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供应相关分析

2019-09-10潘志伟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相关分析

摘要:人类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在土地的基础上形成的,从近几年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变化,土地在供需问题上也出现了诸多矛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建设用地和供应的发展现状,对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供应相关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归纳总结出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用地供应;相关分析

一、建设用地概述和供应现状

(一)建设用地概述

建设用地通常指因建设建筑物而占用的土地资源。其主要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基础设施用地等。而建设用地具备的特征有四点:第一,在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生产的场所中,没有直接利用土壤资源;第二,土地的可逆性较差;第三,土地可以产生高效益的经济;第四,土地的区域具有很强的选择性。

(二)建设用地供应现状

1、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结构

在2015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的土地面积为53.36万公顷,在这一数据之中,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的供应面积分别为:12.4万公顷、3.71万公顷、8.26万公顷。而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的供应面积最大,为28.91万公顷。

2、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变化情况

2011—2015年期间,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出现了一个很大波动现象,在2013年其供应面积达到了一个顶峰,而在2013年之后就开始下降,其中,与2013年相比2014下降了16.51%,与2014相比2015下降了12.51%。工矿仓储用地、商服用地、住宅用地和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供应面积中,把2015年与2014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可得出其数据程下降趋势:15.28%、24.75%、19.1%和7.1%。

3、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与建设用地供应变化

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在2010—2015年期间是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2011—2013年期间的国有建设用地供应数据与国内生产总值方向基本大致相同,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是在2014年期间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而国内生产总值却依然保持稳定上升的趋势。虽然国内的生产总值一直很稳定,但是增长率却是有所下降。

二、社会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供应相关分析

(一)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

在2008—2015 年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非常快,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 319515.5 亿元,而到2015年翻了其又增长了一倍,为689052.1亿元。由此可见,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推动建设用地的总量的增长。以2008—2015 年国内生产总值与建设用地供应数据来构建回归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设国内生产总值为X,建设用地供应为Y,Y=aX+C,通过使用 Eviews进行分析,可得Y=0.8x+131 153.5,R2为0.5489,P值为0.0355,达到显著水平。由此可见,GDP的增长与建设用地供应有一定的相关性。

(二)在第二、三产业的增长中,不同种类的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而第一产业在 GDP的增长中所占的比例会逐渐的下降,在1996 年,第一、二、三产业在GDP的增长中占据的比例分别为:19.33%、47.11%、33.56%,而到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在GDP的增长中占据的比例分别为:8.83%、40.93%、50.24%,由此可见,产业机构的变化会使土地供应在不通过产业之间进行重新匹配。

(三)城镇化与建设用地供应的关系

在1978年,我国的成镇化率仅仅直达到17.9%,而到2016年其发展为57.35%,提高了3倍多。这一数据充分说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也会不断的升级,因此,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不断的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并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住宅建设等方面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需求。

三、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对策与建议

(一)优化建设用地配置

1、合理编制用地供给计划。可以通过安排重要项目用地,来保障新增的重点项目不会因为占用用地的问题而受到来自各方面的限制。

2、拓展建设用地新空间。可采取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城乡各地充分开发利用地上和地下的空间,以创新的方式大力拓展建设用地空间,从而使建设用地因为供需不平而带来的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二)合理统筹安排土地利用

当前,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建设用地有很大的需求量,因此,合理统筹安排城乡土地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应重点关注,可以通过加工运销一体化模式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其次,可以借助地区龙头企业的力量,构建以城乡结合为基础的产业化模式,从而有效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效率;再次,对于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可适当的向外转移,这样可以减少土地的占用;最后,以宏观经济全局作为视角,针对三农问题合理安排各地的建筑用地。

(三)完善土地法规政策

首先,构建完善的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不断加强土地相关的立法工作,从而可以使法律法规政策在土地管理工作中地位得到有效提高;其次,对现存土地管理方面的文件和法规進行整理与归纳,比较新、旧法规之间的差异,以及难以执行的地方,要有针对性的对土地的法规进行清理;最后,要加强政府土地管理工作人员的意识,从而加强地方土地资源管理法制建设。

(四)加强监督管理

1、完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采取适时监测和跟踪管理的方式,不断加强对土地开发利用的监督工作。同时,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将一些违法的案件进行平台共享,实行案件移送或进行联合办案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动态监测整体的作用。

2、完善信访、复议、裁决等制度。要积极的协调广大群众在土地开发利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采取及时给予补偿的方式,努力化解各种利益的矛盾与冲突,此外,为了保障广大群众都能以合法的方式进行诉求,则可以通过完善信访、复议、裁决等制度,来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 何为.后“土地经济”时代城镇化发展的挑战与转型路径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15,(6):92-96.

[2] 王清杰.恢复土地经济属性 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关于提高工业用地效率的思考[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5,(4):268.

作者简介:潘志伟(1986-)女,汉,籍贯山西大同,中级职称,平凉市自然资源局,主要研究方向是土地利用。

猜你喜欢

相关分析
延边州旅游业客户体验和客户黏度相关性探究
糯玉米支链淀粉含量与蒸煮品质相关分析
海南红毛丹栽培品系果实矿质元素和品质指标的测定与相关性分析
城乡居民医疗费用的相关性与回归分析
宝鸡市区空气质量变化分析
成都市中心城区商服用地基准地价空间演变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