从而朗读起来才会有一种角色扮演的感觉,角色代人感也会更强烈,朗读起来也更加的生动,趣味感也更强烈;再比如朗读现代的诗歌时,现代诗歌多以讴歌的形式,因此,在朗读的时候需要朗读者读出赞美、歌颂的情感。所以,在朗读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们参加多种形式的朗读,体验不同的朗读情感,从而学习在不同的朗读题材中掌握不同的朗读技巧。

3.引导读思结合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进行读思结合,如果只阅读不思考,就像一个人只有皮囊而无血肉,是无法让学生学习到朗读的精髓所在的。但是在大多情况下,学生在进行朗读过程中,老师只是简单的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将文章读通读顺就算是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由此造成许多学生在朗读过后对自己朗读了什么内容基本上不太清楚,脑中也没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对自己朗读的内容所要传达的情感也不明自,文章的主旨要点也都是模棱两可的。长此以往,学生对于朗读就成了一个简单的形式上的“读”,对于朗读做不到深度挖掘,这就完全背离了朗读原有的初衷了。因为,朗读最重要的一点,不仅仅在于“读”,更重要的、更深层次的是在于“思”。如果只读不思,就像囫囵吞枣,不知枣的滋味。而学生只有思考清楚了阅读内容的深层含义,把握住了阅读内容的真正思想内涵,对于朗读这件事才会做的更得心应手,才能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表达情感,也才能在朗读过程中体会到朗读的乐趣。

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中,讲述了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一个著名的狼牙山抗战的故事。在学生朗读课文时,需要先让学生了解这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图片或影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类似于“狼牙山五壮士”身上勇敢、机智、不怕牺牲等优秀品质的抗日英雄,通过这些人身上的故事,了解到书中抗日英雄面对敌人所表现出来的性格,使学生朗读的人物形象也更鲜活。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阅读

在朗读教学环境过程中,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情境化教学的方法,情境化教学的方法,能够辅助老师更有效的教学,也能帮助学生更快速的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旨情感。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有限,有些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透彻,这时老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融入到朗读的环境中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对于情感的把握更为正确,从而增强朗读效果。

例如在朗读《长相思》这首诗词时,里面讲述了作者镇守边关,思乡念家的情感。但学生对于这些情感的把握并不是很清楚明自。此时老师可以通过情境化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想象在严寒的边关,雪花纷飞,只有千军夜帐,对温柔乡思而不得的无奈,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快的了解诗文内容。

综上所言,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做好示范作用,帮助学生读准字音;在教学过程中要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朗读;引导学生读思结合,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朗读;通过情境化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朗读,来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07):173.

[2]罗丽.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8(10):63.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教学实践小学语文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