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的数学,学“自己”的数学
2019-09-10陈佩英
陈佩英
【摘要】现在很多数学教师都有一个困惑,学生好像越来越不喜欢学数学了。因为数学课很单调、枯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数学的应用价值在于生活的数学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因此,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数学的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可使学生对数学產生浓厚的兴趣,有意识地将生活与数学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让数学贴近生活,把单调、枯燥的数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生活性,实在性,而不是遥不可及、深不可测。“数学无处不在,身边到处都存在着数学问题”,让他们学“生活”的数学,学“自己”的数学,这样的数学课还会枯燥吗?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数学问题;教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就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要能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因此,笔者认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从实际出发、从身边出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数学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把一些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去体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同时拓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渠道,不局限于课本,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真正目的。
一、从身边细节引入数学
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睡眠时期”,教师不能对他们进行成熟的理性的思维方法进行训练,而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感觉经验教育,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从他们身边的小事、细节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引入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笔者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首先让学生伸出小手来观察,然后提问:“大家请仔细看看自己的手指,一个手有多少只手指?”(5只)“那么两只手呢?你知道除了口算,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吗?(2×5=)“请大家想一想,这是用到了数字兄弟的哪一个兄弟的乘法口诀呀?”由此,笔者就引出《5的乘法口诀》。如果一开始就告诉学生是学什么内容,那么学生将会觉得寡然无味。而通过学生熟悉的小手导入,进行数字的认知,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兴趣,学起来也不再觉得枯燥、困难,兴趣产生了,学起来就更轻松了。
有心理学家提出:“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因素,将问题融入情境当中,设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因此,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置身于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活性,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尤其是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及问题时,就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数学思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具备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
二、从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学科的知识必须在学生的自发学习状态下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主观学习性尤其重要。笔者在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主动学习的意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融入数学知识元素,营造一个有趣的、科学的、丰富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如,笔者在教学《小熊购物——混合运算》时,在进行巩固练习教学环节中,改变了传统的习题计算,而是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购物的小游戏,这和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和游戏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学生兴趣都很浓,而且能把这节课的新知识都融入到游戏中来,使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到许多数学问题都是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是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所以学生学起来更轻松更积极,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很有趣,而且十分有意义和愉快,掌握新知识自然就水到渠成。
三、在生活实际中认识数学
“实践出真知”,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到实践比理论更重要,所有的能力都是在实践中得到的。例如,笔者在教学“认识东西南北”时,带学生到操场上去体验方向与我们实际生活的关系。以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意识左右着我们的认知,来到操场上该怎么辨别方向呢?是不是随便站一个位置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呢?笔者让学生结合语文课里学的“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前方是东,后面是西,左边是北,右边是南”,定好东边的方向,再去确认其他方向,这是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知识点,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结合生活实际,运用到生活中。
四、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尽管数学教学离不开抽象的概念,需要逻辑思维,但是教师如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教学,会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在生活中形成数学思维,养成习惯之后,也就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有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为生活而服务,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有这样一道题:每辆汽车可坐45名学生,现在学校有1244个学生去春游,请问需要多少辆汽车?初一看,这种简单的除法应用题,对于学生来说没有难度,学生的答案也表明70%可以正确完成,得出了1244除以45商是27,余数为29。然而,细分析下来,却只有23%的学生是给出“28”这个正确答案的,说明了学生没有从生活的实际问题上去考虑,只是单纯地做成了一道数学计算题。
像数学教学中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这引起笔者的反思:数学的真实感和生活性在哪里?我们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该让它回馈于生活,应用到生活中去,才有意义。否则,只是做对了题,考过了试,一毕业,从课本上怎么来的知识又怎么回到课本上,这样的应试教育谈何素质教育、终身教育?
五、结语
吴正宪老师说:“数学如同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处处充满着美。”是的,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引领学生去发现数学的美妙与乐趣,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生活的情趣,又在现实生活中通过数学知识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尽情领略、享受数学中的美。教师要努力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围绕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体验数学问题。
总的来说,数学为人们在生活中交流信息、解决问题提供了直接有效的方法,是人们生活当中离不开的工具。在生活中学数学、掌握数学,远比死背公式要强得多。数学无处不在,无论你承不承认,愿不愿意,它都会陪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充实我们的生活。因此,不管我们将来从事哪行哪业,努力学好数学,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你会感激数学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