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高校留学生教育研究
2019-09-10马玲玲
马玲玲
摘 要:对高校来华留学生江苏大运河文化教育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对如何将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对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和策略给出建议:就高校而言,应将大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构建分层递进的大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教学体系,从第一学期贯穿到第六学期,让留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地了解江苏大运河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文化魅力,并最终具备将江苏大运河文化向外传播的能力。就社会而言,应该构建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多维度立体化的文化融入氛围。
关键词:大运河文化;留学生教育;地域文化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千年来,大运河孕育了许多城镇,形成了独特的区域性文化。江苏省是大运河文化带沿线文化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大运河文化的对外传播成为区域文化或者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来华留学的学生数量急剧增加,给区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媒介。如何将江苏省内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城市的大运河遗迹、古镇文化、舞蹈、音乐、戏剧、手工艺和水文化等江苏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之中,讲好江苏的运河故事,使江苏大运河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高江苏来华留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提升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知名度,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新课题[1]。
1 高校来华留学生江苏大运河文化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对江苏省招收留学生的高校调研发现,目前大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方面存在着以下问题:
(1)虽然留学生的教育教学中会有关于中国地理和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但针对特定地域文化,尤其是江苏大运河文化的介绍和融入研究很少。开展以大运河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知识教学,可以让江苏的来华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地域文化,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适应性,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在文化知识教学中存在厚古薄今的倾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知识教材,往往把篇幅放在对中国漫长历史的梳理上,对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缺乏全面、生動的介绍,具体到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地域文化知识点等更少涉及。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来华留学生接触过江苏大运河文化,留学生对所生活地区的地域文化不够了解,阻碍留学生融入当时、当地的生活[2]。
2 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的途径
根据认知规律,人们来到异国异地,对于外国文化基本上是沿着意向(通过媒介)—感受(亲身体验)—认知(了解当地民俗风情)—理解(地域文化价值观)的习得路径而实现。进入异国文化环境之前,对异国文化的图景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体、图书、图片等以意向的方式建构起来的;在进入异国文化环境之后,通过感受、认知、理解建构起相对完整的异国文化概念。对于完整的接收过程,来华留学生最有条件实现,来华留学生是地域文化和大运河文化传播最适合的受众。文化的传播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留学生身在淮安,接受大量的文化“输入”之后,逐渐具备将江苏大运河文化和中国文化向外传播,也就是“输出”的能力。可以将文化传播的整个过程描述为感知文化—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传播文化4个阶段[3]。
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教育的过程,不仅是地域文化的传输过程,更是对留学生生活的引领,在融入过程中需要把大运河文化渗透到留学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2.1 高校角度:构建分层递进的大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教学体系
留学生接触和学习江苏大文化的环境包括校园环境、理论和实践教学、留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社团群体、师生及学生间的人际关系、大众媒体等。不仅应关注课堂教育与教学,更要注重课外文化意识和素养的培养和熏陶。将大运河文化的融入置于留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构建分层递进的大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教学体系,从第一学期贯穿到第六学期,从参观游览式认知体验到将系统讲授与体验结合,并逐步递进到校内和校外的文化交际活动,让留学生对江苏大运河文化从感知文化—了解文化—理解文化—传播文化层层深入,从多层次、多角度了解江苏大运河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文化魅力,并最终具备将大运河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能力。分层递进的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留学生教育教学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4]。
(1)校园环境中融入大运河文化。校园环境布置、留学生宿舍、教室文化氛围营造,如以江苏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中英文双语文化墙的建设,在教室内张贴和陈设与运河文化相关的艺术品,让留学生沉浸在大运河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激发留学生了解和认知江苏大运河文化的兴趣。(2)课程设置中增加大运河文化元素。从各高校留学生教学的课程设置来看,含有文化元素的课程比例很低,更多的是强调技能训练,难以满足留学生对当地文化知识的了解需求。因此,在江苏高校留学生课程设置中要相应增加江苏大运河文化元素和知识。在公共选修课中也可以讲座的形式丰富地方文化的相关知识[5]。(3)课堂教学导入大运河文化实例。据调查,大部分留学生都有意向或兴趣学习地方文化。教师在文化体验课程和语言课教学过程中要增强区域文化意识,根据教学目标寻找大运河文化具体实例,导入到课堂教学中,丰富国际汉语课程的教学内容,提升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和当地文化的教学效果。(4)组织课外参观游览等认知体验。江苏拥有众多地方运河文化名胜,地方文化遗址是地方文化的显性载体,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教师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教学体验活动,组织留学生参观大运河、漕运遗址等,全面感受江苏大运河文化。(5)民俗体验。定期举行以民俗体验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让留学生亲自体验传统文化和江苏大运河文化。例如,让学生亲自体验运河文化中的“十番锣鼓”,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帮助留学生从浅层的文化理解逐步形成深层的文化认知;组织学生参与江苏本地的文化实践活动,搭建体验平台。(6)利用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园杂志等进行传播。利用留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教学、手机APP、微信公众号、校园广播、校园杂志等定期推送大运河历史文化故事、江苏历史文化名人简介、旅游名胜介绍等内容,依靠新媒体进行地域文化传播,使留学生在课余时间也处在文化气息中,能够潜移默化地融入大运河文化。(7)培养留学生对外传播江苏大运河文化的能力。无论是通过网络还是电话,留学生随时都在有意无意中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和地方文化。因此,要鼓励、引导和帮助留学生用自己的言行讲述江苏故事和大运河文化故事。通过组织“留学生讲大运河文化”比赛等跨文化交际活动,培养留学生对外传播地域文化的能力。
2.2 全社会角度:构建政府、学校、社区、企业等多维度立体化的文化融入氛围
在来华留学生教育中融入区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江苏大运河文化与来华留学生教育研究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不断研究、探索出一个适应不同文化对象的淮安地域文化传播体系,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多维协同。
例如,可以设立大运河文化体验基地和运河博物馆等,组织留学生参观、体验,切身感受江苏大运河文化,加深对江苏大运河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外传播大运河文化的能力。
留学生教育携手社区,留学生进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文化体验活动。将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置于留学生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提升留学生对大运河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也有利于留学生招生和留学生教育的发展。
3 结语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号召下,立足留学生教育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江苏经济、文化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点、焦点问题。对江苏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对如何将江苏大运河文化融入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可以为江苏高校留学生教育和江苏大运河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丽颖.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国文化传播[J].当代经济,2009(20):110-111.
[2]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学通用课程大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4.
[3]汪灵灵.留学生课程设置中地域文化的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05-106.
[4]张 玲,侯炜征.高职院校传承和弘扬地域文化的系统设计与研究[J].职教论坛,2016(5):45-49.
[5]张晓杭.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58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