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改视角的高中德育创新实践研究
2019-09-10李思劼
李思劼
摘 要:在高中阶段,不断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教育理念,对德育教育工作实践进行全面的推进,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也要了解新课程标准改革视角之下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的实践需求。因此,笔者在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主要是从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视角之下,对高中德育教育创新的实践内容进行系统的研究。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改革;高中德育教育;创新实践
引言:
在高中阶段,学生自身的思想是比较活跃的,但是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一些学生情绪比较容易波动。所以,针对此种教育特点,在新课改的视角之下,高中教育工作者不断对德育教育进行全面开展和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通过良好的教学活动组织加强学生心理困惑的解读,并培养学生健康多元化的人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还要辅助一定的德育教育内容,从而更好地创新教学方法。
一、课改试教之下加强高中德育创新实践的重要意义
从理论知识的角度来看,其重要意义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加强德育教育的创新,可以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现代社会制度之下,人自身的主体功能是不断增强的,很多情况之下,由于个体不同,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不同的表现,因此,针对这种情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道德等内容的教育,这样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个体的发展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德育实效的有效增长。第二,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促进主体性的不断增强,推动道德实践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德育示警之下,通过相关内容的有效划分,可以更好地将其关鍵内容定位在人性发展的规律性方面得到完善。在不同的管理阶段,可以更好地通过道德现状和相关内容的融合,加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内容,对于管理实践水平的有效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最后,不断加强立德树人等相关理念的有效宣传,重视德育教育,也可以更好地发挥相关管理教育方法的重要作用,长期持续下去,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对道德个体,具象的道德领域,形成比较好的发展优势,从而更好地增强个体的道德自觉性,实现一定的发展目标。
二、新课改视角下提升高中德育创新实践水平的对策
此部分内容我们主要以德育教育的意义为切入点,积极加强德育措施的研究,从而更好地通过全新的视角,加强教育形式的创新,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具体内容如下。
1.以学生为本,创新德育措施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理念中,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其基本精神体现了对学生的重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生活活动,才能够对教学实际需要进行满足,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对学生的心理调查进行有效的推荐,并针对心理问题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可以通过走访调查、座谈会、个别谈话等形式,获取最真实的调查信息,并通过统一管理和统一的视角,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在高中阶段,由于很多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想,当其出现思想波动的时候,信息量是比较大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留意学生的各个方面的变化,比如,抽烟、纹身等相关的行为,针对这些问题要及时开展调研,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加强策略实施的有效性。
2.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操作行为
不得不讲的是,在实际对德育教学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积极对德育管理操作行为进行系统的规范,并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加强实际情况的调查,并通过专业化的判断搜集多种管理制度的信息。与此同时,在具体对管理制度进行执行的过程中,也要通过统筹的安排,不断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系统的推进,比如,在对饮食安全制度进行把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文件的形式落实到各个班级之中,班主任教师以及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加强沟通与交流,不断完善德育管理创新意识,从而更加有效地健全德育管理制度。
3.创新实践活动,提升管理多元化水平
最后一个方面的内容,我们主要讨论的是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德育管理多元化量的操作,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德育工作要依靠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支撑。所以,教师可以结合高中生的实际发展状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比如,可以通过故事会、演讲比赛等来对学生的生活进行丰富,并且在具体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状态以及行为表现进行分析,通过多元化措施的采取,不断对学生的心智进行训练和把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高中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德育教学,不断推动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充分从制度发展、意识深化、评价监督等不同的层面出发,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同时,促进学校德育管理创新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温朝晖.基于新课改视角的高中德育创新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7(10):6.
[2]陈树鹏. 地域文化视域下的高中德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廖旺. 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D].华中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