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教育分析

2019-09-10王光耀马智群

高教学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王光耀 马智群

摘  要:文章基于边疆两所高校的调查数据,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具有社会科学背景以及具有党团员身份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更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对党的建设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乐观预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乐观预期能够显著增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奉献意识越高越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对教师学术道德的评价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其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06-0068-05

Abstract: Based on survey data regarding two universities in Xinjiang, this paper used ordered Probit model to analyze influencing factors on how university students recognize and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 study shows that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have social science background and are a member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r Communist Youth League have a higher recogni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Furthermore, the recognit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arty building helps university students recognize and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Moreover, optimistic expectation on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and legal construction helps university students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while optimistic expectation 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an significantly boost university students' recognition of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In addition, the more devoted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more they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e higher rating of teacher's academic morality by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more they recognize and practice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satisfaction of instructor's work promotes their practicing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Keywords: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recognition; practice

一、概述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导课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是否树立正确的“三观”直接关系到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迫切需要[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认同的效果直接影响践行的实效[2]。主观意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四个方面因素对大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3]。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方面,存在着认同和践行矛盾,政治理性与政治情感分裂等情况[4]。所以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5]。在理论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的人文背景、社会理论及实践这四个方面构建一整套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体系[6]。

二、样本来源、方法与工具

(一)数据来源

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课题组于2016年3月先后对边疆两所高校“T,S”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问卷500份。其中,男生占45.8%,女生占54.2%;汉族学生占80.8%,民族学生占19.2%;专科生占30%,本科生占54.2%,研究生占15.8%;中共产党员(含预备党员)占18.2%,共青团员占79.4%,民族党派成员占0.4%,群众占2%。

(二)分析方法与工具

1.研究涉及的指标

本研究主要分析的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两个方面的,从以下两个问题入手: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测量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我国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研究中用Y1表示。共5个认同认知选项,其中,67.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25.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赞同,二者占总体的92.6%,说明高校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占有非常高的比例,6%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1.2%的受访者表示不太赞同,0.2%的受访者表示很不赞同。

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方面,测量的问题是:大学生应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践行者,研究中用Y2表示。共5个践行认知选项,其中,65.2%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赞同,29.4%的受访者表示比较赞同,二者占总体的94.6%,4.4%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楚,0.6%的受访者表示不太赞同,0.4%的受访者表示很不赞同。

研究的主题是分析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方面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过程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引导、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也是大学生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理性认知与沉淀固化的过程。认同与践行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认同是践行的基础,践行是认同的目的。研究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影响因素,也需要从多个维度,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因为这牵涉到大学生不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系之中的问题。所以,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的因素应该涵盖自身稳定性因素,譬如:性别、学科背景、政治面貌等,也涵盖不断习得的建构因素,譬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对国家道路的认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等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涉及的模型

对于样本个体,每个学生的“认同认知”与“践行认知”可以用Yi取值来表示,且Yi越高代表越高的认同度或者践行意愿,有序Probit模型采用以下方程模型:

三、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因素调查结果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对践行的影响分析

为了探讨和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的关系,本研究首先使用OLS回归的方式分析了二者的相互关系,如表2所示,大学生认同认知对践行认知的估计系数为0.4183,且该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够显著的促进其践行的意愿。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的影响因素分析

模型1和模型3是基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的回归结果。模型2和模型4是在模型1和模型3的基础上加上大学生在生活或者学习中认知的、习得的思想认识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1. 大学生基本情况对其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从模型1可以看出,专业背景和学生的政治面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专业背景的估计系数为0.2961,其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明具有社会科学专业背景的学生在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更具有优势,模型2进一步印证了这样结果,从模型1中同时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政治面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显著的影响,其估计系数为0.2629,且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党员或者共青团员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型2在加入其他变量之后,大学生政治面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变得不显著,说明政治面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个主要的变量。

从模型3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并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模型4在加入其它变量之后,大学生的基本情况依然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说明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并不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2. 社會主义道路和党的建设的认同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变量X8和变量X9分别是衡量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党的建设的认同两个变量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其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问题是:我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对党的建设的认同的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搞好。从模型2和模型4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4731和0.2119,且分别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对党的认同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6348和0.2510,且均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学生对党的建设的认同能够促进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认知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变量X10、X11、X12、X13分别是大学生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认知的变量,其中,对经济发展的认知的问题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对法治建设的认知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城乡与区域协调发展的认知的问题是: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收入分配差距缩小,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区域性整体贫困得以解决。生态文明建设认知的问题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总体改善,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可以看出:

在模型2中,只有生态文明建设估计系数在10%的显著水平显著,其系数为0.1275,说明大学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乐观认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在模型4中,大学生对经济发展认知的估计系数为0.2002,该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学生对经济发展的乐观认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的估计系数为0.2348,该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学生对法治建设的乐观认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模型2和模型4中可以看出,城乡与区域的协调发展的认知的估计系数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大学生由于生活和眼界的局限,对区域或者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认识尚浅,不足以影响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大学生的奉献意识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X14是衡量大学生奉献意识对大学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的变量,其内容是: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在模型2中其估计系数不显著,在模型4中其估计系数为0.5574,且该系数在1%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学生对奉献意识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 教师和辅导员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

X15、X16两个变量是大学生对教师和辅导员角色的认同或满意度对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其中,教师角色方面选择大学生对教师学术道德的评价,辅导员角色方面选择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从模型2和模型4中可以看出,教师学术道德的估计系数分别为0.1711和0.1821,分别在10%和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教师的学术道德的高低能够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意愿,这就意味着教师学术道德在学生德育过程中起到身教的效果,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在模型4中,辅导员的工作估计系数为0.1469,该系数在5%的显著水平上显著,说明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能够显著的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意愿。在模型2中,辅导员工作的估计系数不显著。

四、基本結论与启示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能够显著的促进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在影响大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因素分析中,大学生的基本情况方面,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和政治面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显著的影响,即文科背景和党团员身份有利于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引入其它变量之后,大学生的政治面貌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不显著,大学生的基本情况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不显著,即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不具有显著的个体特征差异。从模型2和模型4可以看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对党的建设的认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我国经济发展和法治建设的乐观预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乐观预期能够显著增强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奉献意识越高越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学术道德在大学生德育过程起到身教的作用,即大学生对教师学术道德的评价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其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程度有利于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专业背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社会科学知识背景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德育过程中,注重人文情怀的培养,尤其是应该加强理工科背景的学生社会科学背景知识的培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坚持“五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对大学生的引领作用。培养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进而引领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地融入和内化大学生“三观”形成过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对国内和国际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困难与优势有清晰的把握,培育大学生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校教师在学生的价值观认同方面起到很强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授课老师的师德与学术品德对大学生的教育与示范作用,二是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对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教育作用,所以加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大学生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中南大学,2012.

[2]陈颜,张志坚,陈金龙.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10):215-219.

[3]郭曰铎,张荣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与践行意愿影响因素调研[J].理论导刊,2016(1):108-114.

[4]廖小琴,沈银平.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与践行状况调查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10):69-73.

[5]马平均,胡新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7(1):56-58.

[6]李海春.高校价值观环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法论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7(3):82-85.

猜你喜欢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