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南永嘉方言中的“落”

2019-09-10章策

青年生活 2019年6期
关键词:语法化

章策

摘 要:本文从共时角度讨论浙南永嘉方言中的“落”[lo8]字的语法化过程,首先从“落+N”结构出发,然后讨论永嘉方言趋向动词“落”[lo8]的使用方式,最后发现永嘉方言中的“落”[lo8]语法化过程经历了由“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相补语”的过程。

关键词:永嘉方言;“落”[lo8];趋向动词;动相补语;语法化

永嘉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东西依次与乐清市和丽水市相邻,北与台州市接壤,南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2674平方公里,下辖7个街道和11个镇,主要通行瓯江片吴语。永嘉方言的音系可以参看颜逸明(2009)和郑张尚芳(2008)。永嘉县内部的语言环境相对单纯,除北部少数乡镇之外,总体上差异不大,居民可以自由交流。

本文所讨论的“落”虽然广泛存在于汉语标准语和方言之中,但是在永嘉方言中“落”的部分用法和其他方言有所不同。虽然有相关的学术著作对“落”字有所提及,如曹志耘(2000)在浙江金华方言中发现“落”[lo]可以做处所介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在”。趋向动词“落”在宁波方言里可以与不同的重叠动词结合成“AAC”式以表示动词所表动作的结果,如“跌跌落(掉下)ti 5ti 5loʔ2”(阮桂君2009)。在南宁粤语中的“落”[lɔk]可以做终点介词,是从趋向动词到趋向补语再到终点介词的演变(林亦、覃凤余2009)。谭雨田(2014)认为香港粤语中的“V+落”结构中的“落”字并不表示下降的动作,不单独做谓语中心成分,也不做趋向补语,只是一个动词词尾。但是关于永嘉方言中的“落”[lo8]的研究,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系统地研究过。

一、 落+N”结构

(一)永嘉方言中的“落”[lo8]作为一般动词,具有普通话中“下”的大部分功能,如:

(1)落雨(落雨=下雨),如:“落雨落大起罢,你走狃宕去?”(下雨下大了,你要去哪里?)

(2)落车(落车=普通话:下车),如:“[maŋ31]前落车。”(前面下车。)

(3)落田(落田=普通话:下田),如:“落田早厘。”(下田早些。)

在这里,“落”字等同于普通话中的“下”,都有“由上至下的移动”的意思。“落”和“下”都可以承担起这种意义。“落”和“下”可以当作主要动词,比如说像“下雨、下车……”和“落榜、落花……”。此外,两者也可以做趋向动词,如“扔下、弄下……”和“打落、摇落……”等。但是,“落”和“下”在句法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落”的后边添加的成分比较丰富,可以加入简单补语和复合补语。比如说普通话中的“落下”和“落下来”。但是“下”字后面不能直接加趋向补语。张雁(2016)认为在表意功能上,普通话中的“下”所描述的是整个事件,“落”所表现地是具体过程,更加侧重于终点。两者的“下移”的意义在演变来源又是不同的。“落”是从“脱落”义延伸过来的,而“下”的演变过程较为复杂,从一个单纯的方位词到动作动词再到趋向动词的演变过程,这是通过隐喻投射来实现的。“落”和“下”在普通话中的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文体色彩。一般“落”出现在书面中,“下”的使用没有文体要求。姜淑珍(2019)认为“下”在普通话中还有较为虚化的功能,像动相补语(结下梁子)和结果补语(留下伤疤)等中的“下”没有了实在意义。

在永嘉方言中,“下”几乎不用于日常的构词中,除了个别的地名用字以外,大多数表示“向下位移”的意义由“落”[lo8]承担。虽然永嘉方言中也存在“下”[ɦo6],但是无法替换“落”[lo8]所呈现的功能。即永嘉方言中不存在“下雨”、“下车”等词语,“下”所在位置只能用“落”[lo8]。

(二)例句(1)(2)(3)中的“落”后面的对象都是处于具体的空间纬度,下面请看几组和“落”[lo8]相关的抽象事物:

(4)落班(落班=普通话:下班),如:“该日落班恁早!”(今天下班这么早!)

(5)落课(落课=普通话:下课),如:“落课以后,我厘走去买物细。”

(4)(5)中的“落”[lo8]表示日常工作和学习到规定时间结束。在这里,“落”[lo8]所表现的事物是具有一定的时间纬度的,所呈现出的时间有起始点和终点。

(三)例(1)至(5)主要讨论的是作为一般动词的“落”[lo8]和普通话中的“下”[ɕia5]的對应关系。但是并不意味着永嘉方言中所有的“落”[lo8]和普通话是这样一一对应的,替换后在普通话中依旧可以正常使用,也有特殊的情况,如:

(6)落意。(落意≠*下意),如:“渠安排居落意显。”(他安排得很符合意愿。)

(7)落台。(落台≠下台),如“木头戏落台罢!”(木偶戏收场了。)

(6)(7)中的“落”[lo8]都有各自的含义。和(1)至(5)相比,(6)(7)中的“落”[lo8]的动作义已经弱化不少,它和后面的成分的粘合性越来越强。一旦发生替换,词的意义在普通话中就容易发生改变甚至不成立。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及一下永嘉方言中的“下”[ɦo6]。“下”[ɦo6]只能做方位名词,如“乡下”、“桥下”、“凳下”等。在浙南一些地名中,也存在表示方向的“下”[ɦo6],如“下垟村”、“下坑村”、“下陈村”等。这些村名中的“下”[ɦo6]是相对于“上”[jiɛ6]而言的,以上村为参照而命名。除此之外,“下”[ɦo6]在永嘉方言中无其它作用。因此,“下”[ɦo6]在普通话中所表现的动词功能在永嘉方言中完全被“落”[lo8]替代。

二、趋向动词“落”[lo8]

趋向动词分为两小类:单纯趋向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黄伯荣,廖序东2007)。通常我们判断趋向动词主要是看其是否可以表示具有方向性的实际动作位移。

(一)在永嘉方言中,“落”[lo8]用做趋向动词时,具有“下去,下来”的意思。常常用于“V+落”和“V+勿+落”两种可能与否的动趋式中(游汝杰2003)。“落”[lo8]直接粘附在动词之后作可能补语,不需要借助结构助词。

(8)吃落/吃勿落。例如:

该个面包软显软,阿婆吃落显。(普通话:这个面包很软,奶奶吃得下。)

该个麦饼忒硬,我吃勿落。(普通话:这个麦饼太硬了,我吃不下。)”

(二)此外,趋向动词“落”[lo8]有主观和客观的移动方向。如:

(9)逮里饮料喝落,沃勿想吃饭罢!(普通话:把这些饮料喝下去,都不想吃饭了!)

(10)岩□[da22]掉落,逮渠□[hɛ42]着罢!(普通话:石头掉下来,把他砸到了!)

我们可以从(9)(10)两条语料可知,同样是“V+落”的结构,趋向动词“落”[lo8]还受主客观方向制约。(9)中的“喝落”,它的受事对象“饮料”从可见到不可见,这是一种受主观方向影响的结果。而(10)中的石头是实施对象,没有人为意愿的干预,趋向动词“落”[lo8]则受客观方向的影响。这种语法作用和普通话中的趋向动词“下”[ɕia5]相同。

(三)和趋向动词“落”[lo8]相反的方向所采用的字也有所不同。最为常见的是“上”[jiɛ6],如:

(11)我走杭州上,渠走广州落。(普通话:我去杭州,他去广州。)

(12)逮厘脚蹄挂上,逮许厘腊肉掇落。(普通话:把这些猪蹄子挂上去,把那些腊肉拿下来。)

(11)(12)中的“上”和“落”是一对相反方向的趋向动词。(11)是从水平角度出发的。在永嘉方言中,动词加上“上”和“落”直接明确了方向,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说话人所处的位置是在杭州和广州之间,并且从说话人出发可以明确知道杭州和广州的具体位置。如果去掉(11)中的“上”[jiɛ6]和“落”[lo8],句子可以成立,但表达的意思就有所不同的。

要之,(11)中的表达更能体现出趋向动词“落”[lo8]的方向性。(12)则是从垂直角度来看与趋向动词“落”[lo8]对应的方向,同样也是用“上”[jiɛ6]。但是在这里,说话人的空间位置就没有参照点了,但动作行为的凭借物却隐含在其中,以“工具”这一语义角色为参照物。

(四)此外,“起”[ʦɿ3]也可以作为趋向动词“落”[lo8]的反义趋向动词。比如:

(13)该细儿一下儿逮物细掇起,一下儿逮物细抛落。(普通话:这个小孩儿一会儿把东西捡起来,一会儿把东西扔下去。)

(14)渠睏勿着,爬起翻落,心内躁显躁。(普通话:他睡不着,一会儿爬起来,一会儿躺下去,心里非常烦躁。)

显然,从(13)(14)的语料中我们可以知道趋向动词“落”[lo8]和其反义趋向动词“起”[ʦɿ3]的位移方向只限于垂直方向的位移。在这里我们可以用“上”[jiɛ6]替代,并不影响其整体意义。

(五)趋向动词“落”[lo8]还可以和单音节趋向动词“起”[ʦɿ3]、“来”[lai2]、“过”[kəu6]等搭配构成复合趋向动词,即“落起、落来、落过。”具体用例如下:

(15)雪落起罢!(普通话:下雪了!)

(16)雪落来罢!(普通话:快下雪了!)

(17)雪落过罢!(普通话:雪已经下过了!)

(15)(16)(17)中的“落”[lo8]都是表示雪从高空下降的含义。但是后面的趋向动词“起”[ʦɿ3]、“来”[lai2]、“过”[kəu6]作为“体标记”,却让整个复合趋向动词具有了“体”的性质。(15)中的“落起”表示“开始体”,说明开始下雪了。(16)中的“落来”表示“一般将来体”,说明将要下雪,有一种预测性。(17)中的“落过”表示“完成体”,说明雪已经下完。这三个例子趋向动词“落”[lo8]的动作义较强,可单独承担动词义,并且能够表现出物体的位移程度。后面的补语成分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趋向,对趋向动词“落”[lo8]本身不构成影响。

三、趋向动词“落”[lo8]的语法化过程

所谓“语法化”,指的是语言中具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转换为无实在意义、表现语法功能的一种过程与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知的“实词虚化”。吴福祥(2010)指出粵语中趋向动词“落”[lɔk]的语法化过程:

趋向动词>趋向补语>终点介词

同时在曹志耘的基础上总结出吴语婺州片金华方言中的趋向动词“落”[lo]的语法化过程:

趋向动词>处所动词>处所介词

那么永嘉方言中的趋向动词“落”[lo8]的语法化过程是否和他们一致,还是另辟蹊径?

(一)趋向动词>趋向补语

“落”[lo8]可以做一般动词,如“落课”、“落田”等。也可以出现在动词之后,呈现出一个连动结构,我们将其分析为趋向补语。如“掉落”、“拔落”等。如:

(18)天上掉落雪霰子。(普通话:天上掉下了雪粒。)

(19)逮药丸吞落。(普通话:把药丸吞下。)

(二)趋向补语>结果补语

在此过程中,“落”[lo8]和前面的动词的粘附性逐渐加强,由最初的一个述补短语转变为一个词语。董秀芳(2011)指出:“补语的可预测性越高,述补短语越容易成词。”所以述语中含有补语的语义时,补语的可预测性就会无限增高。如:

(20)逮厘菜头生尽力□[nɔ31]落。(普通话:把这些腌萝卜使劲地按压下去。)

(21)店内生意忙显,留落一个人眙店。(普通话:店里生意很忙,需要留下一个人看店。)

(20)(21)中的“掉”和“□[nɔ31]”都有向下的位移倾向,但他们之间还是存在不同的。“□[nɔ31]落”强调的是动作反复往下压的过程,而“掉落”则是动作的结果。“落”[lo8]在此虚化,表示动作的结果。

(三)趋向补语>进行、持续

趋向补语“落”[lo8]若表示一种进行状态,那么述语必须具有状态性。如:

(22)墙上挂落沃是水。(普通话:墙上都是水。)

(22)中的“水”是依附在墙上的,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在此基础上,表示动作的持续,如:

(23)话你讲落添。(普通话:你继续讲下去。)

(23)中的“落”[lo8]是永嘉方言中趋向意义向“体”意义转换的过渡形式。在这里表示的是动词“讲”的持续状态,“落”[lo8]已经失去了其作为趋向动词的实在意义。

(四)趋向补语>讫至

姜淑珍(2019)认为“落”[lo8]呈现出“能量减弱或消散”的作用,是物体状态自身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即在原有的基础上,一种状态被打破,进入下一种的状态。如:

(24)天色暗落罢,吾厘用走归罢!(普通话:天色暗淡,我们该回家了!)

(五)趋向补语>完成

永嘉方言中的趋向动词“落”[lo8]还有完结的意味,例如:

(25)生意讲落罢。(普通话:生意已经谈好了。)

(25)中的“落”[lo8]表示一笔生意已经谈下,是“生意”完成和实现的结束。

以上三组趋向补语虚化的不同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的虚化层面,它们都是属于“动相补语”范畴。不管是是表示持续的还是讫至的甚至是完结的,“落”[lo8]的虚化还未达到极点。上面每一个例句中都会有永嘉方言所常用的体标记跟随其后,如完成体中的“罢”(相当于普通话中的“了”)。至于是否有作为时体标记“落”[lo8],目前在永嘉方言中还未发现。

综合以上分析,永嘉方言的“落”语法化途径为“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相补语”。

结语

永嘉方言中的“落”[lo8]从一个趋向动词开始,在具体语境中逐渐走向虚化的道路,正处于“语法化”的阶段。目前,永嘉方言的“落”正处于“趋向动词>趋向补语>动相补语”的演变路上。至于未来如何发展,我们还需要时刻关注。本文简要地构建永嘉方言中的“落”[lo8]的语法化过程,希望能够为汉语“落”的语法化过程提供更多的语料。

参考文献:

[1]罗竹风.汉语大詞典(第4卷)[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

[2]徐宝华,宫田一郎.汉语方言大词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9.

[3]石汝杰,宫田一郎.明清吴语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4]游汝杰,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游汝杰卷[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201.

[5]徐杰,汉语研究的类型学视角·第一届肯特岗国际汉语语言学圆桌会议论文集[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6]沈克成沈迦,温州话[M].宁波:宁波出版社,2006.

[7]复旦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科《语言研究集刊》编委会,语言研究集刊(第四辑)[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8]郑张尚芳,温州方言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猜你喜欢

语法化
“所有”的语法化微征
清代土默特历史档案中因果连词的语法化及其动因
浅析隐喻和转喻在词义演变中的作用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俄汉情态词语法化特征对比研究
湖南祁东话复数标记“一各”的功能及语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