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舆情引导研究

2019-09-10王萌张青芝

大东方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舆情引导

王萌 张青芝

摘 要: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它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和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关键词:新媒体;大众传媒;舆情;引导

一、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舆情的特点

(一)突发性。大众传媒舆情爆发没有周期规律,具有不确定性,其信息的生产、发布、转载、反馈趋向零时间。一个生硬的态度、一句雷人言语、一次不规范的执法行为随时随地都可能被网民通过文字、图片、视频上传网络受到关注而引发负面舆情。

(二)关注性。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民群众对提升司法公信力、加强公正司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对肩负着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工作、公安机关、检察人员也越来越关注。

(三)关联性。大众传媒舆情的爆发极易引发关联效应,网络舆论炒作一般不会简单地就事论事,往往会根据某一由头刨根究底,“拔出萝卜带出泥”,牵扯出其他相关问题,引发关联效应。

(四)社会性。社会性是大众传媒舆情的共性,而大众传媒舆情的社会性表现更为明显。这与公安机关的职能定位、社会人的心态所决定。

二、公安机关在新媒体时代处置大众传媒舆情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新媒体的作用认识不足。目前公安机关在舆论处置以及信息宣传工作方面,重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忽视新媒体对司法形象的影响,尚未将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介质作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思想上的“滞后”是影响新媒体应用的直接障碍,进而导致新媒体在工作中作用的缺失。

第二,人员配备薄弱。大部分公安机关存在人员短缺问题,没有落实专职网评员编制,一般由宣传工作的干警兼职网评员,而宣传工作的干警本身又担负着大量的文字材料工作,在这种形势下,做好新媒体检察工作宣传、舆情处置有心无力。

第三,舆情应对机制缺乏。舆情应对能力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就成了“无源之水”。纵观近年来发生的涉检大众传媒舆情事件,归根到底是缺乏有效的舆情处置办法及应急预案。一是缺乏舆情监测预警体系。二是缺乏舆情处置联动工作机制。三是缺乏舆情风险意识。在大众传媒舆情出现苗头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視,没有快速地、坚决地、有效地查清事实真相,对可能引发的舆情更没有及时预警,没有上报,没有做好舆情应对预案,导致该舆情爆发时,连一些基本事实没有查清,舆情处置措手不及、应对无序。

三、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舆情引导与处置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舆情风险意识。负面大众传媒舆情的发生往往对检察形象、检察司法公信力会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公安机关要充分认识到新媒体形势下舆情呈现出的新特点,转变工作理念,提升舆情意识,把涉检负面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树立正确的舆情观念。不断增强舆情意识,及时捕捉大众传媒舆情热点,增强对有关热点的预见性,化被动为主动,掌握话语权,自觉防止和克服反应迟缓、应对被动、危机意识缺位等问题。二是规范源头行为。检察人员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依法履职、杜绝违法违纪、司法不公正不规范等突出问题,不办关系案、人情案,确保案件实体和程序正义。三是深化检务公开。积极抢占新媒体阵地,加强门户网站、两微一端等媒体建设,依托新媒体及时向群众宣传公安机关的重大活动、检察队伍和业务工作的重要成果,专门设立与公众互动空间,让网民发表对检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正面舆论的引导,传递正能量,提升公安机关的社会形象。

(二)强化舆情源头引导。把稳网络舆论的主要方向,正确应对和避免网络炒作,强化涉检舆情源头引导,及时消除涉检大众传媒舆情隐患。一是建立网络宣传工作领导机制。成立大众传媒舆情危机应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日常和突发事件的监测、请示和沟通协调,并及时分析应对。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对涉检大众传媒舆情危机的监测、报告,制定引导方案,根据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组织开展舆论引导和化解工作。二是建立舆情预警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深入研究新媒体的特点和定位,加强对检察工作的舆情风险评估,准确分析研判可能引发舆情危机的敏感领域,及时制定舆情引导预案,尽最大可能将舆情苗头处理在初期。三是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应直接面对网民,把已经了解和可以确定的事实真相、正在采取的措施、有关部门和责任人员的态度予以公布,只有让真相站出来,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才能防止流言蜚语,变被动为主动。

(三)完善舆情应对机制。首先,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事前与事后,以及本单位与相关部门的关系。尝试建立对外、对内、对上、对下的舆情处置联动,形成舆情共同应对机制,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在最短时间内,化解负面舆情。涉检大众传媒舆情究其根源,事件本身是发生在现实当中的,而且必然会带动传统主流媒体的跟进报道。加强与传统媒体互动,形成主流舆论强势,利用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及时权威的信息,影响大众传媒舆情的走向。其次,坚持事件处理与舆情处置同步进行的原则。舆情往往是伴随着事件的发生而发生的,舆情往往也是随着事件真相的公布而平息的,因此,事件的处理对舆情的处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正确及时地进行舆论引导又有助于事件的处理。最后,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面对大众传媒舆情,公安机关要在处理涉检舆情的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吸取相关教训,要以网络曝光的责任事件为“放大镜”,及时对照、整改、规范、预防。

当代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公安机关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级公安机关必须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和公众参与方式的新变化、新发展,把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加强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大力提升新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努力建构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全媒体、立体化的信息传播格局。

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的舆情引导力研究;编号:201803120164;本文为课题结题论文。

作者简介:

王萌,女,满族,籍贯:河北省承德市 生于:1978-12-30,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职称:讲师  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计算机与应用方面的研究。第二作者张青芝,出生日期1977年12月1日,专业计算机应用,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信息化建设部

(作者单位:1.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2.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舆情引导
消费舆情
浅析大众传媒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大众传媒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困境与对策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