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2019-09-10李莉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6期
关键词:材料幼儿园游戏

李莉

摘要: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要求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中。游戏材料的投放要突出丰富性、适宜性、趣味性、本土性和挑战性的特点;游戏活动的实施上,教师要科学设置游戏区域,善于观察、解读孩子的游戏行为,并适时介入游戏,推动课程游戏活动深入开展。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活动游戏材料

2014年8月,江苏省教育厅出台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的文件。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不是以游戏代替其他课程实施活动,不是将幼儿园所有活动都变成游戏,不是要把过去的游戏化课程彻底推翻去重新设计,而是要确立“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确保幼儿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并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课程实施的各类活动之中,也就是一日活动各环节中。

那么,一线教师到底如何开展幼儿园的游戏活动呢?笔者以为,教师需要更多地探讨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活动的实施等微观层面的策略。

一、游戏材料的投放

游戏材料具有诱发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推进游戏发展的重要功能,教师应以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游戏观指导游戏材料的投放。在安全、环保、无害的基础上,游戏材料的投放应体现以下要求:

1.丰富性——孩子有的玩。

丰富的结构类玩具、智力类玩具、沙水玩具及角色类玩具是幼儿游戏不可缺少的材料,包括成品、自制的,如娃娃家餐具、竹制小推车、布艺玩具等,力求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需要。

2.适宜性——孩子能玩、会玩。

游戏材料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与幼儿的经验积累相匹配。比如,“娃娃家”是各个年龄班的孩子都喜欢玩的游戏活动,但各个年龄班投放的材料不一样:小班,有奶瓶、锅子等解决吃喝基本要求的一些材料,以及家里简单的陈设,包括床、桌椅、电视机、厨房用具等;中班、大班,则有厨房、餐厅、书房、卧室等,娃娃家的空间得到了拓展,真实生活的场景得以重现,幼儿的角色扮演、角色行为更丰富:烧煮、就餐、洗漱、帮娃娃洗澡,化妆、读书……幼儿在各种摆弄中,为现实生活铺垫经验。当然,还可以在娃娃家附近增设理发店、菜场、医院等,区域间的互动能更好地发展幼儿的社会经验。

3.趣味性——孩子觉得好玩。

趣味性是游戲活动最具生命力的主要因素。游戏应采用幼儿熟悉和喜欢的,简单而有趣的,玩法多变的材料,让幼儿玩不腻,始终兴趣盎然。比如绕毛线活动,可以训练小班幼儿手眼协调,但一直单纯地绕,幼儿便会觉得枯燥无味,不妨加上几个毛茸茸的小动物,让幼儿给小动物穿上厚厚的毛线衣,活动就变得有趣多了。

4.本土性——孩子能玩出别样的风采。

如何彰显本土性?

一是挖掘民间游戏的价值。传统的民间游戏,如“炒黄豆”“滚铁环”等,不仅简单易学,材料易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幼儿在这些传统简易的民间游戏中获得了莫大的乐趣。

二是开展地域特色的游戏活动。提供乡土气息的游戏材料,让游戏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如利用“安吉梯”、南通滨海园区的文蛤、南通家纺城的布艺材料等开展游戏活动。

三是开展园本特色的游戏。游戏是展示幼儿园办园成果的窗口,应与幼儿园的办园特色融合。比如,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金桥分园开发棉花、稻草、竹子等资源,开展棉花拓印、稻草小人儿护农田、运粮忙等嬉乐游戏;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幼儿园开发“故事列车”“指偶剧场”“好饿的毛毛虫”等阅读游戏,并使用特制的材料让幼儿在“画一画”“演一演”“讲一讲”中发展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5.挑战性——孩子玩得有成就感。

幼儿喜欢新奇,乐于探索。以不同材料为媒介的游戏要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如滚筒、轮胎、索道等游戏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自主游戏,锻炼胆量,发展动作协调性,培养自信心。

二、游戏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科学设置

班级内的游戏活动应分小组、分区域进行。一般来说,小班分6—7个小组,中班分8—9个小组,大班分9—10个小组。

班级内的区域要做到动静分开。如益智类、科学类、阅读类等操作类游戏,相对安静,要提供能满足幼儿自主发现和操作的有层次的区域。如理发店、超市、风情小吃一条街等角色游戏,有同伴间的互动交往,比较热闹,应相对分开。

班级之间可以互动共享。如楼梯、过道、雨天活动室等公共区域的游戏,就可以打破班级界限,让幼儿突破平时班级活动的约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区域、材料、玩伴,投入到令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中去。

(二)善于观察

在游戏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管住嘴,管住手”,控制那些想要去建议、去指导的行为,站在一边“看”幼儿游戏。当然,这个“看”,不是看管,而是观察。

比如角色游戏,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观察:(1)角色扮演。即一段时间内幼儿共扮演了多少角色,是主角还是次要角色,是否按角色职责行动等。(2)游戏材料。观察幼儿对哪些材料感兴趣,有无以物代物及用动作替代所需物品的现象。(3)社会交往。从社会性的角度,看游戏属于哪种类型(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4)持续时间。观察每一主题游戏每次幼儿能玩多长时间,一般持续玩几天等。

又如操作游戏,可以着重观察以下几个方面:(1)游戏材料。观察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材料的类型和材质,是自制的还是购置的,是低结构的还是高结构的。(2)操作水平。幼儿是无序摆弄还是边思考边操作,有无目的性。(3)同伴交往。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否与同伴交流、分享操作经验,遇到困难是否去寻求同伴援助。(4)持续时间。每一类操作游戏幼儿每次能玩多长时间,以及感兴趣和关注的持续时间。

(三)适时介入

游戏是幼儿自主、自发的活动。为保证幼儿的安全和游戏的顺利进行,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一些“非常态”情况时,教师应适时介入。介入不是制止,不是命令,不是指挥,不是操控,而是通过材料、角色、任务等,推进幼儿的游戏开展。适时的介入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平行式介入。

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起暗示指导作用。这是隐性的介入。比如,当幼儿扮演的“医生”无所事事、不知所措时,教师可以以游戏角色“平行介入”,拿起“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以亲身示范的形式提示、启发和帮助幼儿,但不干扰幼儿的活动,不直接向幼儿发出指令,不影响游戏的秩序。

2.交叉式介入。

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比如,理发店游戏中生意清冷、无人光顾之时,教师拿了一只小包走过去,问:“有人吗?”听到老师的声音,“理发师们”马上站在老师的跟前,抢先说:“欢迎光临,请坐下来。”一个忙着梳头,一个迫不及待地卷头发,忙得不亦乐乎。“你这儿理发有什么优惠吗?”“理发师”便大声吆喝:“理发优惠喽!会员卡享受八折优惠!”店里一下子涌入好多“顾客”。教师的适宜介入,引发游戏继续开展。

3.垂直式介入。

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出现纠纷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行为直接干预。这是显性的介入,不到迫不得已,一般不采用。比如,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争抢玩具、撕扯图书等破坏行为时,教师就必须立即“垂直式介入”,阻止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引导、帮助幼儿正确处理和协调同伴间的关系,解决矛盾,使游戏顺利开展。

游戏是幼儿的生活,游戏是幼儿的工作,游戏是幼儿自由、自主、自发的活动。指导无痕,支持适宜,定会使游戏主题拓展,游戏内容更加丰富,进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材料幼儿园游戏
爱“上”幼儿园
可爱的小瓢虫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材料
摇摇鹅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想念幼儿园
赠送折纸材料