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幼儿德育的误区与应对策略探讨
2019-09-10欧艳芳
欧艳芳
【摘要】:幼儿园和家庭是对幼儿优秀品德、良好性格和文明习惯启蒙的重要场所,但当前幼儿园和家庭德育存在着“德育意识薄弱、德育方式说教为主、德育场所单一、追求德育高效”等误区,导致幼儿德育的低效。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德育常见的误区,提出了切入可行的教育策略,对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幼儿德育 立德树人 一日活动皆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立德树人是我们党对教育根本问题的时代性回答。古人云“头乃人之元”,勿容置疑,幼儿教育是人一生中品德教育的基础阶段。但现实中幼儿德育还是比较薄弱,存在不少误区,笔者认为幼儿德育需要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结合幼儿年龄特点,以全心全意为幼儿服务的思想去关注幼儿的道德品质发展,以专业的知识去提升幼儿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前幼儿德育误区
(一)家园德育意识淡薄
当今不少家长和教师存在重知识技能轻品德教育的现象,幼儿园没有实行德育为首,五大领域当中受关注最少的是社会;家庭仍有包办式、溺爱养育幼兒的情况,德育事实上处在被忽略和轻视的尴尬局面。幼儿德育的内容和任务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处在不清楚、不了解的状态。当幼儿德育出现偏差时,会出现家长埋怨幼儿园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幼儿园抱怨家长不配合的同时还将其归咎于社会大环境,极少从自身德育教育层面去反思教育的缺失问题。如某园曾接到一位家长的投诉,说孩子在家不会饭前便后洗手,认为是教师教育不到位。教师听了便回应“天天都在说,以后得录个音天天放在孩子听才行。”从这个案例来看,家长与教师对幼儿德育形成规律的认识及教育方式有偏差,更重要的是家园德育意识淡薄、盲目。
(二)德育追求即时效果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会有一句口头禅“我不是跟你说过了吗?”,抱怨幼儿不长记性。当今经济的高速发展,我们成人自然生成一种经济主义的理念,追求时效。在进行幼儿德育的时候,教师期待的是幼儿学一次就会,家长追求的是孩子说一回就懂。但事实上,幼儿社会学习具有长期性和重复性,道德的形成和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如好习惯不是一夜之间养成的,一个大习惯的改变,往往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习惯的改变开始的等。
二、幼儿德育策略
(一)落实“立德树人”理念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面前,学前教育应对德育进行自我反思,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改革创新。首先,幼儿园要系统地教师、家长进行培训,从追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的哲学家和教育家所论述的“修齐之道”之重要性,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重要嘱托,从理论上明晰德育对幼儿终身发展重要意义。
(二)幼儿德育从尊重开始
第一,幼儿园品德教育还需要实施人生的起点教育,能够将其贯穿整个幼儿教育体系。幼儿的年龄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较差,容易去模仿,在德育认知上存在表面性和模仿性。所以,在幼儿的教育阶段,就一定要懂得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基于生活环境作为德育实施的有效载体,从与幼儿相关联的小事出发,真正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第二,结合主题教学活动,做好教学环境的合理设计,能够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品德认知。幼儿园的教育包含了生活的诸多方面,也会直接涉及到五大领域。同时,领域之间也是相互渗透的,是基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一日活动皆德育
幼儿园提倡的是”一日活动皆课程“,生活即教育。那么“一日活动皆德育”也便是自然而然的。以前,教师们总把德育禁锢在“集体活动课”这一个环节上,忽略了其他更多的德育机会和随机教育。根据《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笔者整理四大活动中可以渗透进行的幼儿德育教育,如下表。
从以上表格可以发现,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只要有心思,时时处处都能进行德育教育,时时处处都是巩固德育效果的良好契机。同理,家庭生活也是可以渗透不同德育的。另外我们可以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更高级需求的出现以低层次的需求达到了某种程度的满足为前提”引入到德育中,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必备的需要,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等, 并尊重这些需要, 让德育在潜移默化中遵循“生存——归属——成长”梯度,逐步得到深度发展。
三、结语
新时代的到来,呼唤适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接班人。教育从娃娃抓起,幼儿园和家庭作为实施幼儿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抓住幼儿道德发展的特点和关键期,家园合力,尊重规律,适当引导,怡情冶性,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优秀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琳.幼儿德育教育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214-215.
【2】李雯星.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幼儿教育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07):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