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2019-09-10杨德勇孔浩宇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杨德勇 孔浩宇

摘 要: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各个地方都高度重视。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新旗帜和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对配套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广袤的乡村基本都是以县城为中心的,乡村要振兴,势必要依赖县域的金融体制机制,县域金融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关键词:县域金融 乡村振兴 金融体制改革

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

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个文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更详细的要求。县域金融显然是以服务县域经济为目标的,县域经济就是指在县域行政区划的地域范围内,依托县城和中心镇,以广大的乡村为腹地,以县级政府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形态。县域经济直接对接着基层 “乡村振兴”。县域经济要想发展的好,县域金融必须服务好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的金融需求,大部分都要依赖于县域内的金融组织。

总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强大的资金投入保障,这意味需要县域金融进一步发力,而这一发力的最大动力来源在于推进县域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县域金融。

二、县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现状与问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县域内和金融相关的机构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数量和类型上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日益充實、完善。目前,县域内金融管理机构有金融工作办公室(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银保监局、人民银行县级支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数量最多,是县域金融的中坚力量,主要包括六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其他的金融机构还有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这些县域金融组织是县域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各个地方都陆续出了相关文件,总体上看,县域金融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稳中有进,但战略实施的质量和效益有待增强。

三、县域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机构的政策协调性

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各相关部委陆续出了许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县级各部门相应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许多县级金融机构也出了服务乡村振兴的规划。金融机构面临政府机构的金融监管及金融机构自身经营规范的要求。金融机构需与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合作。

(二)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效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能否兴旺,取决于相关企业的发展。然而,县域金融并没有在这方面体现出普惠性。一方面,对资金供给方,即主要是银行来说,大中型企业一单的贷款规模可能是几十个、几百个小微企业项目规模的总和,总成本差异悬殊,风险度也远不在一个量级上。另一方面,县域金融的服务主体是县域中小微企业、个体户、农户。县域的资金需求方具有额度小而分散的天然特征,再加上县域内小微企业大部分生产规模小,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财务管理不科学不规范,征信体系不完善,信息采集难度大等特征使得县域金融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三)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增加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对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县域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目前,县域金融在支付结算、普惠金融、数据管理、宣传教育等基础设施服务方面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四、县域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

(一)抓好顶层设计,科学规划乡村发展目标,提高金融支持深度

如何在县级行政区域有效开展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是乡村振兴落地实施的关键。因此,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的创新路径,做好县域振兴规划与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制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时充分考虑到当地县域资源、产业、人口等实际情况,鼓励当地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并适当寻求智库支持。一方面要建立起金融机构的联动平台和多方协作机制,打破以往部分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的不良竞争局面;另一方面,要建立政银合作长效机制,增强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协调合作。

(二)强化金融回归本源理念,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

县域金融机构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天职,切实把握住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既要把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现代医药、养生养老、旅游休闲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考虑,又要充分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及产业优势,找到符合当地发展的生产方式,在积极提供差异化、综合性、全方位金融服务的同时,着力加快信贷有效投放步伐,积极发放农户贷款,切实改变信贷业务状况,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乡村振兴发展。同时要调整金融产品服务结构,避免产品与业务同质化。

(三)探索建立县级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完善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许多需要资金的农户商户们及创立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家们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对相关的金融优惠政策不了解不熟悉,缺乏足够的金融知识和素养。可考虑在县域建立一个“主导、市场化运作”的金融服务中心,这个中心首先要在地理或空间位置上把县域内各个金融机构包括金融办、各家银行等集聚起来,在此设立服务站甚至网点;同时建立“一站式”窗口为中小微企业及需要资金的农户提供信息服务、融资服务、信用担保服务、司法保障服务、金融增值服务等多方面全方位服务。另外搭建网络平台,建立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手段,破解投融资双方信息不对称难题。不断开展多种金融知识教育活动,定时举办企业家交流座谈会,支持和引导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扶持企业在区域股权市场上市融资。通过汇聚各方金融资源,建立多元融资体系,提高融资效率,帮助中小微企业及农户解决融资难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N].人民日报,2018-09-27(001).

[2]《中国人民银行 银保监会 证监会 财政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2019年1月29日,

[3]杨晓军,宁国良.县域经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22(06):119-124.

[4]吴伟军,张忱,肖颖.政府引导基金支持地方实体经济发展的探索[J].金融与经济,2017(12):71-7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