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出口贸易结构

2019-09-10贾甜甜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劳动密集型外贸出口

贾甜甜

摘 要: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稳中向好。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出口贸易结构,更好带动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中国外贸发展所处的背景,并从各个角度分析了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出口 贸易结构

一、外贸背景

1.1国际市场需求疲弱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投资活动低迷,对能源资源、中间产品、机械设备的需求不振,使得投资品国际贸易增长显著放缓。2013年至2015年,美国企业设备投资年均增长5.5%,比2009年至2011年平均增速低9.3个百分点。在经济低增长的环境下,发达国家消费者信心不足,耐用品消费增长有限;新兴经济体增速总体放缓,拖累居民收入增长,需求不振使得消费品国际贸易缺乏增长动能。

1.2外贸传统竞争优势继续弱化

中国外贸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正处于“青黄不接”阶段,产业发展面临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双头挤压”。一方面,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2016年前8个月,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美国和日本进口市场份额比2015年同期分别下降1.4和2.6个百分点,而同期越南产品在美、日进口市场份额分别上升0.7和1.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中国与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领域以互补为主的关系将发展为互补与竞争并存关系,尤其新兴产业发展将面临发达国家更严苛的遏制。

1.3贸易摩擦加剧

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对中国贸易负面影响加大。中国已成为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首要对象,2017年,根据统计,我国产品共遭遇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发起的7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55起、反补贴13起、保障措施7起,涉案金额总计110亿美元。与2016年相比,案件的数量和金额分别下降了37%和23%。我国仍然是全球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中国的钢铁、铝业和光伏等领域成为遭受国外贸易摩擦的重灾区,严重影响相关行业出口。

二、出口贸易结构

2.1 出口商品结构

初级产品占比5%,产成品占比95%,且比重从2007年-2016年未有改变。在初级产品出口中,食品及活动物为主(占比超过一半,2016年时达到最高为58%),其次为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占比30%左右。两者占初级产品出口的百分之八十多。在产成品出口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占比较大,大约50%,其次为杂项(27%左右),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18%),化学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6%左右),未分类的产品忽略不计。

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占据产成品出口的55%左右,而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据了45%左右。机电产品的出口占据了我国出口的半壁江山,但是其中的高新技术产品并未成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导产品。出口机电产品的核心技术和部件以进口居多,出口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的少,使得我国出口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量多质少”,在国际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很多企业只是将劳动密集型产品中的劳动密集生产环节转变为资本技术密集产品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没有根本变化。

2.2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占比从2007年的50.61% 下降至2011年的44.01%,再到2014年的38%,2017年的34%。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在逐年上升,且占比很大。这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为主向一般贸易方式转变,呈逐渐改善趋势。

2.3贸易主体

外资企业出口额占我国出口额的比重由 2007年的57%下降至2011年的52.43%,再到2014年的43%,2017年的44%。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的下降意味着民营企业所占比重的提升,我国对外贸易主体逐渐趋散化,但外商投资企业依然在我国出口中占据主体地位.

由以上分析可知,中国对外贸易呈现以下特点:出口商品结构稳定,工业制成品占主导地位,且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以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占一定比重;由于附加值低,国际市场需求弹性小等原因,初级产品已丧失国际竞争力;从其他方面来看,贸易方式有所改善,贸易主体集中化程度下降,出口国别市场呈多元化发展态势。

三、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建议

3.1加快提升出口产品技术含量

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劳动密集型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利用资本市场大力支持传统产业收购兼并。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贸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原始创新。鼓励企业以进口、境外并购、国际招标、招才引智等方式引进先进技术,促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国内企业通过自建、合资、合作等方式设立海外研发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和境外科研机构在我国设立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行业组织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大力推动我国标准国际化,支持通信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在海外推广应用。

3.2加快培育外贸品牌

研究建立出口品牌统计制度。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推动有条件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建立品牌推广中心,推介拥有核心技术的品牌产品。鼓励企业创立品牌,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收购品牌,大力培育区域性、行业性品牌。支持企业开展商标和专利的国外注册保护,开展海外维权。采取多种方式,加大中国品牌海外推介力度。

3.3加快提高出口产品质量

积极采用国际先进质量标准,建立国际认可的产品检测和认证体系,鼓励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和质量检验。推动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与重点出口市场检验体系和证书互认。加强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完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与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完善出口产品质量检测公共平台,支持出口企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工作,加大对外技术质量磋商谈判力度,稳定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严厉打击出口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

参考文献

[1]竺彩华. 打造外贸竞争新优势[N]. 国际商报,2019-09-27(K11).

[2]高学莹. 河北省优化出口贸易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郭凯,任儒.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影响因素及优化建议研究——基于1995-2017年季度数据[J].东岳论丛,2018,39(05):148-157.

[4]谢秀珍.优化我国出口貿易结构的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04):33-41.

[5]苗长青,张满林.中国出口贸易结构的特征及优化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4,30(02):45-49+54.

猜你喜欢

劳动密集型外贸出口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2018年前8个月越南天然橡胶出口增长9.2%
劳动密集型企业缴纳社保费情况调查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Intertek2014年高成长性中小外贸企业出口100强排行榜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