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019-09-10张海花
张海花
摘 要:初中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其心脑发育处于关键阶段,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能力、概括能力与抽象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明确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价值,从而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价值;培养策略
近些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所有教学活动均应围绕学生展开,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成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各行各业均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创造性思维培养成为教学的重要所在。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价值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可以显著增大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主体均是教师,教师通过研究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之后,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过程较为机械化、抽象化,致使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存在脱节情况,甚至部分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真正用于现实生活,进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也就无法深刻体会到数学的内涵与精髓。由此可以看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非常重要。为了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教师应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学生实际情况为起点,通过问题分析与处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1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切身体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而扎实掌握数学概念。比如,在“绝对值”概念教学中,应对“绝对值”的产生、发展、形成及应用展开思维过程设计,以此灵活运用“绝对值”知识。首先,指导学生画一个数轴,并标出0、-2、+2、-5、+5,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值和原点的关系。其次,引导学生回忆“距离”的概念,让学生判断上述数值和原点的距离,以此加深学生对“绝对值”几何意义的认知。再次,对上述数值的绝对值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引导学生总结出“零的绝对值就是零,正数的绝对值就是其本身,负数的绝对值就是其相反数”。即用字母x表示任意有理数,当x=0时,|x|=0;当x<0时,|x|=-x;当x>0时,|x|=x。最后,当学生初步掌握“绝对值”概念之后,设计一些思考题,如:(1)绝对值为3的数有几个?分别是什么数?(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3)什么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与探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认知,进而得出以下结论:任意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该点到原点的距离。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展开,可让学生直观了解“绝对值”概念的本质,从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与运用。在概念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概括,主动参与“从感知表象到认知”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形到数的转变,真正掌握数学概念[1]。
2.2 在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公式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公式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创造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满足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让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成就感,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还可以让学生经历和前人相似的智力活动过程,增长智慧。比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公式,还要向学生普及结论形成的思维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进行如下设计:(1)在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任意顶点A作对角线,将多边形分为多个三角形;(2)观察点A与哪些点不能构成三角形;(3)分析多边形与三角形个数的关系;(4)是否可以总结出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探索、交流,积极思考,从而主动获取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3 在论证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数学是一门具有较强逻辑性的学科,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具有非常严密的系统性,不仅是旧知识的延伸,还是新知识的基础。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推导出新结论,以此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弦切角及其定理的证明”教学中,可先设计一系列开放性序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掌握相关知识。教学活动设计如下:(1)已知圆O内接四边形ABCD,延长AB至Q,延长BA至P,画图找出相等的角,并说明依据。(2)下移PQ,直至PQ与圆O相切,让学生分析∠PAD与哪个角相等(答∠PAD=∠ACD)。(3)分析∠PAD=∠ACD的结论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如何證明?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圆周角定理证明思路。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展开,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进而主动分析问题,最后完成证明。这样不仅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4 在一题多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急于替学生思考,经常一次全部讲计算公式或者解题方法,导致学生擎等现成,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改变此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合理设计,加强引导与启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动脑思考,解决问题。思考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仅要让学生能够勤于思考,还要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进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比如,在平面几何教学中,已知△ABC,过顶点C作一条直线,与边AB及中线AD分别交于点F、点E,求证AE∶ED=2AF∶FB。在此题中,结论中系数不都是1,致使题目难度增大,怎样处理等式中不为1的系数,成为解题的关键所在。在进行解题的时候,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等式变形,将其转变成3种形式,即(1)AE∶ED=AF∶1/2 FB;(2)AE∶2ED=AF∶FB;(3)1/2 AE∶ED=AF∶FB。此种方式未直接给出解题方法,而是让学生进行探索,合理添加辅助线,以此证明结论。
解题思路如下:(1)过点D作一条直线,与CF交于点G,使DG//AB,因为点D是BC中心,所以,DG=1/2 BF(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一步得出AF∶ED=AF∶DG,即AE∶ED=AF∶1/2 FB。(2)延长AD至H,使DE=DH,即HE=2 DE,连接BH,因为BD=CD,所以,△CDE≌△BDH,得出BH//FC(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一步得出AF∶BF=AE∶EH,即AE∶2 ED=AF∶FB。(3)取BF中点G,即GF=1/2 BF,连接DG,因为点D是BC中心,所以,DG//CF(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进一步得出AE∶ED=AF∶GF,即AE∶ED=AF∶1/2 FB。
2.5 在日常教學中强化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增强。所以,在初中数学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性思维的培养。
2.5.1 逆向思维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当无法正面解决问题的时候,应从其他方面着手,摆脱定势思维,逆向解决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也应如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设计一些针对性的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题目,以此增强学生思维能力。比如,在证明“三角形中至少一个角不超过60°”这一结论时,就要假设三角形中3个角均超过60°,之后三角形内角和就会超过180°,这与公理相悖,自然也就证实了原结论。
2.5.2 批判性思维培养
批判性思维指学生对自身解题思路的冷静分析,对解题结果的重新审核。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运用批判性思维,不仅可以对解题思路与结果进行不断完善,还可以提出新的思路与方法。除此之外,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运用,还可以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分析,打破唯书唯师论,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2.5.3 求异性思维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避免学生形成定势思维,需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从不同角度探索问题。为此,教师在设计训练题目的时候,应遵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原则,改变传统解题思路,采用一题多变的策略,进行开放式解题,以此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6 构建思维情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构建一定的思维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首先,要为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思考十分重要,学生未进行思考,就不会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而思考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应为学生留出多长的思考时间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研究发现,如果思考时间非常短,就会导致学生答案十分简短;如果适当延长思考时间,就会让学生的答案更加全面、准确。当然,思考时间长短与题目难易程度及学生实际水平有关。其次,保持教师启发和学生创造性思维同步。在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可先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必要时可给予适当启发。在教师启发的时候,应遵循学生思维规律,不可喧宾夺主,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了解数学知识,从而真正掌握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2]。
2.7 强调学生主体性,创设开放性课堂环境
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部分教师一直认为数学是一门难度比较大的学科。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认为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与练习,这样才可以学好数学。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为此,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自身角色,找准定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给予恰当引导,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种较为开放的环境,但并不是无纪律、无组织,而是通过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 结语
初中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键阶段,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创造性的学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价值,从而结合教材内容与教学大纲,提出有效的培养策略,以此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石陈玲.创新思维,促进新课改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施[J].数学大世界,2019(7):33.
[2]吕得林.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J].文理导航,2019(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