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分析
2019-09-10周立新
周立新
摘 要:智力障碍学生是特殊教育学校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这类学生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智力缺陷,认知水平与常人有异,缺乏理解、沟通、表达、自理等的生活适应能力,更不要说将来能够融入社会,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不小的负担。特殊学校应当认识到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重要性,帮助有智力障碍的学生能够学会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为其今后的成长奠定重要的基础。文章就主要围绕特殊学校关于培养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研究
在特殊教育学校之中,存在智力障碍或智力缺陷的学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对这类学生实施教育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学校必须要明确关于智障学生的培养目标,就是让这类学生能够学会自理,并且能够掌握简单的沟通技能和一定的学习能力,从而能够帮助智力障碍学生更好的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目前在针对智障学生进行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的过程,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学校加以优化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一、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单一化
当前特殊学校在针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课程设置单一化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提升。智力障碍的学生往往都是由于一些先天或后天的因素导致大脑受损,其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主要是表现为认知障碍、行为障碍、语言障碍等等,但是由于每个学生智力受损程度不同,就导致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区别对待,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设置不同的培训或辅助课程。但是就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所设置的教育课程比较笼统和单一,教学形式也往往采取大班化教学,增加了教育管理的难度,教师只能给予简单的纪律或行为约束,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
2、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
特殊学校针对智力障碍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的问题。智障学生既然与常人不同,那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当具有特殊性,但是在实际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根据智障学生的接受特点实行新的教学培训方法,仍然是采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方法,缺乏与学生之间有效沟通和交流,影响了教学效果。
3、缺乏家庭的配合
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责任,更应当争取到家庭的配合。但是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许多家庭把孩子送入学校就撒手不管,虽然学校是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主体,但是如果缺乏家庭教育的配合,学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掌握、理解并运用好所学习到的生活技能,不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二、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1、优化学校课程设置
关于智障学生的教育问题,特殊学校必须要有足够的重视,首先就要从课程设置上加以改进和创新,不断的优化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学校可以采取小班化教学的方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按照其智力障碍的差异,对学生进行分班,从而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比如,针对一类语言障碍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制定特殊的语言培训计划,从简单的发音开始教起,平时注重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学生不断的语言刺激,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掌握一定的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是培养生活适应能力的基础。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特殊教育学校在针对智力障碍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不断的创新教学的方式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来组织教学。比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智力障碍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听老师讲,他们也很难理解和消化教师所讲的内容,这时就可以借助于互联网或者多媒体,通过丰富多彩的画面、音乐等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学校可以将有关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动画短片,用对话或者演绎的形式来给学生进行展示,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
3、构建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
要有效的培养智力障碍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就必须要构建家校合作的教学模式。学校着重的给予学生技能和理论方面的培养,而家庭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一部分智力障碍学生也在不间断的接受康复训练,家长要及时的将训练的成果与教师进行沟通,方便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家长也要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学会正确的引导自己的孩子,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构筑一片蓝天。
结语
当前我们十分关注特殊教育问题,面对特殊学校中的这类弱势群体,国家和社会应当给予更多的关怀,优化和改进教学模式,使我国的特殊教育逐渐朝正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先玉.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53-254.
[2]范士勇.智障學生生活适应能力培养探析[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46-47.
[3]熊政.开发生活数学课程,培养智障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6(01):125-126.
[4]肖忠勇.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3(2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