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史的普及对国民审美的作用探究

2019-09-10杜庆秀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美术史美育教育

摘 要:美术史不仅仅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提高国民审美的重要途径,营造全面化的国民艺术氛围,促进文化艺术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变。本文谨就美术史的普及对国民审美的作用进行探讨,首先阐述普及美术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探讨普及美术史的有效方法,希望能够对国民审美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美术史;国民审美;美育教育

前言:我国现代美术学科的最初建立,就是作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的基础课程,美术史在文化艺术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但一直以来,我国在普及美术史层面上存在一定不足,美术教育更多地集中在技术培养与理性教育,对于审美文化有所疏离,美术史研究的内涵及边界模糊,导致美术史普及过程中的内容缺失及目标偏差。

一、推动美术史普及的必要性

早在1917年,蔡元培就在北京神州学会上提出,要“以美育代宗教”,大大提高了美育的理论高度。而随着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愈发重视美学的价值,更多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馆层出不穷,许多个人也开始举办私人博物馆、私人艺术馆、画廊等,比如陈丽华投资兴建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等,徐锦江在蚌埠古民居博览园建立的徐锦江艺术中心等。尽管目前私人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但受众的欣赏水平与审美能力有所不足,多数受众只能够说出一些世界范围内的知名艺术家,比如齐白石、徐悲鸿、梵高、毕加索及达芬奇等,但大多数受众对于这些艺术家的了解仅仅来源于历史及美术课本,对于其他艺术家作品的了解程度则有所不足。随着人们对于美育重要性的认知日益加深,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课外美术培训中心、艺术辅导班等,而这种美育模式仅仅是从技术层面上对学生进行培养,这就导致美育教育的全面性有所不足,未能有效提高人们的审美判断能力及文化理解能力。

二、推动美术史普及的重要性

美术史在美学教育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推动国民审美能力的提升,可以全面提高国民的核心美术素养,因而无论教育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应当大力推动美术史的广泛普及。美术素养的培养,应当以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为主要培养方向,要想大力推动美术史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及文化理解等方面的培养才是其中最能够体现国民美术素养的关键。国民审美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可以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及审美判断能力,还可以将其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与创造力,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比如,英国在维多利亚时代逐渐成为欧洲艺术核心,英国国民审美能力的全面提升,直接推哦东了设计革命的到来,艺术开始转变为生产力与创造力,并且对英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美术史的普及策略

(一)明确美术史的普及方向

美术史的普及,应当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等全部方面入手奠定良好基础,因而地方文化及旅游部门,应当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推出文化艺术产品,并将地方文化艺术产业与美术史相互结合,以美术史为其核心内容,以文化艺术产品为载体,全面推动美术史及国民艺术的普及与发展。

所谓美术史,一般的看法是,美术史就是过往艺术生活的历史整合。但实际上,美术史同时也是审美意识的形象化展现,这就对我们推动美术史的全民普及提供了突破口,美术史的普及不应该仅仅帮助人们了解美术以及美术知识,还应当通过艺术形象,使人更好地感受并分辨艺术形象、藝术情感及其表达方式。美术史的普及,涵盖了审美体验,通过审美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实现其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实际推广美术史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美术作品、艺术大师及美术发展脉络作为其中重点,并从中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我国文化传统相契合的方法论,突破目前的以西方方法论为主体的美术史普及办法,打破传统美育困局。

(二)确定美术史取向的焦点

美术史的艺术人文内涵十分丰富,推广美术史在全国范围的普及,帮助更多人形成健康的美术史观,注重对于人们独立思考能力及批判精神的培养。美是人们对于客观规律的感性把握,美术史能够展示人类历史的意象世界,因而在推动美术史的全面普及的过程中,也应当从审美感受及客观规律的感性层面入手,促进国民美学史观、审美能力及创造水平的提升。

近现代以来,文艺取向的争论焦点主要放在中西方法论上,目前从整体层面上来看,文学艺术的发展偏向西方化,西方现代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占据较大优势,而我国的艺术家们在探索中西方现代艺术发展时,更多地停留在语言层面及表现形式两方面,也并未从根源上体现西方的艺术价值。同时,其对于中国艺术文化的探索,也尚未充分深入到中国艺术价值的根本所在,为此还应当探索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美术史普及策略。

(三)丰富美术史的普及渠道

我国应当大力挖掘内涵丰富的艺术文化资源,并通过博物馆、美术馆等多种形式加以展示,对我国当前的美术史研究及美术教育加以补充。在进行美术史推广与普及时,对于中外文化艺术资源的发掘与利用,丰富美术样式,从材质、工艺、文化等多个方面入手加以推广,而不应当仅仅地局限在图像层面、符号层面与形式层面等。各地在推动美术史普及时,可充分利用博物馆、艺术馆等资源,从不同切入点定期举办不同主题、不同形式及不同规模的公开展览。例如,以往在康定斯基、蒙德里安等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展览的过程中,主要展示画家及作品的艺术风格,但很少对其深层的审美意识、绘画工艺及工业化背景等内容的深层挖掘与探讨,这些都是在推动美术史普及与国民审美能力提升过程中所应当着重弥补与完善的重要方面。地方政府应当主动承担推动地方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使命,为美术史的普及提供推动与引导。

结语

现代美术史的普及,应当摆脱西方方法论,应当以全面提高国民审美为主要目标,强化美育教育,同时也大力推广美术史覆盖范围,使人们更好地感知并了解生活的真实面貌,发挥文化艺术的内在价值。

参考文献

[1]曹金玲,黄锦标,郑伟贤.回归审美文化——方法论困局中美术史教育之路[J].湖南包装,2018,33(02):126-128.

[2]孙扬,蒋作明.观看之道——美术史的普及对国民审美的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01):59.

作者简介:

杜庆秀(1988.12-);性别:女,籍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学历: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现有职称:初级助理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工艺美术

(作者单位:莒县文化和旅游局)

猜你喜欢

美术史美育教育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中外美术史
美术史课程教学现状及优化方法
郭诗奇作品
美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化探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探讨
激变中的美术史研究与教学改革
开展创意、释放能量、汇聚智慧
“舞动”的音乐课堂
情感教育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画学学科设立与技法成熟关系略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