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唱中的吐字归音
2019-09-10谭玲瑜
谭玲瑜
【摘要】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艺术,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 做到正确地咬字、吐字及归音。因此, 通过咬字准确, 吐字清晰自然, 回归音乐性, 达到字正腔圆, 使之能更准确、更完美地诠释声乐作品。
【关键词】 声乐艺术 歌唱 咬字 吐字归音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6-135-01
声乐是一门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综合艺术,语言是声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歌声和语言相结合来传达思想感情的, 是艺术形象的一种综合性形式。语言直接、准确地传递情感和思想感受, 这是其它任何形式都不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说声音是表达语言的手段, 通过声音能够清晰准确地把语言表达出来, 语言又是歌唱的精神与内涵部分。
歌唱语言不仅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形象思维, 并且能够通过语言去影响听众,使听众从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得到艺术的审美和享受。于是为了达到这样的艺术效果, 就需要演唱者不但有扎实的基本功,把歌曲中的旋律、音准、长短、力度方面演唱准确,与此同时,还要把歌曲中的歌词表达清楚。而这就要从吐字和归音上下功夫。歌唱语言的准确掌握和运用, 是歌唱技术主要的训练课程。歌是唱给别人听的, 如果含糊不清, 人们不知道你在唱什么, 就是你有再好的声音亦亦无用, 这就要求歌唱者除了把优美动听的歌声传达给听众外, 还有一个主要任务, 就是将歌词准确清晰地传达给听众, 使听众能听清楚, 听得懂。那么汉语是我们国家最主要的语言体系, 在声乐演唱中也最为广泛和普遍。因此学会和掌握以“声、韵、调”为特点的汉语发音规则(即现代汉语拼音体系) 是学习歌唱吐字归音的重要基础。
咬字是对字头(声母) 而言, 即把字头的声母, 按一定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予以咬准。要了解歌唱中的咬字, 必须弄懂人的咬字器官——即口腔这一部分。它包括双唇、舌头、上下齿、上下齿龈、硬腭和软腭等。在咬字器官中, 尤其是唇和舌的活动量是最大的, 活动方式也是最灵活多变的。它们的协调动作, 对完成发音和语言清晰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打开口腔
唱歌要比平时说话的口腔开度大。按照要求口腔的前后都应打开,上腭部分有力、上抬, 下颏放松。这个要求是通过“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来实现的。提颧肌, 颧肌用力, 向上抬起时,口腔前部有展宽的感觉, 鼻孔也略为张大, 同时使唇、尤其是上唇紧贴牙齿。打牙关是抬起上腭的中部动作, 它不仅可以丰富口腔共鸣, 还可以使吐字位置适中有力。挺软腭, 软腭在上腭的后部, 用舌尖向后舔会感觉到它是软的, 由于声音和吐字的需要, 就得把软腭挺起, 可以用夸张吸气, “半打哈欠”来体会。松下巴, 由于生理构造的原因, 下巴在打开口腔方面比上腭更起作用, 只要放松下巴, 口腔就可以明显打开。所以松下巴也是打开口腔的要领之一。
二、力量集中
声音的集中首先要靠咬字器官的力量, 它主要表现在唇和舌上。唇的力量要集中到唇的中央三分之一。唇的力量分散是造成字音散的主要原因, 通过练习唇力的绕口令, 就会获得明显感觉。舌的力量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将力量集中在舌的前后中纵线上; 另外, 在发音过程中舌体要取收势。这是在口腔打开的前提下, 舌头能有力而灵活地加大运动幅度的保证。
三、把握声音发出的路线和字音着力位置
声音应沿软腭硬腭的中纵线推到硬腭前部,这条中纵线就是声音发出的路线, 硬腭前部就是字音的着力位置。這样做会获得声音从上唇以上透出的感觉, 音色集中而明朗。综上所述, 器官在发音过程中要互相配合, 协调动作, 总的感觉是“开口如半打哈欠, 闭口如啃苹果”。
不论是用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演唱中国歌曲, 歌唱的吐字都要具有严格的要求, 不仅要有清晰性、共鸣性, 还要有统一性、连续性。吐字的清晰性就是要求咬字清楚易听懂;吐字的共鸣性要求具有音乐性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共鸣色彩;这样的吐字, 才能使歌词在演唱中,随着乐曲的变化谐和共鸣, 充分表现出音乐性。此外,每个声母,有其发声的规定动作, 并保证其在任何不同的组合形式或乐曲中都统一。而在歌唱的吐字中,我们要求声母与韵母的发声自如过渡, 保证歌词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切不可片面要求吐字的清楚而不顾歌词的连续性与完整性, 造成歌曲内容的断续和散乱形象。
总之, 声乐是语言和音乐的有机结合艺术, 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 做到正确地咬字、吐字与归音。做到出声准确有力, 归韵干净到位, 而且使字音各部分前后紧密衔接、圆滑过渡, 同时还要很好地把握字音的轻重缓急、刚柔明暗和字调的起伏抑扬, 通过咬字准确, 吐字清晰自然, 回归音乐性, 达到字正腔圆, 使之能更准确、更完美地诠释声乐作品。
[ 参 考 文 献 ]
[1]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年6月.
[2]吴郁.播音学简明教程.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6年7月.
[3]邹淑珍.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和吐字.万方数据,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