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礼堂设计与文化融合的思考
2019-09-10郎爽
摘要:大学的三大功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肩负着推进人类社会发展的使命。不同的地域文化及发展历史赋予了校园不同的历史文化,在校园的设计中需将这些文化进行融合、展现及传承。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其独有的校园魅力,本文以“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礼堂设计”为例,浅析在设计过程中将设计与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礼堂设计;医学院;文化融合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2003年获批举办,同年12月份,被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医学类独立学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一所以医学为主体,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新型高等院校。其地处中原,浓郁的中原文化与医学文化的融合给这所新兴的大学校园赋予了新的内涵,从校园的整体规划设计,到单体建筑风格的设计,都将呈现出其独特的文化特质。
一、文化的融合
(一)中原文化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的北部、南临黄河,处于中原文化的覆盖范围内。中原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的地位。其具有很强的根源性、原创性、包容性、开放性、基础性。它的艺术体现在绘画、戏剧、民俗及城市建筑等多个领域中。其中城市建筑可以追溯到5300多年前,淮阳平粮台遗址和登封王城岗遗址是黄河中下游中原地区龙山文化夯土城址的典型代表,淮阳平粮台古城用黄土夯筑。河南各地出土的汉代陶仓楼,是汉代中原地区中产阶层楼阁艺术风貌的直观再现,其楼观、回廊、高台、仓阁和门阙等交错纵横,具有高大凌空的体势和向上耸立的多层结构,建筑风格宏大优美。[2]
(二)醫学文化
《黄帝内经》至今仍是中医学工作者必读的指导性医学著作。东汉南阳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中医经典专著。 北宋都城开封设有“尚医局”、“御药院”、“药密库”、“太医局”、“翰林医宫院”等机构,设置之全在当时首屈一指。可见中医药文化起源于中原,中医药大师荟萃于中原,中医药文化发达于中原,中医药巨著诞生于中原。 [3] 如果将医学的发展总结概括一下,传承与创新则是医学发展的两个必备要素。新乡医学院虽然是一所新兴的学校,但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需将这种文化融合到设计中,体现出新时代背景下的校园风采。
(三)设计理念的融合
传承、严谨、创新是三种文化的共同特性,也是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人文规划设计的核心思想。传承——精神的传承,通过引入历史典故,将精神文明植于校园中。严谨——形态的严谨,巧妙运用构图手法,合理布局空间节点形态。创新——人文的创新,创造三全学院独特的人文体现。
二、礼堂设计
(一)规划布局: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新校区选址位于平原新区的西南门户位置,是郑州都市圈核心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郑州向北经济辐射带动发展的桥头堡。对整个平原新区的形象、发展都承担着标志与带动作用。
新校区北临黄河大道,规划宽度70米;南邻黄河大堤;东侧为107国道立交桥;西侧为贺兰山路,规划宽度40米。总规划面积为1200.59亩(规划道路红线与用地界线内的面积),东西平均长约1500米,南北平均长约600米。用地近似梯形,东窄西宽,长向呈西北至东南走向,用地内地形基本平坦。校园规划采取两轴三带一环的结构,首先,以精神轴和交往轴建立起有机的秩序。精神轴以校门开始、以礼堂结束,东侧为图书馆,西侧为中心湖景。交往轴则贯穿校园东西,是内部与外部、教师与学生、管理与教学、生活与运动发生交叉的轴线。礼堂则位于两个轴线相交的核心区域校园湖心岛上,也是整个校园的中心腹地,与校园主入口遥相呼应,其位置的重要性也展现出文化融合的汇聚性及核心性(见图1)。
(二)设计构思
礼堂坐落在湖心岛上,像一颗跳动的心,将血液输送到各个角落,碧蓝湖水与多彩绿化掩映其中,展现生命与青春的活力。整体造型为椭圆形象征着圆满与融合,褐色体现中原文化黄河文明,通过形态和色彩将中原文化与医学文化融合呈现。通过深灰色线脚及门窗的比例关系,塑造出沉稳的建筑气质,将这所新兴的校园打造成既复古又具活力的特色学府。
(三)功能定位与平面布局
礼堂承载着校园典礼、学术报告讲座、校园文艺演出、大型会议、公共放映等活动功能,是进行文化交流的空间载体。结合礼堂的区域位置及功能特征,整体造型设计成椭圆形,体现融合汇集之意。总建筑面积为7044.5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8.7米,为满足礼堂和多功能使用需求,将主体分为椭圆形空间的演艺厅和4层空间的多功能厅。其中主体演艺厅可容纳1002个观众,高度14.6米。
主体演艺厅为一层通高,分为后台、主台、观众厅三大区域后台。设置三个化妆室兼服装室和男女卫生间以及一部电梯两部楼梯 (见图2)。二层为三间多功能室和两间办公室,以及男女卫生间。三层、四层均为三间多功能室和男女卫生间。主台位于后台与观众厅之间,高1.1米,深15米,宽30米。并在一侧设置侧台,兼具候场以及设备进出功能。主台上部设置天桥,便于设备安装悬吊以及相应的维修操作。观众厅为矩形平面,排距950毫米。剖面为台阶式,视线良好(见图3)。坐席后排区域下部设置器材、仓库及空调机房。控制室位于观众厅后部。一层观众厅外围空间还布有学生社团活动用房两个,男女卫生间各一处,以及小卖服务部。二层外围空间布有两间学生社团活动用房。并在平台处设置玻璃隔断丰富外观造型的同时将不同功能区域做以区分。
(四)交通流线
整体交通分流清晰,便于不同使用人群的便捷通达。演艺厅在一层设置两个出入口,主要功能为贵宾通道。中部4.2米标高处设置两个疏散口,满足疏散要求。后部6.3米标高处设置两个出入口,方便后排观众进出场地。并且通过位于两侧的两部楼梯分别可到达二层平台和一层主入口。多功能厅及办公区域,可通过西南面两侧的两部楼梯和一部电梯直接到达。主台区域一侧设置货车坡道,便于设备装卸进出。后部两侧各设置一个出入口,联系后台便于跑场、候场等。
(五)外观风格与细节处理
整个校园建筑致力于营造统一但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和建筑轮廓,形成亲切宜人的校园气氛,塑造一个鲜明的校园形象。以此作为校园环境的特征,作为今后的校园文化的传承,吸引各方学子。
礼堂主入口位于东北方,与校园主入口相对。建筑标高整体抬升1米,增设宽大的台阶,再配以圆形的立柱造型,营造出庄严的仪式感。入口墙面设计圆形洞口,将学校的logo徽章造型立于正中,增强识别度和归属感。柱廊顶部采用网格镂空加玻璃造型,提亮入口光照度同时兼具遮风挡雨功能。礼堂外观利用古典的比例,现代的细节营造出校园中典型的建筑风格。经过仔细的推敲,对于立面上的开窗方式、窗墙比、细节构造等方面都进行了研究。借鉴英、美等古老名牌学府的范例,立面竖长窗在平面布局以及开窗面积、设备使用上完全满足现代使用的要求。砖红色立面,辅以深灰色系的窗台线、压顶线、装饰线,营造一个更沉稳具有历史感的校园形象,从而体现中原文化与医学文化的历史传承。建筑与绿色的草地和树种均属于大地色系,砖褐色系与传统中原文化黄河文明可取得呼应,建筑掩映在水中展现出和谐的生态感与长远的生命力,寓意医学的本质(见图3)。
五、结语:
通过对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的礼堂设计,将文化与设计融合在一起,通过建筑载体将文化融合展现出来,在校园的特定环境中发挥其独有的功能价值。设计与文化的融合,通过物质载体来呈现,在不同的环境中将赋予不同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睦依凡 《大学的使命与责任》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7
[2]成文光 《美术研究》:汉代中原楼阁建筑文化缩影——河南出土汉代陶仓楼艺术探源,2010 年(04期)
[3]医学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华夏经纬网
[4]吴涛 编.《中原文化概论》大象出版社 2017.4
[5]边颖 著 《建筑外立面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8
作者简介:郎爽(1980,2-),女,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单位: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