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慕课”实践的困境及突围方向

2019-09-10曾艳艳毛丽娟

成长 2019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慕课教学改革

曾艳艳 毛丽娟

摘 要:在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积极开展“慕课”实践,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相较于研究型大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有着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模式,在“慕课”实践过程中会遭遇资源与目标不匹配、教学模式与生源不符,建设与应用脱节等问题。本文从引进、建设和发展三个维度,探讨了地方应用型大学开展“慕课”实践的方向,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教育信息化提供可行思路。

关键词:“慕课”;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近年来,在国内外知名高等学府的引领下,“慕课”(MOOC,大规模在线公开课)浪潮席卷全球。这场由互联网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不仅有力推动了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为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于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开展“慕课”实践,不能止步于“拿来主义”,还应积极建设适合自身特点的“慕课”课程及平台,在全球教育变革的语境中,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罗马非一日建成,在“慕课”实践过程中,应用型本科院校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慕课”的引进、建设和发展三个维度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探索教育信息化提供可行思路。

1 “拿来主义”的动力

我国地方应用型大学多属于新建本科院校,与“985”、“211”等有着悠久历史的研究型大学相比,在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等方面均有着明显差距。MOOC提供了全球一流大学的优质免费课程,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接触行业前沿理论、学习名校课程提供了大好机遇。例如,我国西南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学院的学生,也可以注册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慕课”课程,从而享顶尖专业的优秀教学资源。

引入“慕课”资源,不仅有助于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还有利于该类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目前,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将“慕课”课程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建设中,支持教师利用“慕课”资源在校内进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双语教学、分级教学等各种教育教学改革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广东东软学院王玉峰(2018)认为,针对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进行“慕课”学习,课堂教学中则主要开展项目教学,把教学内容化解为一些针对社会实践的项目,学校教学不再仅停留在基础知识讲解层面上,而是把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进行有效对接。[1]江西科技学院陈彩霞、邹海燕(2017)指出运用MOOCs课程的多样性,针对性和可循环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根据教学对象、教材、教法的不同,开展分级教学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

2 MOOC的“水土不服”

众所周知,MOOC是以名校、名师、名课为基础发展而来,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慕课”实践,一定要走一条适应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切记复制名校模式,不然可能会陷入种种“水土不服”的现实困境。

2.1 资源与目标不匹配

在人才培养目標上,研究型大学与应用型大学有着明显不同。研究型大学重视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课程设计偏向理论讲解,内容深、难度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而应用型大学培养的是面向行业一线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生不仅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更要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因此,即使是同一门专业课程,不同类型的学校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上大相径庭。

由于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开设大量实践类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依据现有的技术条件,实践类课程其实很难开发成为“慕课”课程。

从全球的“慕课”资源来看,目前已经和能够开发的“慕课”基本上都是大学课程体系中的通识教育类课程和专业认知类课程,符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要求的实践课程数量相对偏少。根据第六届中国慕课大会的数据,截止2018年我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量已经达到1291门,但是以实践操作为特色的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仅有401个。

2.2 教学模式与生源特点不符

在“慕课”的推广普及过程中,课程的高辍学率、低完成率一直备受诟病。 已有研究显示,只有不足10%的学习者能够坚持完成课程,更有一些研究者进一步将这一数字缩小到5%左右。学习者不能完成课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必要的知识背景、足够的学习动力等。其中,学习者的主动性被普遍认为是决定MOOC课程完成率的关键因素。

在“慕课”平台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我把握学习进度,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并完成测验。也就是说,“慕课”的教学模式包含了一个前提性假设条件,即学习者拥有很强的学习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

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从生源结构上来说,以地方生源为主体,农村生源多,生源中家庭经济状况一般者居多;从生源质量上来说,学业水平总体分布在全省的中等及偏下区间。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能力和积极性也存在很大不足,在没有外力的推动下,很难适应“慕课”的教学要求。

另外,所有基于“慕课”开展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改革,本质上都依赖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配合,如果部分学生连基本的教学视频、教学材料都不看完的话,那么相关的教育教学改革将流于形式,教学效果也难以令人乐观。

2.3 建设与应用脱节

在我国,一些地方院校单纯复制名牌大学的“慕课”建设模式,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总的说来,自行设计与开发的高水平、有职业应用特色的课程不多,影响力也比较有限。

究其原因一是教师的建设动力不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参与“慕课”建设,一部分是出于兴趣和爱好,但是如果得不到学校的相关配套支持,就容易“半途而废”,存在偶然性和不稳定性;一部分教师则是“为建而建”,以申报教学改革项目为目标或是迫于领导要求,行为动机存在功利性倾向,一旦项目立项后,发展动力迅速衰减,后续发展难以持续。

其实,学校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经验不足也应用型大学“慕课”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缺少对“慕课”建设的系统规划和持续投入。学校没有很好地去思考课程类型、主要使用人群,内容特色,讲授方法等微观问题,对于本校“慕课”建设的目标、课程群的设计,传播效果等宏观问题也少有关注。另外,众所周知,“慕课”建设和应用,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除了基本教学资源的配置外,教师团队的组建考核,支撑实践类课程的虚拟仿真技术,平台推广运营费用等等,都使得教学经费本不宽裕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捉襟见肘。

如果“慕课”课程的开发与应用长期滞后于课程建设,那么基于“慕课”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只能停留在试点阶段;如果不能形成常态化的长效发展机制,那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慕课”实践就会陷入“建而无用”、“建而不用”、“建而难用”、“用而不多”的怪圈,与教育信息化的初衷相去甚远。

3 未来实践方向

面对“慕课”浪潮,应用型本科高校首先应以“拿来主义”的心态, 积极引进“慕课”资源。但是,在引进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办学定位和生源特点,遵循因“校”制宜的原则。对于通识教育类课程可以积极“拿来”、多多益善,以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专业认知类课程,则要预先评估课程资源与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契合,定期监测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保证教学形式适应校情、生情。

其次,当条件成熟时,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自主建设“慕课”或与其他高校、行业企业合作建设“慕课”,至少应开设一门体现本校特色的课程。达特茅斯学院数字学习项目部主任约书亚·金博士分析“我们的教授和学校的特长在哪里”,让全世界都知道要学习某门课程就必须到这所大学来。[3]简而言之,就是将“慕课”作为高校品牌建设的重要手段。

最后,诚然,“慕课”建设需要有诸多软硬条件,比如:优质的课程资源、优秀的教师团队、较为复杂制作技术条件以及不可或缺的经费支持。从西方“慕课”发展历程来看,“慕课”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成果——高校和“慕課”平台、行业企业各司其职,分工合作。高校在“慕课”建设中,主要负责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研发和实施;而配套资金、技术支持、应用推广则需要“慕课”平台及企业的积极参与。

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寻求多方合作,鼓励企业参与建课,设置线上线下融合学习模式,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慕课”建设的有效路径。针对某些应用类技能课程和项目实战类课程,企业参与“慕课”建设、校企合作开展职业认证被视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慕课”建设的重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总结以往校企合作的丰富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慕课”合作方案,设置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建设一批面向职业认证、具有应用前景的课程体系。例如,知名“慕课”平台Coursera 在专项课程中专门引入了行业伙伴的概念。行业伙伴通常是课程主题相关的一线企业,他们和高校教师一道参与课程的研发和实施,其价值在于让职业教育与企业实际需求相结合,既满足以结果为导向的人群需求,同时也为企业遴选人才提供标准。[4]

当下,“慕课”建设呈现出由学历教育向职业教育的延伸趋势。未来,“慕课”和职业教育结合将派生出更多新的课程内容及形式,而应用型大学也会在其中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机会。

本研究受到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彝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研究”项目(项目编号 YXJDY1901)的支持。参考文献:

[1] 王玉峰.基于MOOCs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8(12):133—136.

[2] 陈彩霞,邹海燕. 与 MOOCS 接轨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时代农机,2017(04):161-162.

[3] 吴万伟.“慕课热”的冷思考[J].复旦教育论坛,2014(01),10—17.

[4] 王宇,罗淑芳,范逸洲,汪琼.2017全球慕课发展回顾[J].中国远程教育,2018(09):53-6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慕课教学改革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