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周报》数据新闻报道的改进策略
2019-09-10张湛萍
张湛萍
摘要:本文以2019年《体坛周报》的数据新闻为研究对象,对该报数据新闻报道的现状进行探讨,旨在对其提出改进的建议,增强报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研究中从报道数量、可视化程度、数据来源、项目分配、深度这五个方面对该报的数据新闻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该报的数据新闻不仅数量稀少而且质量不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增加数据新闻的数量;提高可视化程度;标明数据来源和单位;增加足球以外项目的报道内容;加强非赛事数据新闻的比重,凸显纸媒的深度优势。
关键词:《体坛周报》 大数据 数据新闻
数据新闻是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新闻生产方式,其核心是数据的挖掘、分析和可视化呈现。数据新闻是大数据技术对新闻业全面渗透的必然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是未来新闻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當下纸媒处于严冬时节,如何发挥报纸的优势,实现纸媒的突围;是目前新闻业界和学界探讨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数据新闻凭借其可视化、客观可信、具有深度等优点逐渐成为新闻报道的新宠,也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纸媒而言,数据新闻的可视化特点可以帮助报纸克服文字传播的单调抽象的弱点,而富于深度的特点可以进一步发挥纸媒深度报道的优势,帮助纸媒扬长避短,提升竞争力。而且数据新闻在接收上有视觉完整性的要求,比起广播电视的线性传播和网络的滚屏阅读方式而言,纸媒是更加适合传播数据新闻的媒体,因此报纸应该重视数据新闻,将其作为新的亮点来吸弓|读者。
因为体育与数据有着天然的亲密联系,体育数据新闻在大数据时代也就自然地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体育新闻报道的一种时髦形式。在当下报业生存维艰的时节,《体坛周报》作为中国发行量最大的一份专业体育报纸,也面临着发行缩水,压力渐大的窘境。笔者依照总体抽样的方法统计了该报2019年1月份至12月份出版的共103期报纸,对其数据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虽然该报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利用数据新闻给报纸注人了新活力,但存在数量稀少,质量不佳的问题,反映出该报对数据新闻重视不够,并由此提出改进的建议。
一、数据新闻数量稀少且呈下滑态势
数据新闻具有传统文字报道不具备的优点一真实客观、可视化、富于深度,是当下处于困境的纸媒吸引读者的一种有效方式。但是笔者统计发现:2019年《体坛周报》共刊登数据新闻15篇,仅占全年新闻报道总数的0.206%,而且数据新闻的数量较之2017年的25篇和2018年的19篇呈现出下滑趋势。再者该报既无纸质版的数据新闻版块,也未在其官网上开辟专门的数据新闻频道,这反映出该报对数据新闻重视不够。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继网络媒体之后一些传统的纸质媒体也开辟了专门的数据新闻版块,比如《钱江晚报》的“图视绘”专版、《京华时报》的“财经图解”栏目。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增加数据新闻的数量,并考虑在条件具备时开辟专门的数据新闻版块,首先在数量上保证数据新闻占有一席之地。
二、可视化程度亟待提高
数据新闻信息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其最大的魅力在于实现数据可视化,这也是和传统的文字报道最主要的区别之一。数据新闻可视化是指运用可视化软件对新闻数据进行高效汇总,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新闻信息时,可直接通过软件制作数据结构图,而该种信息处理方式必须依赖于对数据的可视化处理。
传统新闻报道以文字为主,数字和图表只是对文字的辅助说明;而数据新闻以数据为主,同时用丰富多样的可视化形式予以表达,文字反而成为对数据的辅助说明。根据可视化信息图的交互类型,一般可将其划分为两类:静态可视化信息图和动态可视化信息图。静态的可视化信息图是数据新闻最早使用的形式,也是制作成本最低的可视化方式,常见的有传统图表、时间轴、数据漫画、数据地图、文字云、气泡图、社会关系网络图几种形式。动态可视化信息图有两种:第一种是以网络和交互程序为基础的具有交互性的可视化内容;第二种是以动态的视频形式表现出来的电视或者网络视频的可视化表现形态。
笔者统计发现,2019年《体坛周报》的15篇数据新闻仅仅采用了传统图表、数据地图两种可视化表达方式,全部属于静态信息图。其中传统图表形式的数据新闻11篇,高达数据新闻总数的73%。而公众对于传统图表的接触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这种过于熟悉的数据呈现方式可视化程度不高,并不能给读者带来多少阅读上的新鲜感,无疑会拉低数据新闻的质量,削弱其传播效果。
因为在纸质媒体上直接刊载的数据新闻无法采用动态的可视化方式,所以在制作数据新闻时除了传统图表,应该加大使用其它类型的静态数据图,注重可视化图形的设计和运用,努力给读者带来真正可视化的阅读体验。比如可以运用可视化软件对新闻数据进行高效汇总,特别是在处理复杂新闻信息时,可直接通过软件制作数据结构
另外也可以变静为动。例如该报可利用新技术设置官方微信平台,在数据新闻报道旁边添加相应的二维码,读者使用手机轻轻一扫,与之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动态数据形式就可以扫之即出,打破平面报纸“静”的局限性。而且报纸与读者互动性较差是报纸较之于电子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的一块短板。《体坛周报》设置官方微信平台时可以再增加一个受众留言互动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向读者征求意见,并且对于读者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及时认真回复并且合理予以采纳。这种变静为动的方式不仅能够丰富报纸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也增强了与读者的互动,提高了读者的参与感,满足了读者的批评建议监督权。
在这个问题上,《体坛周报》还可借鉴国外经验。英国的《卫报》和美国的《纽约时报》虽然未将纸质媒体彻底摒弃,但是同样也借用国外传媒的研究成果,即以数据新闻的形式将信息展示于大众。而《体坛周报》既无纸质版的数据新闻版块,也未在其官网上开辟专门的数据新闻频道,且新闻信息报道依然采用传统的呈现方式,即以固定的形式将新闻信息进行固定,信息流动性大大降低。因此,《体坛周报》应及时赶上当今新闻传媒快速发展步伐,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新闻的可视化报道。
三、数据来源缺乏交代,应提高可信度
制作数据新闻的起点是获取数据,在网络时代获取数据并非难事,但是如果对数据来源不加验证全盘照收抑或知道来源而不标出,数据新闻的真实性就容易受到读者怀疑。笔者统计发现:2019年《体坛周报》的数据新闻的数据来源有政府官方平台、媒体私有、第三方机构三种:官方政府平台包括国内相关政府部门的统计报告、欧洲统计局;媒体私有包括体坛官方微信平台;第三方机构包括上海创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足球天文台、禹唐体育。而该报2019年的15篇数据新闻中有8篇未标明数据出处,这样就使得数据新闻的可信性受到怀疑。另外全年的15篇数据新闻中有9篇缺乏计量单位,这样会妨碍读者快速、准确地理解新闻。
大数据时代数据遍地生花,虚假数据也充斥其中,数据造假获利的事例时有发生,因此报纸在制作数据新闻时必须采纳可靠的数据,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维护媒体的公信力。
一般情况下来源于官方机构的数据可信度比较高;但是对于社会机构公布的数据,需要对数据的真实性、样本容量、影响力等进行多方考察,如果有必要应当对数据进行核验,从而决定是否采用。在保证数据可靠的前提下,所有数据新闻都应该如实标明数据的来源和计量单位,从而保证数据新闻的可信性。
再者应该拓展获取数据的渠道,除了已经使用的几种方式以外,还可以尝试“众包”和“众筹”等方式。“众包”在数据新闻中的应用就是可以通过群众(大基数人群)进行数据的搜集整理,再将其制作为数据新闻。比如英国《卫报》的“数据博客”中就有很多报道采用这种形式来创作数据新闻。“众筹”则是大众筹资募集资金共同完成某一新闻项目的调查与发布。这两种方式优点在于:第一,对于一些难以独立完成的报道,可以通过多人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第二,信息收集的发起者可以在各个领域部门中获取需要的数据信息。
最后除了利用网络搜集数据来“闭门造车”,也可以采取传统的新闻获取方法来制作数据新闻,比如采访。当前大多数媒体都是通過网络搜集数据制作数据新闻,在这种情势下通过采访的方式制作的数据新闻往往具有独家性,对读者更有吸引力。
为解决数据来源真实性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多方紧密配合,搭建高品质数据库。比如国家体育总局、各省市体育局、各项目协会等政府官方网站可以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实现资源共享。《体坛周报》借助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进行数据新闻的制作,能够保证政府数据公开、真实、有效的呈现。
四、项目分配不均衡
笔者发现《体坛周报》在制作数据新闻时具有明显的项目倾向性,足球一直是其最偏爱的项目。2019年该报关于足球的数据新闻共有10篇,占数据新闻总数的67%。;而其它项目的数据新闻只有赛车3篇、电竞1篇、篮球1篇;至于乒乓球、体操、排球、举重这些我国的优势项目没有一篇涉及。
足球项目爱好者广泛而众多,主打足球一直是《体坛.周报》的特色,突出热门项目吸引读者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应该兼顾其它项目,满足不同爱好的读者的需求,提升报纸的吸引力。比如篮球项目本来也是该报仅次于足球项目的另一主打项目,爱好者也比较多,报纸应该用心制作出更多的篮球类数据新闻。再者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著名的“小球推动大球”曾在中美建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体坛周报》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体育报纸应该肩负起弘扬国粹的责任。
五、加强非赛事数据新闻的比重,凸显纸媒的深度优势
“《体坛周报》主打深度,体坛+主打速度”,这是体坛传媒集团对自身比较恰当的定位。纸媒的优势在于深度,数据新闻的一个优点也是富于深度,因此纸媒利用数据新闻充分发挥深度优势是其与电子媒体竞争的一项法宝。对于体育报纸而言,其上刊登的赛事新闻例如比赛结果受众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快速获知,时效性较之电子媒体落后甚远,而非赛事题材恰好是制作深度报道的优良素材,理应成为体育数据新闻的主力军。
但是2019年《体坛周报》的15篇数据新闻中包含8篇赛事数据新闻和7篇非赛事数据新闻,赛事报道多于非赛事报道,这就出现了尴尬的局面:比重过半的赛事类数据新闻只能利用数据新闻这种时髦的形式“炒冷饭”,非但不能体现深度,还在时效性上输给了电子媒体,从整体上降低了数据新闻的质量。建议报纸充分利用非赛事题材制作能体现深度的数据新闻,真正以深度优势与电子媒体竞争。
六、警惕“数据中心主义”,避免盲目崇拜
数据具有简明性,可以让读者对信息一目了然,从而缩短信息读取时间。但是如果一味过度地追求数据新闻,往往会违背了新闻事实,让新闻失去了它本身存在的价值。针对以上状况,作为《体坛周报》数据新闻工作者,就不能过度修饰新闻,必须保留新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不能直接摒弃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
七、结语
数据新闻是适合纸媒传播的一种新的报道形式,可以为处于困境的报业带来新的发力点,增强纸媒对读者的吸引力。而数据与体育有着天然亲密关系,体育报道运用数据新闻的形式也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现实中遗憾地看到《体坛周报》这样的体育专业报纸对数据新闻重视不够,数量稀少,质量堪忧,远远落后于网络和其它纸媒。本文提出些许建议,希望对其数据新闻报道的改进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李彪,杨雅.新闻传播的大数据时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杰,数据新闻可视化叙事初探[J].科技传播,2013(16):26-27.
[3]陈力丹,李熠祺,娜佳、大数据与新闻报道[J].新闻记者,2015(2):49-55.
[4]张晓斌,数据可视化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应用[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5]杨雅.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技术新闻传播的新范式——“大数据与新闻传播创新”研讨会综述[J].国际新闻界,2013(4):4-6.
[6]金泽.从《体坛周报》看体育类报纸发展[D].四川:四川大学,2005.
[7]郭向锦,《体坛周报》南非世界杯报道的特色框架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8]王燕杰、《体坛周报》南非世界杯报道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
(作者单位:西安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