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科学教学的几点做法
2019-09-10柳正吉
柳正吉
摘 要: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还要有不断学习的科学态度。仅仅靠有限的教学经验是不够的,教师在课堂改革的背景下还要加大科学研究的力度,下面本人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 培养学生能力 实验探究 体验快乐 结合生活
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提到: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科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御课堂。
1、最初呈现的“任性”是学生产生兴趣的苗头,教师千万不要把这种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课需要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活动,而人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会受个体直接或间接兴趣影响,当一个人被某种事物吸引并产生好奇心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开始关注这个对象,在关注的同时我们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探索它、了解它的欲望,这种欲望有时候在学生身上就会表现成任性和一些固执己见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受到支持,他们就会得到持续下去的心理暗示,反之则会受到阻碍,在一次观察土壤的活动中,我告诉学生们可以先采集些不同地方的土壤分别放在纸盒里,然后想办法研究。当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在校园里四处奔波时,却有几个学生跑来找我告状,说发现一个学生在搞破坏!我急忙奔去一看,是个平时表现很守规矩的学生,他在一棵树的根部使劲儿地挖着一个深坑,我一问,原来他刚才挖土壤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小洞,突然就很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于是把我反复申明强调的“禁止破坏树木下的土壤!”丢到脑后去了,我意识到他并不是在故意搞破坏,于是问他发现了什么?他一听,顿时来劲了,手一摊呈现在我面前的居然是一只还会动的蝉蛹!他明显不知道这是什么,一脸期待地问我:老师,这个虫子是什么啊?这时,我已经看到了他因为“任性”所表现出来的执着和探究的兴趣,于是我让他先把土坑填上,然后通过巡问和查阅资料找到秘密,他果然很乐意地答应了,并且主动承认了自己的“破坏行为”,过了几天他主动跑来向我汇报了他的“研究发现”,这时,我多么庆兴自己没有扼杀掉他的兴趣和积极的探究精神啊!
2、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
科学课程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要在自我实践中才能够不断提升,所以教师也要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来进行科学探索,使得学生树立起相应的科学观,例如在学习“温度的测量”时,教师就可以先给学生示范如何进行温度的测量,怎样认识实验用具,怎样操作实验用具,并且如何进行有效地实验数据记录等。在教师演示时,教师就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老师在每一个步骤所选用的道具,以及操作的动作是怎样的。当学生自己亲自进行演示时,一定会与教师的操作步骤和动作存在偏差,比如把温度计放到烧杯中时温度计的置放方式和置放位置都需要保持一个标准的状态,而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忽视这些细节,导致实验的结果也会和教师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出入。因此教师这个时候就要强调学生们的出错点,更正他们的操作方法,学生在经过教师的指点后就会明白自己实验的错误点并且形成自己的认识,再次操作实验,加深印象,从而学习到温度测量的正确方法,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操作、纠正,最后学习到正确的方法,对这一课的知识掌握到位,所以,学生独立自主的实践探究活动才是科学学习的根本,并且也只有在学生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够了解到自己的出错地方,并且能够根据教师的指点进行及时地更正,达到学习的效果。
3、让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小学阶段的学生出于一种好奇心极强和探索心极强阶段,所以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然后把小學生的心理特点体现到科学的课堂中去,而实验教学法就是一种有效的迎合了小学生们的好奇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们在实验中的参与度。
4、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本身是技术课程,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科学有效的把生活情境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练习,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学习,然后把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解决,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使学生觉得学习内容与生活是相通的、有用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都较以前有较大提高。
5、结合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内容
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对生活中问题的兴趣往往大于对课本内容的兴趣,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以致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可以将课本上的知识恢复起生活活力,把讲授知识变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可以将课本知识外延到生活,获得对知识完整的认识和体验。将课题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把学生注意力最大的吸引到课堂,但对于教师而言,要将生活引入课堂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平时要注意观察生活加强思考,结合教学内容和显示生活的联系,才将生活和课堂教学合理结合,将生活引入课堂不是凭空能想象出来的,也不是把生活上的经验往课本内容上生搬硬套。只有依靠平时的日积月累,才能在课堂上对生活中的事物信手拈来,运用合理、运用自如。
其次教师要走近学生,以学生的心理看待学习。对于同一事物,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如果教师要把生活拉入课堂,就必须注意学生能够理解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要以学生的心态观察生活,结合课本思考只有注意了这些,才能做到科学的把学生的生活情境与课本知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头脑中展现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用内容也才会受学生欢迎。
第三在课堂上要锻炼自己的应变能力。由于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知识的理解可能与教师事先准备的有差异,有时学生的课堂反馈可能会出乎老师的意料,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我们应该以新的课程理论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生活化课堂教学,不受课本知识的禁固,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起来给学生更多的感悟机会,更多的体验生活的机会,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充满生活气息的思维活跃的平台。
参考文献:
张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几点做法[J].学周刊,2015(21):142.
王美华.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悟——浅谈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几点做法[J].电子制作,2014(15):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