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泥土芬芳助力幼儿成长

2019-09-10干代珍

读与写·教师版 2019年6期

干代珍

摘要:渗透式美术活动是秉承《指南》的理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立足于幼儿学习方式与特点,为创设良好情境,在多感官参与中唤醒幼儿发现与感知美、多学科融合中鼓舞幼儿去欣赏与感悟美、多纬度启发中激励幼儿去表现与创造美,让幼儿的身心获得成长。

关键词:渗透式美术活动;多感官参与;多学科融合;多维度启发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003-01

“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的实施原则之一。《指南》还强调:“要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渗透”是一种操作方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渗透”是相遇,是相融。“渗透”于教学而言,是无形的,却又有着不可小觑的教育价值和效果。渗透式美術活动是以美术领域为中心内,辅之以科学、音乐、语言、健康社会等多领域有机渗透构成的美术综合性活动。

笔者在开展幼儿园美术活动相关研究的几年时间里,将渗透式教学的相关理念融入到美术活动中,激发出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互动性,让美术教学异彩纷呈,繁花灿烂。

1.多感官参与——唤醒幼儿发现与感知美

渗透式美术活动中强调幼儿多感官参与活动主要关注的是人与自然的互动,注重美术学习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幼儿进行利用自然环境或自然材料,带领幼儿所进行的亲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目视其景,耳闻其声,心感其情,动行其事,亲自尝试往往会在幼儿的情感体验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幼儿了解泥土这种美术材料的特性,以渗透式美术活动《泥趣》为例,活动的缘起是我带领幼儿进行的一次户外探索活动《小土坡上有什么》,泥土里的秘密从这里开始,他们对泥土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看泥、挖泥、玩泥。喜欢用小棒、树枝扒开泥土,喜欢和老师一起齐心协力把一棵很大的菜从泥土里拔出来,喜欢冲到高高的土堆上再冲下来,穿越土坡下面那条黝黑狭长的隧道等等。使得他们对泥土的好奇心空前高涨:泥为什么是黑黑的?为什么有的菜很好拔可是有的菜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拔出来呢?为什么植物要长在泥土里呢?为什么泥土里还有螺狮的壳呢?这个土坡下面的隧道怎么造出来的?……与大自然的互动不仅能给予幼儿直接的感官体验,还能给幼儿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有的幼儿因为在泥土里发现了各种宝贝而兴高采烈、手舞足蹈,也有幼儿因为一无所获而垂头丧气。无论是生成的活动还是预设的活动,教师都要珍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此唤醒幼儿身体里沉睡的潜能,这样才有可能完美地变现出来。

笔者开展渗透式美术活动的初衷,是在“无招胜有招”中开阔幼儿的眼界,拓展幼儿的思想和心灵,使他们在认识和适应自然的同时,也陶冶其情操,发现其美感,丰富其想象,使幼儿萌生出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多学科融合——鼓舞幼儿去欣赏与感悟美

多学科融合的课程教学成为幼儿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在建立在遵循幼儿的身心特点和幼儿园学科设置特殊性基础之上的。渗透式美术活动中多学科融合关注的是人与物的互动。注重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整合各类学科,注重美术学习与文化情景的关系,教师将美术教学的一些相关元素有计划地渗透到一系列活动中。

在渗透式美术活动《泥趣》中,笔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了各个学科融合交叉的课程体系,有泥趣调查问卷(社会领域)、泥娃娃(音乐领域)、端午节腌制黄泥鸭蛋(生活活动)、种豆豆(生活活动)、绘本:小泥人(语言领域)、筛土和拌泥(科学)、泥条盘筑的花瓶(美术领域)、区域游戏:装饰瓦片(延伸活动)。这是一个完整的渗透式美术活动的教学体系,各个学科之间相辅相成,有机结合,却又始终围绕着“泥土”这种美术材料,各个学科领域下的教学活动最终都为美术领域服务,服务于美术活动《泥条盘筑的花瓶》。

一个渗透式美术活动在幼儿和家长的协助下,往往能收集到大量的资源,有美术作品、工艺品、图书、图片、照片、文字还有碟片。只要用得好这些资源都可以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具,可以投放到区域活动中作为游戏材料,也可把碟片放给他们欣赏和讨论,还有一些图片、照片、作品、调查表是很好的墙面布置的素材,一些实物、文字、书等则可以放置在教室的某个柜子上,方便幼儿在课余时间随意地观察、欣赏、翻阅,幼儿在体验之后用绘画或别的的形式去表现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欣赏的过程注重想象,提倡自由表达和创新,因而在欣赏过程中没有失败,不会产生挫折感,幼儿的心情愉悦。幼儿可以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

3.多纬度启发——激励幼儿去表现与创造美

如果幼儿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为。渗透式美术活动中注重多维度启发关注的是人与人的互动,注重美术学习与人文情怀的关系。因此,在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倾听、理解、与接纳幼儿的行为,着眼于启发、激励幼儿主动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将教育的中心从关注幼儿对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转移到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个性品质等其他核心素养上来。

《泥趣》活动中的《运泥》游戏,是一个“土块接力赛”,需要孩子分小组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将土块从起点送到终点。这个游戏难度不大,玩了一两个回合孩子就失去兴趣了,为了增加难度和趣味性,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第一,游戏运的土块能不能增加,增加后需要什么工具辅助;第二,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线能不能重新设计;第三,每一个回合参加游戏的人数能不能增加或减少。并围绕这三个方面设计了游戏计划书,让幼儿分组讨论。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关注了幼儿的求知需要、生活经验,并采取多维度的启发、诱导,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创新意识和热情,并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教育者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渗透式美术活动尝试着运用渗透的思维统领各领域课程中的横向联系,最终达到个体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新的时背景下笔者深感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幼儿教育活动,丰富幼儿和教师的心灵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