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2019-09-10李花荣

锦绣·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小学美术

李花荣

摘 要:教学有效性是评判教学活动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标准,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让小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接受更多的美术知识,这是摆在小学美术教师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实际,分析了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措施,以期为相关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小学美术课程时间短、课时少,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甚至超出预期教学目标,有效发掘学生美术潜能,培养学生美术能力,各教师有必要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以提升课堂有效性为目标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策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经历以及物力的投入条件下,争取更多教学成果。当前,大多数美术教师都立足教材研究、学生分析以及课堂经验总结制定了一系列教学计划,以提升教学有效性,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进步的空间。

一、应用多种先进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工作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大都通过美术作品赏析、绘画演示以及重复训练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课堂十分枯燥,学生只会呆板的模仿,审美能力难以提升,以至于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学习、引进并应用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转变教学模式与环境,让学生真正走入课堂进行高效的学习。

例如,多媒体设备集画面、声音、动画等诸多元素为一体,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中,能使死板的知识“活”起来,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兴趣的带领下去学习与创造。如在就《中国画与油画》这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时,可用多媒体展示扬补之的《雪梅图》与蒙克的《图林根森林》,并提问,“同学们,这两幅作品分别是国画与油画,都对植物进行了描绘,你们仔细看一看,这两幅作品在描绘植物时有什么不同呢?”在问题的牵引下,学生会一边欣赏画作一边思考,最后得出自己的看法,如有的同学从色彩的角度分析说,“中国画清新淡雅,只用很少且不浓烈的色彩进行创作,让观者赏心悦目,而油画则不同,画面中的色彩十分丰富且浓烈,相较中国画更有视觉冲击力,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特色与优点。”又比如,多媒体能让画“活”起来,教师可在向学生展示《清明上河图》时,播放由故宫制作的《清明上河图》动态动画,让画面中的人“动”起来,以带给学生更加新奇有趣的体验,从而更深入的理解该作品。

二、以游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普遍反映,对于画画、做手工这样的活动,他们兴趣满满,但对于美术课就兴趣缺缺了,这主要因为课堂上理论教学较多,学生学习较为被动,参与度不高。鉴于此,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务必要转变教学模式与方法,如通过开展游戏活动来完成教学任务,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人,在玩中学,在学中做。

例如,在剪纸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基本剪纸方法后,不要直接让学生模仿训练,而应当采用“游戏”的方式,将练习融入游戏中,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调动其参与性、创造力。如,组织学生玩“装扮”游戏,各自发挥想象力,剪裁出有特色的剪纸来装饰教室;又比如,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以“我有一个动物园”为主题举行小组间的剪纸比拼,要求各小组用纸张剪出小动物,在规定时间内剪裁出的小动物种类最多的即为优胜小组,又从所有剪纸中选出剪裁得最好的剪纸作品予以表扬,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不仅进行了剪纸训练,还突破了呆板的模拟学习方式,在创作中更多的融入了自己的想法,这对于其美术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三、督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要想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学会放手,端正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主动思考与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美术学习的快乐,从而更积极的投入课堂。通常,教师可通过开展探究活动来达成这一目标。

例如,在就人物绘画技巧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我成为少先队员啦!”,并讲述“同学们,我們接下来要画的这个小朋友终于当上少先队员了,在系上红领巾的这一刻他可激动啦!”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你们想一想,在系上红领巾时,他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学生们便会说,“他一定很高兴,咧着嘴,笑得眼睛都弯成了月亮!”这时,教师再邀请活泼且表情丰富的学生在讲台上做出想象中这个人物的表情,将故事内容具象化,再由学生各自绘画这个人物,这样的探究模式会让学生更积极的思考美术问题,并将总结出的绘画经验、道理运用于之后的绘画中。

四、展开分层教学

因为美术基础不同、绘画天赋差异,小学生在学习美术时可能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成绩,若是采用全班统一授课与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则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尤其对于美术天赋不够的学生来说,进展太快、太复杂的教学容易打击其自信心,限制其学习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好。鉴于此,教师有必要立足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教学计划,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教师要分析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如美术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对美术课程的热爱程度等,按照高低不等划分出各个层次,如好、较好、一般,然后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深浅程度不同的内容,并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力求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例如在花朵绘画上,要求水平一般的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方法,能够画出完整的花朵;要求水平较好的学生在能够绘画花朵的基础上运用合理的颜色进行着色;而针对水平好的学生,则需要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出课本上没有的花样。

五、结束语

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必不可少却受重视程度不足的一门课程,在教学时间、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应当以培养学生美术才能、发挥美术教学重要价值为目标,思考如何才能有效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从学习并应用多种先进教学设备、以游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督促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以及开展分层教学等角度着手,提升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涂方园.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214-215.

[2]王焱.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4):119.

[3]殷高.运用教具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有效性[J].美术教育研究,2018(24):163.

[4]项宁.提升小学美术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艺术科技,2017,30(11):406.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小学美术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