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

2019-09-10叶文捷周丽妙张雪霞

昆明医科大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铁蛋白血液透析

叶文捷 周丽妙 张雪霞

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预后影响有关因素。方法:先取100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入院,随诊终止时间2020年3月,记录结局时间指标、透析有关指标及死亡事件等。通过非参数分析乘积估计法(Kaplan-Meier)来计算累积生存率。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在累积生存率方面,高SF组1年是78.49%;低SF组1年生存率是90.6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通过COC比例风险模型对各种模型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与SF水平关系。在死亡发生风险方面,高SF组较低SF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心血管发生率方面,高SF组较低SF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SF水平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其生存率偏低,所以,高SF水平被视为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关键词:预后;血液透析;铁蛋白;终末期肾病

【中图分类号】R3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19)06-240-02

慢性肾脏病是有诸多因素造成的慢性肾脏损伤,此类疾病往往伴有肾功能损伤或者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左右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发展至终末期肾病。据有关资料显示,ESRD患者到2020年,百万人口中大约有207人,而且新患病人群大约26万人。目前临床上,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主要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铁蛋白在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血清铁蛋白(SF)主要用于评估机体中铁超载或者缺铁状况。相关研究表明,超过96%的血液透析患者SF每毫升超过100ng。本文主要针对MHD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具體报告如下。

1 基础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均为本院2016年3月-2019年3月接收。

1.2 方法

所选患者均接受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降血压、平衡水电解、控制血糖等,与此同时,进行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液为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2-4次,每次3-4小时,血流量每分钟200-250毫升,抗凝剂采用低分子肝素或者普通肝素,针对存在出血倾向或者已经出血患者,予以无肝素或者枸橼酸透析。治疗过程中,以患者具体状况为依据调整治疗方法。血管通路以中心静脉插管或者动静脉内瘘为主。

1.3 观察指标

分析所选患者基础资料、死亡因素等。基础资料包括性别、透析频率、总胆固醇、血红蛋白、尿酸、甲状旁腺素、三酰甘油、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及磷、铁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统计分析研究结果,率(%)表示计数资料(x);(x±S)表示计数资料(t值检验);P值用于两组对比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资料

本文100例患者中,男性、女性分别有55例、45例;均值(51.35±10.23)岁;根据SF水平分为两组,即高SF组(SF每升超过500μg)和低SF组(SF每升在500μg以下)

2.2 转归状况

终止随访时,高SF组平均随访时间是(3.52±0.21)个月,依旧有23例继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32例死亡。低SF组平均随访时间是(4.02±0.19)个月,27例继续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8例死亡。通过Ksplan Meier法对两组累积生存率,高SF组1年是78.49%;低SF组1年生存率是90.6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

2.3 生存分析

通过COC比例风险模型对各种模型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与SF水平关系。在死亡发生风险方面,高SF组较低SF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2:

2.4 死亡因素

在感染、心血管发生率方面,高SF组较低SF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表3:

3 讨论

ESRD主要是因为肾重吸收、肾分泌及肾滤过等功能丧失或者衰竭造成机体代谢飞速、多余水分等无法排出,导致患者出现尿毒症体征、病症及其他并发症,该病被归于肾衰竭进展末期阶段的范围内。针对ESRD患者而言,治疗方法以肾脏替代为主,治疗方法包括肾移植、透析等。因为肾移植具有较高的发生风险,且肾资源紧缺,所以,透析被视为主要治疗方法,其有助于患者生存时间延长。血透透析指的是利用对流、吸附及弥散等方法将血液中有害物质、多余水分等清除,平衡机体酸碱、电解质等。血液透析治疗方法可使ESRD患者生存时间延长,但透析器清除毒素的局限性及血液透析治疗的非持续性等易使患者的体内代谢产物残留,最终造成患者死亡,所以需要进一步探讨血液透析ESRD患者生存状况。

铁蛋白属于糖蛋白,其组成包括铁核与外层蛋白质壳,其机体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对采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ESRD患者而言,SF主要用于评估和检测铁储存状况。高铁蛋白质直接影响着患者心血管并发症、铁状态、残余肾功能、慢性炎症状态等。据有关资料显示,SF水平的提升与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等存在紧密联系。针对高SF水平患者而言,预后风险发生率偏高。心血管并发症是造成ESRD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由结果分析,在累积生存率方面,高SF组1年是78.49%;低SF组1年生存率是90.6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通过COC比例风险模型对各种模型中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死亡与SF水平关系。在死亡发生风险方面,高SF组较低SF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心血管发生率方面,高SF组较低SF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感染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均影响着患者预后效果,所以,应加强对高SF水平的关注,避免其他疾病的发生,尽可能降低死亡发生率。

总而言之,对于高SF水平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其生存率偏低,所以,高SF水平被视为造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1]蔡宏, 张伟明, 祝旭颖, 等. 血清可溶性Klotho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关系[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7, 33(5):334-341.

[2]郑淑蓓, 陈琰, 潘敏,等. 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及预后的关系[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7, 33(4):264-270.

[3]陈海燕, 魏芳, 姜埃利, 等. B型钠尿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相关性的Meta分析[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8, 34(2):99-105.

[4] 郑淑蓓, 陈琰, 潘敏,等. 血清可溶性Klotho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及预后的关系[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7, 33(4):264-270.

[5] 雒华, 贺晓莉, 杨小娟, 等. 透析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研究[J]. 中国综合临床, 2017, 33(11):993-998.

[6]顾佳芸, 沈波, 吴炯, 等. 超敏肌钙蛋白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短期预后作用[J].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17, 44(4):447-452.

作者简介:叶文捷,男,1985年7月出生,本科学历,民族:汉;籍贯:广东连平;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肾内科、血液透析研究;职称:内科主治医师。

猜你喜欢

铁蛋白血液透析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优质护理用于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中的效果评价
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循证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宝宝贫血,需要补乳铁蛋白吗?
乳铁蛋白对原代大鼠成骨细胞IGFBP—3、IGFBP—4、IGFBP—5 mRNA表达的影响
乳铁蛋白的功能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