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2019-09-10林榃

速读·上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临床见习康复治疗教学模式

◆摘  要: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多年对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探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临床见习教学模式的优点、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能力型、实用型的优秀康复治疗人才。

◆关键词:康复治疗;临床见习;教学模式

康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已有40余年,1992年8月医政司下发了《康复医学教育方案》,其中包括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士(师)、物理治疗师(士)、作业治疗师(士)的培养方案和教學计划。2001年度教育部正式批准首都医科大学等5所高等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本科教育,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一些专科院校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开设该专业。

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办学较晚,从2014年开始面向广东省内招收康复治疗技术专科专业学生,以满足当前医疗环境对临床康复人员的迫切需求。康复治疗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型、实用型等康复治疗人才作为学科的宗旨。在专业创办早期,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处于摸索阶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但在成功培养第一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毕业生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经过五年的探寻,最终找到一种适合我院的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并已初显成果。现就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临床实践教学现状及培养模式做简要介绍和探讨。

一、临床见习教学现状

办学之初,我院2014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安排不足,仅在毕业前一年进行集中的临床实习教学,因为缺乏足量的实践练习机会,所以容易导致学生在实际进入临床一线后出现或动手能力不足或眼高手低等各种不良现象。因此,从办学第二年开始我院对学生临床实践教学安排进行了重新调整,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下半学期就开始接触临床。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临床实践教学分为“临床见习教学”和“临床实习教学”2个阶段。

临床见习教学,是包括为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内进行的与临床相关的康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操作课程的临床观察学习和初步操作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临床见习教学分为课间见习和集中见习两部分,课间见习是在专业课程课时内设置的临床见习,在两个学期中安排了7门专业课及大量的临床课间见习教学。其中,学生在第二个学期安排9个学时康复评定技术;在第三个学期安排9个学时运动治疗技术和9个学时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在第四个学期安排9个学时作业治疗技术,7个学时传统康复治疗技术,8个学时言语治疗技术,13个学时发育与儿童康复和13个学时常见疾病的临床康复,共77学时。集中见习是在第四学期所有课程结束教学后安排两周,共70学时,为康复技术强化训练周。课间见习全部在校外医院进行,集中见习则校内、校外见习相结合。这种阶段性临床见习使得所学知识及时地通过临床实践而分科强化,使学生在进入最后的临床实习前已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临床实习教学,是指为三年级学生在综合医院、康复专科医院、康复中心、残联等临床实践教学基地进行的实习,为期40周,共1400学时。根据培养目标,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第5、6学期安排学生进入临床医院进行顶岗培训,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文所探讨的临床实践教学侧重于临床见习教学部分,主要从临床见习教学的优点、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和阐释。

二、优点

(一)帮助学生提早建立专业认同感,增强对疾病的感性认识

我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即被安排进入医院康复见习,这种超早期让学生接触临床的安排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的渗透,帮助学生提早建立专业认同感,增强学生对康复科疾病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当下医疗环境,疾病的临床特征、诊疗思维、治疗方法等,为形成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奠定基础。良好的专业认同感会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自己接下来两三年的在校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打下良好基础。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专科学生由于学制只有三年,在校期间学习临床疾病的课程和时间较少,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模拟病患的临床表现,很多学生只能凭仅有的一点理论知识去“想象”疾病的临床特征。自从执行了新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后,尽管学生不可能在医院见习所有病种,但对常见的康复科疾病的临床特征、一般诊疗思维和治疗方法可以得到很好得观察和理解。在临床观察过程中,学生亦能够记录自己难以理解的部分,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学习可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二)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训练学生临床思维

在临床见习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通过选择、设计、介绍病例资料,设定问题,提问等方法和手段,找到切入点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推动学生通过主动翻阅专业书籍、查找文献资料、阅读知名专业公众号等各种途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训练学生临床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康复治疗的手段是非常丰富的,但课本内容和学校的实验设备却很局限,而且学校没有真实的病患可以提供给学生做操作练习,康复治疗又是强调个性化、个体化治疗的,很多时候让学生对几个不同的偏瘫病例进行病例分析,学生给出的评定分析结果和治疗方案却是大同小异。这是因为学生仅凭文字内容去想象病患的功能障碍,并不能通过在病患上真实测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后进行分析,更谈不上后续的治疗方案设计个体化、个性化。学生直接就医院病患的真实病例进行观察和分析,就可以避免出现这个问题,也更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的临床诊疗思维。

(三)培养学生互相学习的能力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临床见习,为从理论知识过渡到临床实践奠定基础,学生在临床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逐渐接触患者,强化理论知识,增强临床处理信心,培养临床思维并锻炼操作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经过自主实践学习的学生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能找到知识的盲区,并主动寻找资料扫除盲区;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突破课本框架、发散思维、举一反三,而且学生本身提出的疑问,也更贴合实际情况,不容易钻牛角尖。

(四)避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离

临床医学发展的速度惊人,每天都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技术,而一项技术从产生到成熟再到能够写进教科书至少要经历五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也就意味着,学生在校期间如果仅从教科书中获得知识,那么学生在毕业实习前所建立的知识体系其实至少已经落后十年。这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临床工作中面对新技术容易表现手足无措,并且不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打击学生从事本专业的信心。早期让学生进入医院见习,可以较好地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三、存在问题

(一)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病例不典型

学生临床见习时间较短而且不连续,较多医院出现教学用病例相对不足,且典型患者并不连续,具有偶然性,导致教学质量不能保证。随着社会舆论导向、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及医疗制度改革细化等原因,医疗与教学的矛盾日益尖锐,许多患者及家属十分注意保护自己的权益,愿意参与教学的病患严重不足,选择示教患者难度加大,这不仅影响见习质量,还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二)临床带教存在很强的随意性

承担临床见习教学的部分医师和康复治疗师不重视,不能正确认识临床教学的重要性,甚至把承担教学任务当成负担,出现教学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在临床教学方面投入太多精力、敷衍了事等现象,从而导致教学质量明显下降。部分带教老师教学缺乏计划性,病房收住什么病人,就带领学生见习什么,不能严格地按照见习计划执行,影响了临床实践教学效果。

(三)部分学生认识不够,见习小组人数太多,教学效果差

部分医学生认为临床见习课不重要,可上可不上,走过场;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或者对临床工作没有兴趣,甚至将精力用于备考专插本、专升本等其他专业考试。临床见习以小组为单位带教,每个小组以5~8名学生为宜,如果学生人数较多则相应的脱产带教的临床带教老师就得增加,往往实际情况是带教老师数量不足。这就给本身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钻了空子,见习期间浑水摸鱼、得过且过,导致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低下。

(四)见习医院、科室单一,学生见习动力逐年减低

由于本地康复的发展现状并不如广东珠三角地区般遍地开花,治疗技术水平也不如一线城市精准,所以可供学生选择见习的医院和科室有限,比较单一,如若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在同一家医院见习,部分学生会对见习医院产生学习疲劳感,主观认为该见习医院已不能满足其学习需求,从而减低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导致学生在大学三年级选择毕业实习医院时不愿意在该院实习。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学院与医院长期的教学合作关系。

四、應对策略

针对见习实践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应对策略:

首先,面对教学资源不足,患者维权意识日渐增强,许多患者不愿意参与配合学生的临床见习的问题,临床带教老师应提前积极主动做好与病患的解释沟通工作,特别是对于典型病患。如若仍不能解决此难题,可考虑通过采用先进的模拟(型)或标准化病人教学这一新型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制定见习计划时尽量避开春节前后、国庆节等较长的法定节假日,康复科病人病情较稳定,很多病人在法定节假日前后会请假回家与家人团聚,造成很多病例的流失,学生见习期间无病人可看。

其次,带教老师要正确认识、高度重视临床教学的重要性。平日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应做好相关图片、视频和其他相关病例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整理,可以避免在病房没有典型病例的情况。临床医师和康复治疗师的主要职责就是带教,应按照临床见习大纲有计划性地选择病例,而并非在完成自己的治疗任务的同时兼顾带教。临床实践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如果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就是空谈。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考核是保障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教师在临床教学的态度、亲自操作程度、教师的医德等方面建立评估标准进行考核有利于提高带教教师的教学水平,强化临床教师的教学意识。

最后,针对临床实践教学场地单一、学生见习动力减低的问题,可考虑拓展临床实践教学基地,延伸见习场所,从传统的医院延伸到残联、社区服务中心、养老院、特殊教育学校等,利用充足的临床教学资源,实现学院教学与临床实践的接轨。鼓励带教老师布置见习作业,与学院合作举办临床技能大赛等,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见习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见习情况列入学生期末考核总评。

五、总结

临床实践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临床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保障医学生参与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和临床实践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新形势下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如果临床实践教学只安排实习教学,易降低教学效果,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遗忘,阻碍理论与临床的衔接。本院采用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得到很好应用,故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实践能力。毕业实习教学则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见习中所学的所有知识进行整合并应用。所以两段式的临床实践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大专院校专业设置概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1.

[3]敖丽娟,李咏梅等.昆明医学院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计划及课程设置探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23(4):363-365.

[4]林榃.Workshop模式在康复治疗专业环境评定教学应用的课例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2018,48(8):203-206.

[5]王文丽,敖丽娟等.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康复,2011,26(2):158-159.

猜你喜欢

临床见习康复治疗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在肾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医学生临床实习带教方式探讨
康复机器人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综合康复治疗效果评估及分析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