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中心里被动的使用
2019-09-10许婷婷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比较来自COCA语料库中的关于使用心理被动语的英语口语数据及书面数据(例如,John was astonished by/at the fact),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异同,并考虑与中国英语教育相关的异同。尽管在中国,英语教育已经逐渐转向通过交流的表达方式,但心理被动等结构还是基于书面语的形式教授给学生,尤其是通过死记硬背书面例句等。最近的语言研究表明,在试图理解语言特征时考虑真实的口头和书面数据能够起到很大的效果。因此,对口语数据和书面数据进行相关结构的比较是能够对于中国学习者与教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被动结构;英语口语;英语书面语;语料库语言学;英语教育;COCA
1.介绍
心理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的一类动词,而心理被动则是在心理动词的基础上变成被动语态的形式。特定的环境,不同的方式、场合、对象、要求人们使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英语中书面语是指正式书写时所用的英语,而口语则是指日常交流时所用到的言语。Douglas Biber(1986)得出结论口语和书面语之间存在很少(如果有的话)绝对性差异,而众所周知,其中最显着的差异之一是言语具有韵律特质,例如压力,语调和节奏等,而这些区别只是模糊或不一致地用书写中的标点符号表示。本文通过比较有关心理被动用法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料库数据,以便研究对中国课堂的教育意义。在本文种,将使用“心理被动” 一词来指代由“主语+ be-动词+过去分词” 组成的结构。例如句子,“John was astonished by/at the fact.”
在中国的英语教育中,尽管教育形式逐渐转向更具交际性的方式,但这种结构通常是以基于句子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教学的。通过查阅资料可以发现,心理被动结构的文章寥寥数笔,但其仍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特别是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对比。尽管在该领域中人们对英语口语特征的关注日益增加,但到目前为止,关于被动语态的讨论还不够充足。因此,如果对关于心里被动结构的两种英语模式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将对教学意义有很大的作用。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清口语和书面英语之间在心理被动方面的差异,以将发现的知识应用于改善英语教学中的学习成果。
2.文献回顾
英语教学领域建立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语言数据库在语言学中的使用历史悠久。从1900年代初开始,来自各个领域的语言学家,例如现场语言学,儿童语言习得和形态学,都使用语言样本集合进行了研究。除了1900年代初期的手写语言数据收集之外,第一个现代语料库出现在1960年代,这就是布朗大学编写的所谓的布朗语料库。Kennedy(1998)将布朗语料库和其他以布朗语料库为模型的电子语料库称为第一代语料库。此外,第二代大型语料库,例如英国国家语料库(BNC),柯林斯词汇库和国际英语语料库(ICE)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开始出现。
许多学科的研究人员不仅出于各种目的创建了这些通用语料库,而且还创建了不同类型的语料库。例如,其他类型的语料库包括平行语料库,教学语料库和学习者语料库。每种语料库都为语言学家,法医研究人员,社会学家和语言学家等用户提供了数据(Kennedy,1998年;McEnery 和Wilson,2001;McEnery,Xiao 和 Tono,2006;O’keeffe 和McCarthy,2010)。
在各种应用中,当今使用语料库的最常见目的之一是研究用于教学目的的数据。自1970年代以来,随着英语教学领域中的交际趋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英语母语人士在现实生活中使用英语的关注度比上一阶段(教学重点更多地放在英语句子结构上)有了相应的提高。(Littlewood,1981;Nunan,1989;Richards 和Rodgers,2001)。在语言教学方法的这一重大范式转变中,能够提供真实世界语言表示形式的语料库在英语教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
以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根据英国银行和剑桥国际语料库提供的大量数据,编写了《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Collins,2001年)和《剑桥美国英语词典》(Landau,1999年),它们都是日常对话和/或文本的大集合。最近,不仅基于词典,而且基于语料库数据编写了语法参考书。仅举几例,《剑桥英语语法:综合指南:口语和书面英语语法和用法》(Carter和McCarthy,2006年),《柯林斯共建英语语法》(Sinclair,1990年)都是根据语料库数据编写的。
随着交际语言教学在英语教育领域中占主导地位,诸如Swan(1985)和Ellis(1996)的研究人员质疑交际语言教学的简单化应用,因为这种方法的快速发展引起了诸如过分重视流利度而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中的语法和词汇的熟练地用。人们期望数据驱动学习方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用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专注于形式,英语母语人士可以传递真实的文本。Scholfield(1991),Scott 和 Tribble(2006),Johns(1991)和Aston(2001)认为,数据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建立起教师和学习者的语言意识,可以指导他們学习上下文中语法和词汇的真实用法。这种“语境中的语法”的思想在语法学家中向着所谓的话语语法发展了新的趋势。
而在我国,已有很多学者通过语料库来研究英语教学等方面的问题,杨桂春、杨惠中更是牵头建立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例如张淑静(2002)研究比较了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作文与本族语大学生语料在使用make上的差异;杨彩梅、宁春岩(2002)比较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与英语国家语料库语料在使用adapt,cost,survive 三个动词方便的差异。马广惠(2002)比较了中国大学生与美国大学生作文在一些列语言特征上的差异。而其中运用语料库比较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也已经有许多学者,例如:文秋芳、丁言仁、王文宇(2006)通过对比分析学习者语料库得出中国高水平英语书面语同其他外语学习者的英语书面语一样,表现出比较强的口语化倾向;但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他们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有明显逐渐减弱的趋势。
3.研究设计
3.1口语与书面语的语料来源
为了收集用于研究的数据,使用了COCA的两个子集来提取口头和书面数据。COCA全称为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是由美国杨伯瀚大学的Mark Davis教授开发的美国最新当代英语语料库,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英语平衡语料库。COCA美国当代语料库涵盖美国从1990到2017这一时期的口语、小说、流行杂志和学术期刊五大类的语料库,并且在这五大类型方面基本成均匀平衡分布。COCA的最大优势之一是其体积大。COCA语料库总共包含超过4.5亿个单词,相比较于与他可用的语料库(例如美国英语口语圣巴巴拉语料库)数据量十分庞大,更富有说明力。而关于口语数据的收集,COCA的语音数据为一整体相对大小约为1.2亿个词,并不能区分,但都是由美国人自然情况下发生的对话。
而作为书面数据,则选择了COCA书面部分的子语料库“小说”这一部分作为研究的书面数据。之所以采用该子语语料库,是因为几个原因。首先,该子集的大小约为1.1亿个单词,足以满足研究目的,因为该子集的总单词数与1.2亿个单词的口语数据进行比较是一个适当的数量。由于可以在执行统计分析时调整大小差异,因此最好有兩种大小接近的数据。
其次,小说的内容似乎与研究所需的数据类型相匹配。由于该子集中包含的文本是需要刻画心理描写,可能会表达某些问题的想法和观点,因此,与其他书面子集(如学术期刊)相比,此子集中会更加频繁地使用心理被动。由于心理被动语主要用于表达个人情感,因此相比于学术和科学报道中,在小说这种写作形式下就会需要更少的客观情况。实际上,在应用科学中,分词 “surprised” 的频率是每100万词4.6倍,而在小说中,频率是每1m词15.0倍。
3.2 目标分词和介词的选择
为了比较英语口语和书面数据有关心理被动的特征,选择了10个分词。选择他们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全部出现在中国中学使用的官方英语教科书中。研究中所研究的介词有以下六个介词:in,about,with,by,at,for 选择这六个介词的原因是通过统计语料库中这十个分词后所出现频率最高的介词,从而得出来的结论。
3.3 使用方法
口头和书面数据集的研究方法是相同的。在这项研究中,对目标分词的所有示例都进行了仔细检查。检查了目标分词的所有示例,仅提取被动句作为研究对象,并对过去分词后面的所用介词进行计数。在获得每个过去分词和所用介词的原始频率后,然后计算百分比频率。为了检查口头数据和书面数据之间是否存在显着差异,对百分比数据进行了统计调查。
4.研究结果及讨论
通过收集口语与书面语中心里被动的分词以及所用介词所出现的频率,得出结果以表格一与表格二显示,其中数字为标准化频数,即表示每百万词中出现的频数。
通过比较表格一与表格二中所出现的分词与所用介词的共同频率,我们能得出一些在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趋势,相对于口语数据而言,书面语中的表达则更加固定和确定。在表格一与表格二中,介词出现的频率大于2.4时,在口语数据中制存在7个,而在书面语数据中则存在10个,而此数据通过卡方检验表明是具有显著性差异的,也就是说统计上有意义(p<0.01)。
通过比较我们能够得出使用频率最高的组合,如表三:
如表三所示,我们能够推断在口语与书面语中,所出现频率最高的都是英语课堂中所出现或被教授为“固定搭配”的一些短语。从表格一与表格二的对比中,我们能够看出书面数据包含过去分词和后续介词的更多固定或确定的组合。相比之下,语音数据显示的固定性较差。可以合理地说,这反映了口头语言的持续性和面对面的性质,即说话者似乎是根据上下文考虑选择介词的,或者因为周围环境中明显的施动者因素,他们不需要使用介词从句。
5.总结
本文比较了COCA中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使用心理动词的情况。从语料库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在使用英语被动语态方面,英语口语与书面语之间存在显着差异。书面数据具有特定过去分词和介词的更多固定组合,而语音数据只有一小部分如此。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能适用于中国的英语教育,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存在某些局限性。首先,在语料库研究中检查的总数据在大小方面受到限制,因为优先考虑在口头和书面数据大小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但是,如果有合适的较大语料库,最好在心里被动上比较更多数据。
其次,在本研究的数据收集过程中,注意到与本研究中所检查的相比,心理被动式中存在更多的频繁模式。即,本研究中所考察的要素极限于10个分词与后面所出现频率最多的副词。但是,在检查语料库中的示例时,注意到在分词之后有一些频繁发生的模式。这些包含的模式,例如介词从句,以and或then或as开头的子句,句号等等其他形式。从这些事实来看,本次研究还是不够完善。
关于英语中的心理被动的用法,口语数据和书面数据之间存在不同的趋势。差异包括;在书面数据中发现更多固定组合。就有效沟通而言,心里被动有望成为有效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们提供了能够让英语使用者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谈话话题的感受的方法。近年来,中国英语教育一直集中在英语的交际方面。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习如何在日常情况下表达自己的情感或感觉。
首先,最简单,最有意义的发现是,关于口头数据和书面数据关于心里被动的用法之间存在差异。在中国的英语教育领域中,尽管采用了交流方式,但英语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对比却很少受到关注。在中国通常教授的分词和介词的组合包括出现在我们书面数据结果中的那些组合,例如:surprised at,satisfied with,interested in,pleased with,interested in,excited about,worried about,etc。尽管在中国的高考中,经常会考到这些组合,但在中国的英语教育中也必须更多地采用口语的特点,以鼓励中国学习者进行会话交流。心里被动的交流功能将是一个合适的话题。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语音数据中的被动语态倾向于充当说话者对其他说话者所解释的情况或他/她自己的故事的简短评论。这个在英语中心里被动的功能对于学习者来说必须是值得注意的。为了鼓励对此功能的理解,提高汉语与英语之间在口语和书面功能和结构上差异方面的认识对于中国学习者将是十分有用的。
其次,正如McCarthy(1998)所建議的那样,在口语和书面数据中发现的常见因素一定不能忽略。在这项研究中,揭示了过去分词和介词的某些组合在口语和书面数据集中都经常出现。这些组合是:surprised at,satisfied with,pleased with,interested in,excited about,worried about,etc。通过比较来自COCA语料库中的关于使用心理被动语的口语数据及书面数据找到对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更好的英语教育方式,尽管现在中国教育方式已经有向口语交流发展的倾向,但其中仍然具有许多的不足之处,通过更全面地理解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异同,以便于为中国的教师与学习者理解语言特征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Aijmer,K.,Altenberg,B.& Svartvik,J.(1991).English corpus linguistics:Studies in honour of Jan Svartvik.London:Longman.
[2] Bell,A.(1984).Language style as audience design.Language in Society,13,145 204.
[3] Biber,D.et.al.(1999).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London:Longman.
[4] Carter,R.(2004).Language and creativity:The art of common talk.London:Taylor & Francis.
[5] Carter,R.& McCarthy,M.(1997).Exploring spoken English.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 Carter,R.& McCarthy,M.(1999).The English get-passive in spoken discourse:Descrip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an interpersonal grammar.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3,41-58.
[7] Carter,R.& McCarthy,M.(2006).Cambridge grammar of English:A comprehensive guide: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 grammar and us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 Collins,P.(2001).Collins COBUILD English dictionary for advanced learners.London:Collins.
[9] Ellis,G.(1996).How culturally appropriate is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ELT Journal,50,213 218.
[10] Fuyuno,M.(2013).The use of psychological passives in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A corpus-based analysis and implication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95,184 – 194.
[11] Kennedy,G.D.(1998).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London:Longman.
[12] Leech,G.(2000).Grammars of spoken English:New outcomes of corpus-oriented research.Language Learning 50:4,675-724.
[13] Littlewood,W.(1981).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An introduc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4] McCarthy,M.(1998).Spoken language and applied linguis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 McEnery,T.& Wilson,A.(2001).Corpus linguistics:An introduction.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6] McEnery,T.,Xiao,R.& Tono,Y.(2006).Corpus-based language studies: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London:Routledge.
[17] Nunan,D.(1989).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 O'Keeffe,A.,& McCarthy,M(eds.).(2010).The Routledge handbook of corpus linguistics.London:Routledge.
[19] 馬广惠,2002,中美大学生英语作文的语言特征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第 5 期。
[20] 杨彩梅、宁春岩,2002,本族语、目标语和中介语三语相交的二语习得模型[ J],《湖南大学学报》第 3 期。
[21] 张淑静,2002,中国英语专业学生 make 使用特点的调查报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 4 期。
[22] 文秋芳、丁仁言、王文宇,2003,中国大学生英语书面语中的口语化倾向——高水平英语学习者语料对比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作者简介:
许婷婷,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海伦人,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语用学及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